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蛇鳗形轻作业模块化水下自主运维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215043589U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21161270.2

    申请日:2021-05-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蛇鳗形轻作业模块化水下自主运维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本体包括多种模块舱,模块舱通过螺栓相互固定,模块舱的类型包括机械爪工具舱、机械扳手工具舱、动力舱、电池舱、扩展电池舱和关节舱,机械爪工具舱和机械扳手工具舱分设于机器人本体两端,动力舱、电池舱和扩展电池舱设于机械爪工具舱和机械扳手工具舱之间,通过关节舱进行连接,由关节舱调节所连接的两个模块舱的相对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水下机器人的运动灵活性以及稳定性、同时具备无线充电功能,可常驻水下开展巡检任务等优点。

    水下湿插拔连接器
    9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522163U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820914599.3

    申请日:2018-06-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湿插拔连接器,其包括:公头件:包括前后开口的公头外筒、固定封住公头外筒后端的公头后挡板、公头前挡板、公头护套、两端分别抵接公头前挡板和公头后挡板并抵住公头前挡板向公头外筒前端移动的公头弹簧、以及依次密封穿过公头后挡板和公头前挡板的公头电芯件等;母头件:包括前后开口的母头外筒、母头前挡板、母头后挡板、母头基座、密封安装在母头后挡板上的母头护套,以及依次密封穿过母头后挡板、母头基座和母头前挡板的母头电芯件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水深0到6000米的范围内工作,可以适应河流、湖泊、海洋等工作环境,能够达到6000VDC耐压等级,具有耐压等级高、爬电距离长、插拔次数多等特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防生物附着装置
    9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501955U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720914727.X

    申请日:2017-07-2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生物附着装置,包括遮蔽扇叶、灭杀罩、被保护传感器及水下电机组成,遮蔽扇叶为扇形结构,近扇形圆心处设有圆柱孔,用于与水下电机的传动轴形成过盈配合,扇形大端用于贴合遮蔽灭杀罩凸出圆柱环端面。灭杀罩为设有两个大圆柱孔的平板,一个圆孔焊接一段圆柱环,此圆孔用于与被保护传感器外圆柱面形成固定配合,被保护传感器的被保护端面要稍稍凹入灭杀罩凸出圆柱环端面,灭杀罩凸出圆柱环端面与遮蔽扇叶的扇形大端表面贴合;灭杀罩的另一个圆孔用于与水下电机的外圆柱面形成固定配合,并借助紧固件防止其转动脱出。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于各类传感器的防生物附着之用,在定期使用条件下,能够有效防止观测数据的漂移,增加相应观测的准确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海底中压直流配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5489188U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20199212.1

    申请日:2016-03-1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吕枫 周怀阳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底中压直流配电装置,包括内部功能单元和耐压密封腔体,所述内部功能单元安装在耐压密封腔体内,所述耐压密封腔体由前端盖、筒体和后端盖依次连接组成,所述前端盖上安装有第一水密连接器和第二水密连接器,所述的内部功能单元包含散热支架以及所述的散热支架上安装的外部接口供电控制模块、外部接口状态检测模块、第一中低压直流变换模块、中压总线监控模块、第二中低压直流变换模块、内部环境状态监测模块、内部负载监控模块、以太网交换机和PC/104主控制器。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灵活控制电能分配和监控自身运行状态,结构简单且散热性能优良,能适用于大体积、大功率等各种应用场合,可有效降低内部功能电路的环境温度,提高长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一种通测一体海光缆
    9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013748U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21453151.4

    申请日:2021-06-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传感及光缆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通测一体海光缆,包括通信光单元,通信光单元包括第一保护管,第一保护管内穿射有通信光纤;第一保护层包括管套设在第一保护管外侧的第二保护管,第一保护管外侧螺旋绕设有内铠钢丝,内铠钢丝位于第一保护管与第二保护管之间,绝缘管包括绝缘管;第二保护层包括若干螺旋绕设在绝缘管外侧的外铠钢丝;防腐层设置在外铠钢丝远离绝缘管的一侧;监测光单元包括第三保护管,第三保护管内穿设有监测光纤。用新型通过使用与外铠钢丝直径相同的监测光单元将外铠钢丝中的一根或者几根替换,使其专门用于监测,大大提高了监测光纤对外部振动的敏感程度。

    一种遥控式多关节深海巡检无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5514069U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21270233.5

    申请日:2021-06-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遥控式多关节深海巡检无人系统,包括依次柔性连接的头部舱、中部舱和尾部舱,各舱体分别设有推进器,所述中部舱搭载有水下传感器,且内部设有运动控制模块,所述尾部舱通过线缆连接位于水面之上的控制柜,所述运动控制模块连接位于水面之上的计算机,所述控制柜与所述计算机连接;所述头部舱通过柔性关节连接所述中部舱,所述中部舱通过柔性关节连接所述尾部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运动灵活、探测稳定、提高无人系统水下活动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优点。

    一种水下光学传感器的防生物附着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4457050U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022789849.5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下光学传感器的防生物附着装置,其包括:第一防生物附着单元,一端设置有传感器;第二防生物附着单元,一端设置有后反射强度采集模块,第一防生物附着单元和第二防生物附着单元的结构相同,且第一防生物附着单元和第二防生物附着单元均用于电解水产生氯气;后反射强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第二防生物附着单元的电解强度,其中,传感器在第一防生物附着单元中的位置与后反射强度采集模块在第二防生物附着单元中的位置相同;防护强度调整单元,与后反射强度采集模块、第一防生物附着单元和第二防生物附着单元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依据环境对传感器自适应调整其防护强度,进而可以高效的抑制生物附着物的生长。

    水下湿插拔变换装置
    9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522164U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820915332.6

    申请日:2018-06-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湿插拔变换装置,包括:母头件:包括母头壳体,以及布置在母头壳体一端并与其围成充满绝缘油的密封空腔的母头隔断阀芯,母头隔断阀芯与母头壳体旋转配合,并形成可向内打开的阀门,在母头壳体的密封空腔内放置干式母头;公头件:包括公头壳体、公头球阀件和公头弹簧,公头球阀件内滑动密封安装在公头壳体的开口端,并与公头壳体组合围成充满绝缘油的密封空腔,在公头壳体的密封空腔内放置有干式公头;母头隔断阀芯的外端面与公头球阀件的外端面相吻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在水深0到6000米的范围内工作,可以适应河流、湖泊、海洋等工作环境,能够达到1000VDC耐压等级,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用性强等特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组合式直流变换器
    9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566107U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20363607.0

    申请日:2016-04-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吕枫 周怀阳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直流变换器,由启动模块、重构模块、N个容错模块、N个输出并联的直流变换模块依次连接而成。启动模块由电压传感器、辅助电源、微控制器和第一继电器组成,微控制器通过电压传感器检测输入电压来判断是否存在过压或欠压,通过控制第一继电器来闭合或断开重构模块的供电,通过闭合或断开重构模块的若干个第二继电器来改变N个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入串并联连接方式,通过控制容错模块的串联继电器和并联继电器来隔离发生故障的直流变换模块,本实用新型能根据输入电压等级自动重构各个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入组合结构,并能在运行过程中自动监测和隔离故障的直流变换模块,输入电压范围大、使用灵活且容错能力强、可靠性高。

    一种水下无人系统海底自供电接驳坞

    公开(公告)号:CN214798966U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20924931.6

    申请日:2021-04-3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下无人系统海底自供电接驳坞,包括支撑与固定结构、水声信标、电能监控电路腔体、蓄电池腔体、海流俘能装置、喇叭口式接驳输能平台和平板式接驳输能平台,喇叭口式接驳输能平台和平板式接驳输能平台均由保护结构和输能线圈组件连接而成。水下无人系统海底自供电接驳坞以海流能作为能量来源,通过俘能装置将海流能转换为电能,并通过电能监控电路腔体及蓄电池腔体处理、储存、分配电能,在水声信标引导水下无人系统对接后,采用电磁耦合近场无线输能接驳平台为水下无人系统供电。本实用新型的海底自供电接驳坞基于原位俘能,克服了线缆输能局限,可在海底广泛部署,且对水下环境的适应性好,输能可靠性高,结构稳定性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