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441532B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310399010.2
申请日:2013-09-05
Applicant: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J3/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80/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电网多台储能装置并联运行控制的同步方法。包括微电网并网转孤网控制策略、微电网孤网转并网控制策略,微电网孤网运行控制策略。有效的解决了多套储能装置并网转离网、离网转并网的不同步问题,微电网孤网运行时各储能装置由于电压幅值和相角不一致所带来的环流问题、微电网孤网运行时各储能装置的均流问题,提高了微电网孤网运行的稳定性。本发明中,微电网孤网运行时通过闭环点的转移有效的简化了储能系统的控制,控制策略具有良好通用性、实用性和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560535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310586893.8
申请日:2013-11-20
Applicant: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调峰调频发电公司
IPC: H02J3/32
Abstract: 一种基于储能变流器的含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的无缝切换方法,实现在微电网从孤岛运行转为并网运行时,储能变流器主动检测到微电网的状态切换,相应的由离网运行转为并网运行。并通过准同期并网控制,实现储能变流器供电到主电网供电的平滑过渡。负载侧供电连续,负载感受不到微电网并入主电网造成的电压波动,保证负载的供电连续。本发明实现了微电网运行状态切换过程中对负载的连续、不间断供电、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普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739080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210211925.1
申请日:2012-06-21
Applicant: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贵州电网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1857 , H02M2007/4835 , Y02E40/12 , Y02E4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全桥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的直流融冰装置,所述全桥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为三相桥结构,变流器的每一相包含一个上桥臂和一个下桥臂,上、下桥臂分别由N个全桥功率模块首尾串联组成,形成链式多电平结构,各相上桥臂第1个功率模块的首端连接在一起,形成公共直流母线的正极,各相下桥臂第N个功率模块的末端连接在一起,形成公共直流母线的负极;各相上桥臂第N个功率模块的末端和该相下桥臂第1个功率模块的首端通过一个平波电抗器连接在一起,电抗器的中点作为该相的交流母线。本发明一方面具备高压直流输出能力,且直流电压可以从零开始连续调节,另一方面完全兼容链式SVG拓扑,可以实现快速的动态无功调节,从而同时具备直流融冰和交流动态无功补偿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348177A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410654745.X
申请日:2014-11-17
Applicant: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J3/32
Abstract: 一种基于背靠背式储能变流器的多直流分支功率协调控制方法。首先,PCS(1)通过并网开关(2)和电网(3)相连,直流侧(7)接入3个直流支路并分别控制其输出功率;SCADC下发PCS各直流支路的功率期望(8),并计算得到总功率期望。若支路没有故障,且运行状态可以满足SCADA下发的功率值,则直接执行SCADA下发的功率期望(10),并返回1类报文(11);若支路有故障或支路不可满足SCADA下发的功率值,则调整故障/状态不符合期望要求的支路,按照实际可承受功率最大值运行(12)。如果剩余的支路可以满足期望要求(13)则返回2类报文,如果剩余支路不能满足期望要求则剩余支路满功率运行,并返回3类报文。本发明具有提高系统效率,增加系统可靠性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092572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10336825.0
申请日:2014-07-16
Applicant: 贵州电网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 安顺供电局 ,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L12/24 , H04L1/00 , G05B19/4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02
Abstract: 一种基于链式变流器的可快速响应故障的链路通信方法,该系统利用链式变流器的分布式结构,以及其方便的光纤通信接口,实现就地控制执行单元与链式变流器控制器的点对点链路通信。就地控制执行单元与链式变流器的通讯接口采用其光纤串口,可以灵活的与链式变流器进行链路控制报文、定值报文、升级报文的传输,并在任何一个节点发生故障时,快速的闭锁所有就地控制执行单元。每一对光纤串口通信方法采用8B/10B编解码,并辅以CRC校验保证通信的正常,本发明充分满足了目前链式变流器节点间通信、节点间同步控制及故障快速响应的要求,并且具有很好通用性,大大提高了链式变流器节点间通信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079147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410338848.5
申请日:2014-07-16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M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的功率模块动态分组均压控制方法,所述的方法基于分组的思想,并且在每个计算周期内依照直流电压定点比特位特性进行不同的分组,进行功率模块的投切,实现模块电容均压的目的。所述方法利用每相每个桥臂上的所有功率单元直流电压的定点比特位差异,并依据控制算法输出的需要的投切的功率单元数量及当前桥臂的电流方向,进行动态分组排序,根据排序结果对需要投入、退出的功率单元进行动作。动态分组排序引入了直流电压的定点比特位特性,具备全排序的优势,同时大大优化了计算速度,对改善模块电压波动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560535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86893.8
申请日:2013-11-20
Applicant: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调峰调频发电公司
IPC: H02J3/32
Abstract: 一种基于储能变流器的含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的无缝切换方法,实现在微电网从孤岛运行转为并网运行时,储能变流器主动检测到微电网的状态切换,相应的由离网运行转为并网运行。并通过准同期并网控制,实现储能变流器供电到主电网供电的平滑过渡。负载侧供电连续,负载感受不到微电网并入主电网造成的电压波动,保证负载的供电连续。本发明实现了微电网运行状态切换过程中对负载的连续、不间断供电、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普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570880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210028304.X
申请日:2012-02-09
Applicant: 贵州电网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 安顺供电局 ,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M7/48 , H02M7/5387 , H02J3/00 , H02J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相全桥式换流器装置,它包括有功电流支路(1)和无功电流支路(2),有功电流支路(1)的直流侧有蓄电池(3),蓄电池(3)正负端与直流侧电源正负端并联,支路一控制器(4)与有功电流支路(1)电连接,有功电流支路(1)经星三角变压器转换后通过导线接入配电网,支路二控制器(5)与无功电流支路(2)电连接,无功电流支路(2)直接导线接入配电网;解决了配电网系统电压小扰动较频繁尤其是存在负序电压时,配电网系统会对补偿装置灌入较大的负序电流导致威胁补偿装置安全稳定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9948691U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20379501.3
申请日:2019-03-22
Applicant: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四方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2J3/36
Abstract: 一种多端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双极控制装置,该装置采用全铝机箱,主要由主处理板卡、模拟量采集板卡、光纤接口板卡、逻辑处理板卡、通讯管理板卡、开入板卡、开出板卡、开入/开出扩展接口板卡和电源板卡组成,不同板卡之间通过冗余的内部高速总线实现数据交互,各板卡通过各自卡槽与后背板连接,集成在机箱里;该装置通过光纤以太网与监控层的运行人员控制系统连接,通过点对点的光纤与极控制装置连接;可以实现基于多端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不同运行方式下功率分配功能和极间功率紧急转移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218499016U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2222635432.2
申请日:2022-10-08
Applicant: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四方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高能量密度双向DC‑DC变换器功率模块,包括原边功率模块、变压器模块、副边功率模块。本实用新型提出的DC‑DC变换器功率模块中,将原边功率模块、变压器模块和副边功率模块组合设计,实现设备紧凑化、模块化,便于运输和安装。变换器采用水冷散热结构,既避免模块内板卡积灰问题,而且缩小散热器体积。此外,变换器内各板卡采用分层结构,缩短布线长度,减小电磁干扰。并且分层结构合理优化空间布局,提升空间利用率,提高变换器能量密度。变换器原边功率模块具有旁路功能,当发生故障时及时旁路,不影响其他功率模块正常运行,拓宽其应用场合与应用范围,提高了系统运行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