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03925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476170.7
申请日:2021-04-29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局部放电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需要进行局部放电监测的区域;在监测区域外设置用于照射监测区域的高频电磁波源;在监测区域内部和外部分别设置数个电磁波接收监测点;当监测区域内部未发生局部放电时,记录各监测点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作为参照信号;持续监控各监测点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通过将监测点处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波形与未发生局部放电时的电磁波参照信号波形进行比较,来判断监测区域是否发生局部放电。本发明拟为实际监测局部放电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并为现有的局放电磁监测等工作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3049923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119742.6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输电线路组合间隙放电特性试验装置及调整方法,放电特性试验装置包括模拟横担、模拟塔身、直流输电线路和吊篮;所述直流输电线路垂直于所述模拟横担,并且可调节高度地吊装在所述模拟横担下方,所述直流输电线路上设置有电位调节环;所述模拟塔身安装在所述模拟横担的下方,并且所述模拟塔身可平行所述模拟横担水平移动;所述吊篮吊装在所述模拟横担下方,并且所述吊篮可竖直移动及平行所述模拟横担水平移动;本发明通过水平移动模拟塔身、调节直流输电线路的高度、调整电位调节环即可模拟典型的输电线路杆塔系统的电位分布,并通过水平及竖直移动吊篮模拟作业人员的不同进入路径,从而确定最优等电位路径。
-
公开(公告)号:CN112485177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305523.9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绝缘子质量检测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复合绝缘子芯棒贯穿孔的检测方法和应用,通过挥发性溶液在密封环境中挥发达到一定浓度后,环境中的挥发性气体可以迅速扩散至复合绝缘子芯棒的孔隙内并达到一定浓度,先在孔隙内分段凝结,进而形成连通的液体通道,在染料进入后会与这些液体通道接触并且沿着流道扩散至上端面,形成贯穿的渗透通道。利用挥发性气体的凝结作用带动染料扩散至复合绝缘子芯棒的整个贯穿孔内,可以不受毛细作用的限制,也不受孔隙结构的影响,提高了芯棒内贯穿孔的检测能力,尤其是针对芯棒内联通型贯穿孔的检测具有更好的检测效果,从而有效避免复合绝缘子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老化与断串故障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651639B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811556631.6
申请日:2018-12-19
Applicant: 青海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硅橡胶表面制备超疏水表面的方法,涉及高电压外绝缘领域,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硅橡胶试样分别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冲洗擦拭表面污物,自然晾干;步骤二:量取0.800g的硬脂酸,并将硬脂酸倒入盛有20ml无水乙醇溶液的烧杯一中,通过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步骤三:然后称取1.5g氧化锌粉末,然后将氧化锌粉末加入烧杯一的溶液中,通过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步骤四:采用高压试验装置对硅橡胶表面进行电晕处理;步骤五:立即将配置好的溶液用刷子均匀涂覆到电晕处理后硅橡胶表面,然后放进鼓风干燥箱干燥40℃,干燥30分钟,取出室温晾干即可。在本发明的方法的实施过程中,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疏水性,起到较高的超疏水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070051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111352123.8
申请日:2021-11-16
Applicant: 湖南工业大学 ,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M3/156 , H02M1/14 , H02M7/5387 , H02M1/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型半准Z源逆变器,属于电能变换技术领域。包括:电感L1、L2、L3,电容C1、C2,二极管D1、D2、D3、D4、D5、D6、D7、D8,直流电源和三相逆变桥。直流电源的正极和电感L1的一端相连,电感L1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1、D2的阳极相连,二极管D2的阴极和二极管D3、D6的阳极、电容C1的正极以及电感L2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3的阴极和二极管D4的阴极、电感L3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4的阳极和二极管D5的阳极以及电感L2的另一端相连,二极管D5的阴极和二极管D1的阴极、电感L3的另一端以及三相逆变桥直流母线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7的阴极和电容C1的负极、二极管D8的阳极相连,二极管D7的阳极和二极管D6的阴极以及电容C2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8的阴极和电容C2的负极以及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本发明较传统Z源逆变器具有更高的电压增益和更低的电流谐波。
-
公开(公告)号:CN119796963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17122.X
申请日:2025-01-06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桂林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容器元件堆叠方法和系统,涉及喷金工艺技术领域,获取待堆叠电容器的元件图像,将元件图像输入预先训练好的电容器检测模型,其中,电容检测模型包括特征提取网络和检测网络,通过特征提取网络对元件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电容器特征图,采用检测网络对电容器特征图进行识别定位检测,得到待堆叠电容器图像对应的元件型号和元件坐标,控制元件型号对应的上料设备移动到元件坐标,并对待堆叠电容器进行堆叠操作。现有的电容器元件堆叠方法主要通过上料机器人夹持元件外径后码放入元件框,但由于电容器元件型号多样,导致上料机器人夹持元件堆叠方法的出错概率也逐渐增高,降低了上料机器人堆叠电容器元件适应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218836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111572456.1
申请日:2021-12-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用于电力设备无线充电的可调电磁超材料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需求评估方形螺旋结构的最大尺寸,确定超材料单元晶格的边长a和单元内方形螺旋线圈的最大边长b;根据实际制作工艺确定线圈导线宽度w以及匝间距s;(2)对方形螺旋结构的匝数优化设计;(3)基于有限元仿真确定谐振频率并验证负磁导率特性;(4)添加不同浓度或粒径的磁流变液;(5)评估浓度以及粒径对谐振频率的影响;(6)满足系统实际尺寸需求并实现频率漂移范围内谐振频率动态可调。本发明的设计方法将谐振频率定位在kHz‑MHz频段,对于无线充电应用场景具有普适性;实现谐振频率动态可调,同时兼顾低频和小型化设计,提高系统结构的集成度和紧凑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121173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111371681.9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16C2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等离子体模型的先导放电通道温度计算方法及系统,包括:S1获取先导放电通道的电流瞬态值;S2设定先导放电通道的初始热半径,计算先导放电通道内的电场;S3计算先导通道内单位质量产生的焦耳热,获取热传导和辐射所消耗的热量,基于热量守恒计算当前时刻先导通道的平均温度;S4基于先导放电通道内的电场、温度计算通道内电子密度的变化;S5基于先导放电通道内的电场、温度计算通道内的正、负离子密度变化;S6获取先导放电通道的扩散半径,重复S1‑S5步骤,计算下一时刻先导放电通道的温度。本发明计算简单,精度高,效率高,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工程实际。
-
公开(公告)号:CN111915136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010624479.1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Q10/0637 , G06F17/16 , G06Q10/063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装备带电作业预期效能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分析智能装备带电作业功能系统的技术因子,解析智能装备带电作业的功能;2、分层确定待评估装备开展带电作业所需能力,构建评估指标体系;3、对照技术成熟度和集成成熟度等级判据,确定评估指标的技术成熟度及集成关系;4、逐层聚合计算各级指标的预期效能值;5、校正低于设定值的各级指标的预期效能值;6、构建效能‑成熟度翻译表,将智能装备带电作业预期效能值转换为整数形式的成熟度等级;7、评估各级指标预期效能;8、改进带电作业智能装备的研发决策。本发明可用于定位处于研发阶段的智能装备开展带电作业技术性能,优化研发资源配置,提升研发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710290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596828.3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智能缺陷检测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锚点优化的GIS设备缺陷检测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其方法包括获取GIS设备的待检测缺陷图像信息和预设的初始锚点组信息;对初始锚点组信息进行对齐卷积处理,生成优化锚点组信息;根据优化锚点组信息和待检测缺陷图像信息,确定目标缺陷区域信息,其中,目标缺陷区域信息用于描述待检测缺陷图像信息中的缺陷区域。本申请能够实现多次优化和精修锚点,精准地预测GIS设备的内部故障类别、位置和大小,通过对齐卷积操作代替常规的卷积层,大幅度提高了回归精度以及检测准确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