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随机切换子系统的不可观配电系统状态估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84857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818629.7

    申请日:2024-12-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随机切换子系统的不可观配电系统状态估计方法,通过输入线路阻抗参数,负荷、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位置及容量以及多源量测数据的配置信息,确定状态估计的状态变量;根据线路阻抗参数以及多源量测数据的配置信息计算当前时段可观性矩阵的秩;构建转移矩阵对状态变量进行转换;采用无迹卡尔曼滤波方法求解转换后的状态变量;构建逆变换矩阵对转换后的状态变量还原,输出状态估计结果。本发明在不可观条件下将配电网建模为随机切换子系统,揭示了配电网的切换路径,减少了系统的频繁切换,通过状态变换将高维状态变量映射到低维转换变量,利用改进的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求解,提升了状态估计的精度和速度。

    一种混合式柔性合环开关失电转供平滑切换方法、混合式柔性合环开关、电子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783615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847360.9

    申请日:2024-06-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柔性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合式柔性合环开关失电转供平滑切换方法及混合式柔性合环开关。其中,该方法包括:检测是否发生失电过程,若否,则为正常工作模式;若是,则进行下一步骤;当失电故障发生时获取输出电压相位信息,并转入失电侧变流器控制策略,输出相位、幅值可控的电压,对失电负载进行支撑;将输出电压相位信息与待切转供的第一电网相位进行同步,判断同步是否完成,若未完成,则重新进行同步,若完成,则进行下一步骤;将第一、第二变流器脉冲闭锁,机械开关支路导通,切换为机械开关支路转供,失电转供切换过程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对切换过程中电压幅值、相位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避免电压跳变所导致的变压饱和及励磁涌流的问题。

    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运行调控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8152076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566115.0

    申请日:2024-05-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运行调控平台,包括:数据采集集群,用于接收并解析外部系统发送的采集数据,所述外部系统包括多元终端、车联网平台和电网调度平台;数据处理集群,用于进行遥信/遥测实时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周期采样存储;数据存储集群,其中构建有分布式内存数据库,用于实现历史数据大容量存储和高并发访问;微服务集群,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存储集群中存储的数据,采用微服务架构实现业务应用微服务和平台微服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实现海量多元终端及异构网络的接入以及海量数据的有效处理等优点。

    一种单芯不对称移相变压器的差动保护方法、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61381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77772.7

    申请日:2023-11-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芯不对称移相变压器的差动保护方法、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单芯不对称移相变压器各处的电流值,根据单芯不对称移相变压器等效模型,分别获取单芯不对称移相变压器输入侧各相的电平衡差动电流、单芯不对称移相变压器内部各相变压器二次侧电平衡差动电流和单芯不对称移相变压器内部各相变压器磁平衡差动电流;S2、分别判断步骤S1获取的各项差动电流是否超过对应的整定值,若其中任意一项差动电流超过对应的整定值,则判断单芯不对称移相变压器发生故障,控制保护装置跳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为单芯不对称移相变压器提供可以检测内部多种故障的差动保护。

    一种混合式柔性合环可控移相器及稳态潮流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78502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615910.6

    申请日:2023-1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式柔性合环可控移相器,包括多绕组变压器、电力电子变换器,其中,所述多绕组变压器的主绕组并入馈线,所述多绕组变压器的副边绕组串联接入待互联馈线;具体地,以A相馈线首先串联接入B相副边绕组1,再串联接入C相副边绕组2,最后再通过变压器串联接入电力电子变流器输出电压A相;以B相馈线首先串联接入C相副边绕组1,再串联接入A相副边绕组2,最后再通过变压器串联接入电力电子变流器输出电压B相;以C相馈线首先串联接入A线副边绕组1,再串联接入B相副边绕组2,最后再通过变压器串联接入电力电子变流器输出电压C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控制灵活、响应快速、调节准确、以及成本低及体积小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