-
公开(公告)号:CN116593809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640022.3
申请日:2023-06-01
申请人: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电站智能组件电磁干扰在线监测装置,包括监测软件和硬件系统,硬件系统由测量仪器、电压探头以及传输线组成,硬件系统用于将被监测设备信号传输向测量终端;测量终端包括基于Labview的监测软件和计算机,测量终端用于将硬件系统传输过来的信号进行存储和处理,并向硬件系统发送控制命令,实现远程控制和在线监测。通过监测装置与方法的使用,更加高效、智能地实现了对变电站智能组件电磁干扰的实时在线,监测装置能够自动的将测量结果传送至测量终端并保存数据,减小了测量人员的工作量的同时使测量数据更加真实全面。
-
公开(公告)号:CN116382199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207973.1
申请日:2023-02-27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5B19/418 , H02J3/46 , H02J3/32 , H02J3/00 , G06F17/10
摘要: 本发明涉及自备电厂的优化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考虑电碳互耦的自备电厂优化控制方法及装置,包括:S101:求解预先构建的自备电厂优化控制上层模型,得到第一优化结果;S102:将第一优化结果代入预先构建的自备电厂优化控制下层模型并求解,得到第二优化结果;S103:判断第一优化结果与上一次迭代计算得到的第一优化结果之差是否小于预设值,若是,转至S104,否则,将第一优化结果代入预先构建的自备电厂优化控制下层模型并返回S101;S104:基于第一优化结果和第二优化结果,得到自备电厂优化控制方案;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对提升自备电厂电碳交易互动、减少自备电厂碳排放量、提高自备电厂新能源消纳、优化自备电厂控制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30752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20388.8
申请日:2023-02-16
申请人: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常州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Q10/0631 , G06Q30/0207 , G06Q50/0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网需求响应方法和系统,其中,电网需求响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电网需求响应的可参与用户对不同的量化激励因子的敏感度,并根据敏感度大于预设敏感度的量化激励因子分别设定相应的量化激励策略;根据目标响应负荷的实际需求从量化激励策略中选择一种或多种量化激励策略,并对选择出的量化激励策略对应的签约用户进行邀约,其中,每个签约用户选择一种量化激励策略;根据响应邀约的响应用户选择的量化激励策略以及响应用户的实际响应负荷计算相应的激励数额。根据本发明的电网需求响应方法,基于多种量化激励策略实现电网需求响应,能够大大提高用户响应的积极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851502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1911131730.4
申请日:2019-11-19
申请人: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16/2458 , G06F18/2431 , G06F18/23213 , G06Q30/0201 , G06Q50/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负荷特征场景分类方法,适于在计算设备中执行,包括步骤:基于用户的用电数据,确定出关于用户用电的负荷曲线;利用聚类算法,生成各聚类下的负荷曲线;利用负荷曲线计算用户对应的负荷形状指标;将用户的负荷形状指标和商业指标输入分类模型,输出用户所属的负荷特征场景类别。
-
公开(公告)号:CN115829309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111085371.0
申请日:2021-09-16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Q10/0635 , G06Q50/06 , H02J3/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运行风险评估方法与系统,包括:获取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结果;根据潮流计算结果,分别计算电力系统各联络线潮流越限严重度、电力系统备用不足严重度以及电力系统频率越限严重度;根据电力系统各联络线潮流越限严重度、备用不足严重度和频率越限严重度,计算含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运行风险;本发明将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带来的系统运行风险考虑在调度计划中,提升电力系统对风险的预判能力,保障电网安全运行,为调度运行人员提供参考,促进新能源高效消纳。
-
公开(公告)号:CN110417040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1910714853.4
申请日:2019-08-04
申请人: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东北电力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德鑫 , 李军徽 , 胡达珵 , 王帅 , 吕项羽 , 田春光 , 王佳蕊 , 燕博 , 张晓驰 , 葛长兴 , 李成钢 , 王伟 , 张海锋 , 刘畅 , 张家郡 , 高松 , 孟涛 , 姜栋潇 , 庄冠群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大规模VRB优化运行的能量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其特点是,包括:大规模储能效率数学模型的建立;根据大规模储能效率数学模型及储能单元模块功率‑效率拟合关系,确定能量管理系统总效率;对各采样时刻储能单元个数和储能单元模块功率的求取,等内容。通过基于储能不同功率充放电仿真数据,拟合了功率‑效率关系,结合大规模VRB储能系统结构,依据具体储能充放电功率命令合理选择储能参与充放电模块个数的优化运行模式,通过算例分析显示,控制策略能有效提升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效率,有利于储能荷电状态的均衡,避免了同一储能单元进行过充或过放的状况,减小了储能系统的寿命损耗。具有方法科学合理,适用性强,效果佳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183884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789471.X
申请日:2022-07-06
申请人: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J5/7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热协同系统的红外测温补偿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电热协同系统的历史温度数据,其中,上述历史温度数据至少包括:历史测量温度数据、历史环境温度数据以及历史实际温度数据;获取预先构建的第一红外测温补偿模型;基于上述历史温度数据,采用上述第一红外测温补偿模型,确定目标红外测温补偿模型;基于上述目标红外测温补偿模型确定上述电热协同系统的当前补偿温度值。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红外测温准确性低,电热协同系统运行安全性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098412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891846.3
申请日:2022-07-27
申请人: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外设访问控制器、数据访问装置及对应方法、介质和芯片,属于数据传输领域。所述外设访问控制器设置在工业控制处理器与外设之间,且包括:GPIO控制器,被配置为通过GPIO接口与部分外设进行信息交互;I2C控制器,被配置为通过I2C总线与部分外设进行信息交互;以及存储模块,被配置为存储来自工业控制处理器的针对外设的控制信息,并通过GPIO控制器和/或I2C控制器向相应外设传送该控制信息,以及存储这两个控制器获取的相应外设的状态信息,并向工业控制处理器传送该状态信息。本发明使得工业控制处理器不需要多次发送指令而获取外设状态信息,且使得获取外设状态信息和发送控制信息独立进行,缩短了强实时性场景下的数据传输延迟。
-
公开(公告)号:CN115081900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761646.6
申请日:2022-06-30
IPC分类号: G06Q10/06 , G06Q30/02 ,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19/08 , G06F119/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建模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从预先构建的综合能源系统模型库中获取多个模型组件,其中,上述多个模型组件至少包括:源模型组件、设备模型组件、负荷模型组件,以及与上述设备模型组件对应的能源收益模型组件、成本计价模型组件以及污染物排放模型组件;获取上述多个模型组件之间的连接口,以及与上述连接口对应的接口变量;基于预设的综合能源系统拓扑结构,采用上述多个模型组件、上述连接口以及上述接口变量,构建综合能源系统模型。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综合能源系统的建模方法没有将能源收益、成本计价以及污染物排放等因素考虑其中,造成的模型适用性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081077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761647.0
申请日:2022-06-3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型转换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对象的三维模型及其包括的多个图元中每个图元的第一描述结果;获取第一描述与第二描述的对应关系,第一描述为采用第一语言对三维模型中的对象所进行的描述,第一语言为与三维模型对应的语言;第二描述为采用第二语言对对象所进行的描述;基于对应关系将每个图元的第一描述结果转换为第二描述结果,基于每个图元对应的第二描述结果生成目标对象的采用第二语言的二维模型。本发明解决了在相关技术中,缺少将三维模型转为二维模型的方法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