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地下管道雷达探测仪

    公开(公告)号:CN108679454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439803.5

    申请日:2018-05-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地下管道雷达探测仪,涉及地下管道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对于地下排水管线探测的准确性差的问题。所述城市地下管道雷达探测仪包括:密封壳体,所述密封壳体外侧安装有滚轮,所述密封壳体的顶部设置有辐射面,所述密封壳体内安装有雷达发射机和雷达接收机,所述密封壳体安装有摄像头和光源,所述摄像头和所述雷达接收机均与信息存储装置连接。所述城市地下管道雷达探测仪应用于城市地下排水管线探测,通过雷达发射机和雷达接收机检测管道背部,通过摄像头检测管道内部,检测结果更为准确。

    一种300MHz频率探地雷达天线外壳

    公开(公告)号:CN106848565B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710083274.5

    申请日:2017-0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00MHz频率探地雷达天线外壳,包括上盖和底壳,上盖上设置有吊盖,吊盖上开有吊装孔,在作业过程中遇到不平坦路面或遇到障碍时,探地雷达天线可以采用吊载或手持越过障碍,保护探地雷达天线外壳不受损伤,有效保护探地雷达天线,探地雷达天线同时可以采用吊载、手持和拖拉三种方式,提高了天线外壳的适用性,同时上盖和底壳可拆卸连接,安装、拆卸方便。

    一种节点式无缆地震仪壳体

    公开(公告)号:CN105301631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510837347.6

    申请日:2015-11-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震勘探、地震监测仪器领域,涉及一种节点式无缆地震仪壳体。所述节点式无缆地震仪壳体包含:主体外壳、底盘、检波器固定外壳、上盖。主体外壳内空且上下贯通,主体外壳的上、下端面分别与上盖和底盘密封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封闭壳体。检波器固定外壳通过螺栓将检波器固定在底盘上,置于主体外壳内容腔内。本发明中利用检波器固定外壳对检波器进行刚性机械固定,相对现有向检波器与安置空腔间隙中填充橡胶垫片或灌入环氧树脂和固化剂的非刚性固定方式,刚性固定方式能提高检波器拾取到信号的质量;此外,这种检波器固定方式利于检波器的拆卸和更换,提高后期仪器的维修效率。本发明体积小、防水性好、易于安装和拆卸。

    一种900M探地雷达天线外壳
    9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826678A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610384016.6

    申请日:2016-06-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Q1/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900M探地雷达天线外壳,包含底座和上盖;底座与上盖铆接,底座为一底部封闭壳体,上盖包括上盖壳体、航空插头接口、双手柄、加长杆连接与调节机构、单手柄。上盖壳体上表面凸起,中部有凹陷区,左侧有凹槽;双手柄包括两个拱形手柄,置上盖两侧;加长杆连接与调节机构包括角度调节架、接头、固定插销和底板,用于连接加长杆和调节天线与加长杆夹角;单手柄为单条弧形手柄,与长杆连接与调节机构一样均用于夹持天线,可拆装,可相互更换使用。本发明解决天线高处探测时使用不便、贴合较差、探测效果不理想、易损坏等问题,不仅实现天线的近身手持式探测,而且可便捷地用于高处探测,探测贴合效果好,精度更高,耐用性强。

    一种改进的探地雷达双频天线

    公开(公告)号:CN105161864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348855.8

    申请日:2015-06-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探地雷达双频天线,所述双频天线具有四个天线元件(1、2、3、4)以及一个屏蔽外壳(5),所述天线元件分别通过一个导线线路(6a、6b,7a、7b,8a、8b,9a、9b)与所述屏蔽外壳(5)连接,且所述天线元件(1和2)分别通过输送线路(10、11)与信号发射线路连接、天线元件(3和4)分别通过输送线路(12、13)与信号接收线路连接,并且所述双频天线具有进行阻抗匹配的电阻元件(14a、14b、15a、15b、16a、16b、17a、17b、18a、18b、19a、19b、20a、20b、21a、21b),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元件(1和2)与天线元件(3和4)沿中心线成对称分布,所述电阻元件(14、15、16、17、18、19、20、21)仅分别设置在所述导线电路(6a、6b,7a、7b,8a、8b,9a、9b)中。

    一种用于城市地下管线探地雷达的三维旋转天线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701617A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510122103.X

    申请日:2015-03-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城市地下管线探地雷达的三维旋转天线系统,属于城市地下管线探地雷达技术领域,包括外壳、旋转体、驱动装置;外壳内部放置旋转体、天线系统,顶面放置驱动装置和配件箱,配件箱内部放置所需设备,电动机通过传动件连接旋转体。本发明利用电动机带动天线系统旋转,边步进边旋转边采集可以使管线探地雷达达到360°采集的效果,从而实现了将采集的图像合成三维图像的目的;单一天线旋转达到了多天线组合才能实现三维成像的效果,既避免了多天线之间的干扰,又节约了多个天线带来的成本。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用手扶推车推动,适合环境复杂的城市地下管线的探测。

    一种用于地质雷达层析探测的直射线追踪算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20508A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410265945.6

    申请日:2014-06-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地质雷达层析探测的直射线追踪算法,属于地球物理反演算法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平面直角相对坐标系;对剖面进行网格划分与编号;确定各网格的左右标点坐标;确定发射点与接收点的坐标;计算射线参数;计算射线在各网格内的长度;检验计算结果;将计算结果进行稀疏存储。本发明根据射线的左右截距与斜率三个参数追踪射线走向,只需计算射线经过的网格,相比传统算法遍历所有网格,大大降低了对内存和时间的消耗,提高了算法的效率与精度,最后将计算结果以稀疏格式存储,可节省存储空间并直观显示射线的分布状况。

    一种用于CT透射地质雷达的低频组合天线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007420A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410269502.4

    申请日:2014-06-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S7/35 G01S13/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CT透射地质雷达的低频组合天线系统,属于地质雷达低频天线技术领域,包括长管、短管与中控盒;中控盒内部设置插板,顶面设置可拆卸的盖子,侧面打孔安装可旋转的提手,两侧交替连接多个长管与短管,短管套接在长管内部,利用旋钮的开启和锁闭控制长管与短管的连接,长管内壁底部与短管外壁底部用胶粘接或用铆钉固定发射/接收铜板。本发明基于半圆状长管与短管的交替镶嵌结构实现了CT透射地质雷达的低频发射/接收天线的组合,利用旋钮控制天线的拆卸与组装,结构稳固,提高了天线系统的灵活性与稳定性,同时操作简便,易于控制,适用于矿井特殊的工作环境,能够有效提升井下工程的探测效率。

    一种露天煤矿采场底部岩层的探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37724A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210473023.5

    申请日:2012-1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露天煤矿采场底部岩层的探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采场底部岩层进行物探,获取隔水层的分布和厚度、含水层的分布和厚度、断层分布和断层落差的初步数据;根据物探的初步数据,对隔水层、含水层、断层进行钻孔勘探,根据钻孔勘探获取的隔水层的分布和厚度、含水层的分布和厚度、断层分布和断层落差的准确数据,对水库进行初步选址;对初步选定水库的岩层进行取样,获取岩层样品的渗透性系数和透水率;根据渗透性系数和透水率,确定水库地址。本发明通过物探和钻孔勘探初步选定水库地址,然后通过对岩层样品的分析,来获取岩层的渗透性系统和透水率,最后根据渗透性系统和透水率选取防渗性能最佳的水库。从而能够合理地利用地下水库,保护地下水资源。

    一种少样本条件下的三维探地雷达空洞智能识别算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30869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689122.5

    申请日:2023-06-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少样本条件下的三维探地雷达空洞智能识别算法。结合三维探地雷达一次探测获得纵向、横向和水平三个切片的探测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迁移的三维探地雷达空洞智能识别模型,首先通过正演模拟获得大量带有空洞病害的城市道路模型的三维探地雷达数据,分别在三个切片上对空洞检测数据进行智能识别模型预训练,再通过模型迁移的方式使用少量真实地下空洞数据加快模型训练的收敛速度,优化结构参数。本发明突破了三维雷达探测空洞数量样本不足对智能学习模型参数优化训练限制,提高了识别精确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