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65675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791292.X
申请日:2022-07-0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庄俊 , 王德顺 , 周晨 , 李跃龙 , 余豪杰 , 吴福保 , 杨波 , 陶以彬 , 李官军 , 薛金花 , 王开毅 , 胡安平 , 朱帅 , 干璐 , 范存刚 , 陶大泉 , 宋紫岚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布式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储能系统及方法,包括:多个模组单元、接口单元和开关单元;各模组单元的直流接口相互连接后接入接口单元;各模组单元的交流接口相互连接后分别接入接口单元和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系统接入电网;各模组单元的直流接口,用于接入直流负载;各模组单元的交流接口,用于接入交流负载。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适配不同的功率或容量的应用需求,在节能减排、清洁替代和降本增效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812655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733206.X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轨道机车的位置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及装置,包括:基于位置传感器检测的轨道机车的驱动电机转子位置检测值和转速检测值确定轨道机车的运行状态;基于所述轨道机车的运行状态以及轨道机车的驱动电机转子位置残差和转速残差对轨道机车的位置传感器进行故障诊断;其中,所述轨道机车的驱动电机转子位置残差和转速残差采用高频正弦电压信号注入方式获取。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在毫秒级完成故障诊断,方便轨道机车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114705446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10151992.2
申请日:2022-02-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Abstract: 一种移动储能电源车运行模式判别方法及系统,包括:采集移动储能电源车的运行数据;对所述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状态标志位和功率标志位;基于所述状态标志位和所述功率标志位得到车辆运行模式;其中,所述运行数据包括:市电开关状态、市电功率、负载开关状态、负载功率、PCS运行状态、PCS功率。本发明无需现场观察或询问作业人员,通过分析4G物联网上传的数据,即可准确判别移动储能电源车运行模式,从而提高对于在役储能系统的信息掌握情况和储能电源车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676633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323215.1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30/27 , G06N3/12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3/04 , G06F11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混沌遗传算法的抽蓄‑风电优化运行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待优化的抽蓄‑风电系统的参数;将所述待优化的抽蓄‑风电系统的参数带入预先构建的抽蓄‑风电系统的优化模型中,采用混沌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得到抽蓄‑风电系统的优化运行方案;其中,所述抽蓄‑风电系统的优化模型是基于所述抽蓄‑风电系统的优化目标建立的目标函数以及为所述目标函数设置的约束条件构建而成。通过将混沌变量引入优化模型,运用混沌遗传算法对抽蓄‑风电系统的优化运行方案进行求解,凭借混沌的遍历性防止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加快收敛速度,提高运算效率,更好的服务于工程实践。
-
公开(公告)号:CN114519482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011310113.3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功率调节能力量化评价方法及系统,包括: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计算预先构建的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功率调节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层指标的指标权重;基于获取的所述指标体系中底层指标的指标值,计算所述底层指标对应的隶属度矩阵;基于所述各层指标的指标权重和所述底层指标对应的隶属度矩阵,对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功率调节能力进行评价;所述改进层次分析法采用拟优一致性矩阵确定各层指标的指标权重,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实现对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的功率调节能力的评估,同时在层次分析法中引入拟优一致性矩阵确定各层指标的指标权重,不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进而极大地简化了的计算流程。
-
公开(公告)号:CN110912190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1911218116.1
申请日:2019-12-03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抽蓄电站的黑启动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在接收到黑启动指令之后,逐一启动抽蓄电站的定速抽蓄机组;若判断获知所述抽蓄电站的定速抽蓄机组运行稳定,则逐一启动所述抽蓄电站的变速抽蓄机组;若判断获知所述抽蓄电站运行稳定,则对互联电力系统进行供电。所述装置用于执行上述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抽蓄电站的黑启动方法及装置,提高了黑启动过程中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964805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053938.6
申请日:2021-09-0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H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直流系统故障限流装置及方法,故障限流装置接入换流阀的直流出口端的直流线路中,包括1个或多个串联的可变电抗子模块;所述可变电抗子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电抗单元和功率单元,所述功率单元用于监测直流线路的电流,本发明的可变电抗子模块可以在直流线路上发生故障时,功率单元基于所述电流幅值控制IGBT的导通与关断,来改变可变电抗子模块中二次电抗的大小以及所在回路的电流大小,使其产生相对主磁通的反向磁通并改变一次电抗上铁芯磁阻,从而增加一次电抗的阻抗,进而抑制故障电流的突升、延长故障响应时间,有利于对直流电网系统故障电流的抑制。
-
公开(公告)号:CN113809763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0915748.4
申请日:2021-08-1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多指标的配电网储能系统规划配置方法和系统,包括:获取待规划区域的配电网的网络拓扑模型和参数以及分布式电源发电功率、负荷用电功率数据,搭建配电网仿真模型;对所述配电网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并基于配电网仿真结果选择配电网中需要进行储能配置的薄弱点作为待选节点;将待选节点和其他输入数据输入储能优化配置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实际进行储能配置的节点及各节点储能的额定功率和额定容量;本发明利用储能电压调节的特性,选择配电网中的薄弱点进行储能配置,并以配电网总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对储能系统进行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储能系统的性能提高配电网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629758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745658.5
申请日:2021-07-0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能源并网运行控制方法和系统,包括:获取多能源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出力和各等级负荷的总需求;根据电价所在区间对热泵的启停进行控制,并根据电价所在区间和发电单元是否满足各等级的负荷的总需求,对储能系统充放电以及各等级的负荷进行控制;本发明实现了可再生能源与热泵的冷电耦合联供互补,提升了可再生能源的能效本发明可实现热泵、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储能系统和不同等级的负荷在电价所在区间及是否满足各等级的负荷的总需求的不同工况下的功率协调调度,满足各设备之间功率分配需求,实现多能源系统内的潮流优化,提高系统的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的就地消纳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364042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010136529.1
申请日:2020-03-0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 上海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中心光储协同优化配置方法和系统,包括:获取数据中心典型参数以及数据中心典型日各时间段负荷功率和电网电价;将典型参数以及典型日各时间段负荷功率和电网电价输入预先建立的光储协同优化配置模型,得到储能电池的容量和光伏装机容量;其中,光储协同优化配置模型是基于数据中心的供电可靠性建立的。本发明针对互联网数据中心的高能耗,现有研究仅是互联网数据中心与可再生能源都是简单的结合,没有考虑到数据中心的供电可靠性的缺点,能够在保障数据中心供电可靠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降低数据中心运行成本,是对现有数据中心经济调度方案的补充和完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