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腹腔镜镜面防污染的气流保护套

    公开(公告)号:CN209301101U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821953853.7

    申请日:2018-11-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腹腔镜镜面防污染的气流保护套,包括套接在腹腔镜的镜头上的喷头和套接在所述腹腔镜的镜体上的柔性套体,所述柔性套体内设有进气通道,所述柔性套体的一端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气通道的接头,所述柔性套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喷头连接,所述喷头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的冲刷气孔,所述冲刷气孔朝向所述镜头的镜面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该保护套套在腹腔镜的镜体上,然后将腹腔镜手术中用于建立并维持气腹的CO2气体接入,经过该保护套中的输气通道送气后,在镜面前形成冲刷镜面的气流和气流保护层,有助于保持镜面的干爽、温度恒定,阻止手术过程中产生的血性气雾或油性气雾粘附到镜面,来达到防止镜面受到污染。(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直肠肛管止血装置
    9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355517U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720969011.X

    申请日:2017-08-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肠肛管止血装置,包括止血管体、纱布套和辅助塞杆,止血管体包括两端的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第一管口外沿设置有第一凸缘,凸缘上设置有固定孔,该止血管体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药孔;纱布套的两端开口并套接在止血管体上;辅助塞杆能插接于止血管体内,且能通过设置在第二管口内的第二凸缘限位。本装置能有效压迫止血,不仅起到止血作用,还可能避免损伤吻合口,避免伤口出血,柱状装置的直径可以系列化调整大小,符合不同患者肠管直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保证止血装置不能自行滑出,同时也可以防止止血装置逆行进入直肠,避免过早滑出则不能起到止血作用,以及避免再次放置材料,增加患者痛苦。(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PICC置管病服
    9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620894U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720347116.1

    申请日:2017-04-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ICC置管病服,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所述的衣袖连接在病服本体两侧,衣袖通过横向拉链与病服本体可拆式连接,横向拉链位于病服腋窝水平线之下,衣袖上位于肘部外侧处设有纵向切口,纵向切口从袖口延伸到横向拉链处,纵向切口两边通过纵向拉链连接,矩形盖布包含至少两块由与衣袖相同材料制成的矩形布块,矩形布块可活动的一端设有矩形盖布固定用的固定子母扣,设计合理,通过拉链链接,使得衣袖形成数个活动单元,根据患者护理需要选择合适的位置,可以很方便的给患者臂膀进行维护与输液,使用方便,经济实用,为PICC导管的使用、观察及维护节省了时间,既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又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一种腹腔镜手术训练系统
    9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486836U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123281011.6

    申请日:2021-12-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腔镜手术训练系统,包括腹腔镜钳、安装架和安装在安装架上的训练箱及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摄像头和显示屏,摄像头安装在训练箱内,显示屏安装在训练箱的上方,训练箱上设置有用于腹腔镜钳插入的插孔,训练箱内设置有安装底座和多个可以和安装底座快拆快装的快拆快装训练模块。本实用新型的快拆快装的设置,安装底座出厂时就固定在训练箱的底部,从而,快拆快装训练模块可以快速的转换的固定,减少了训练过程中的准备时间,提高了训练的效率;进一步的,通过报警电路可以实现目标位置的精确定位夹持训练,同时能同步提示训练结果,而薄膜压力传感器则可以实现夹持力大小的精确训练,进而使训练更加高效。

    一种端部摆动方向可调节的肛管

    公开(公告)号:CN209301970U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821953855.6

    申请日:2018-11-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端部摆动方向可调节的肛管,包括管体和调整线,管体包括伸入肛门的第一端部和位于肛门外的第二端部,第一端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调整线连接点,调整线连接点沿肛管的周向布置,调整线的一端从管体内连接至调整线连接点,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端部的外侧。手术医生将管体的第一端部插入肛门后,当受到肠道的拐弯阻力或者其它阻力时,手术医生在人体外拉扯调整线(同时配合腹腔镜的对肠道内的管体的观测),第一端部即可实现左右上下的摆动,从而可以越过肠道的拐弯处,进一步插入肠道深处。

    防损防渗型导尿装置
    9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943222U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820830736.5

    申请日:2018-05-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损防渗型导尿装置,包括导尿管体,导尿管体顶部设有导尿入口和膀胱固定气囊,导尿管体内设有充气通道和导尿通道,导尿管体底部设有充气口及导尿出口,充气口通过充气通道连通膀胱固定气囊,导尿出口通过导尿通道连通导尿入口,导尿入口设置于导尿管体的顶面,膀胱固定气囊延伸至导尿管体的顶面。该防损防渗型导尿装置具有能够防止损伤膀胱内壁组织、防止尿液渗出、以及监测膀胱内压等优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医用三通阀保护盒
    9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477797U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720346016.7

    申请日:2017-04-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三通阀保护盒,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所述的透明盒体内放置有并排排列并串联在一起的三通阀,所述的透明盒体分为盒体上部和盒体下部,盒体上部和盒体下部一侧铰接,另一侧扣合,所述的开口的上部为开在盒体上部底端的半圆形凹槽,开口的下部为开在盒体下部顶端的半圆形凹槽,所述的三通阀盖体一侧与盒体上部一侧铰接,另一侧与盒体上部扣合,所述的三通阀盖体周边设有加强筋,设计合理,医用三通阀放置在设置有三通阀盖体的透明盒体中,固定可靠,方便观察、调节,保证注射液的稳定输送;通孔设置有密封垫,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避免外界污染,保证注射环境的清洁;生产成本低,有利于大规模的推广使用。

    腔镜手术缝合装置
    9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973953U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721789995.X

    申请日:2017-12-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腔镜手术缝合装置,包括驱动手柄、连接套杆和两个弧形针鞘,驱动手柄连接于连接套杆的一端,两个弧形针鞘呈对称连接在连接套杆的另端,任一弧形针鞘内活动套装有缝合弯针,两个弧形针鞘还套装有延伸至连接套杆内的往复送针器,两根往复送针器之间设有位于连接套杆内的副推杆,驱动手柄与副推杆之间设有位于连接套杆内的主推杆,交替操作驱动手柄时,主推杆驱使副推杆交替的分别和两根往复送针器形成连接,两根往复送针器交替的顶推缝合弯针驱使其在两个弧形针鞘间来回运动。该缝合装置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舒适、安全性高、可缩短缝合时间的优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双固定式鼻贴
    9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552537U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20033110.1

    申请日:2018-01-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固定式鼻贴,包括外层,所述外层的内表面固定设有支撑海绵,且外层内表面靠近边缘的位置固定设有粘接层,所述粘接层上粘接有保护撕纸,本实用新型保护撕纸在粘接层未使用时起到保护的作用,粘接层带有粘性,可以直接粘接在病人的鼻部,鼻导管夹用以对鼻导管进行固定,防止鼻导管松动脱落,在固定鼻导管夹与鼻导管的时候,将鼻导管按压进鼻导管的缺口内,使鼻导管卡在鼻导管夹的圆环结构中,并使鼻导管夹卡在凹槽中,使鼻导管夹与鼻导管连接更紧固,外层中间的上下两部分用以与鼻梁固定,外层底端的两侧用以与两侧的鼻翼固定,支撑海绵与病人的鼻子贴合起到支撑鼻导管的作用。

    一种用于直肠肛管止血的组合件

    公开(公告)号:CN208355516U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720968984.1

    申请日:2017-08-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直肠肛管止血的组合件,包括止血管体和辅助塞杆,止血管体包括两端的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第一管口外沿设置有第一凸缘,止血管体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药孔,辅助塞杆插接于所述止血管体内,且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二管口内的第二凸缘限位。本装置能有效压迫止血,不仅起到止血作用,还可能避免损伤吻合口,避免伤口出血,柱状装置的直径可以系列化调整大小,符合不同患者肠管直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保证止血装置不能自行滑出,同时也可以防止止血装置逆行进入直肠,避免过早滑出则不能起到止血作用,以及避免再次放置材料,增加患者痛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