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415715C
公开(公告)日:2008-09-03
申请号:CN03110994.2
申请日:2003-02-11
IPC: C07D209/44 , C07D487/22 , C07F1/08 , C07F15/06 , C07F1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5/0629 , C07D487/22 , C09K11/06 , C09K2211/1074 , C09K2211/187 , G03G5/0646 , G03G5/0648 , G03G5/0651 , G03G5/0655 , G03G5/069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类紫菜嗪环中具有六个异吲哚结构亚单元的超酞菁类化合物、合成方法及用途,具有全新的酞菁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表现出一系列已有的酞菁类化合物所不具备的新的性质。这些性质是:UV-VIS-NIR吸收光谱具有三个强吸收峰,其中最有特征的是1428nm处时附近出现的近红外吸收;表面光伏特性;光致发光特性;电致发光特性;超高的热稳定性;良好的导电性等。这类分子所具有的一系列独特的性质,使得该类化合物在众多重要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项工作将酞菁类化合物分子中紫菜嗪环的基本结构从三种增加到四种,为酞菁类化合物家族增添了一个新族。
-
公开(公告)号:CN1548422A
公开(公告)日:2004-11-24
申请号:CN03110994.2
申请日:2003-02-11
IPC: C07D209/44 , C07D487/22 , C07F1/08 , C07F15/06 , C07F1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5/0629 , C07D487/22 , C09K11/06 , C09K2211/1074 , C09K2211/187 , G03G5/0646 , G03G5/0648 , G03G5/0651 , G03G5/0655 , G03G5/069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类紫菜嗪环中具有六个异吲哚结构亚单元的超酞菁类化合物、合成方法及用途,具有全新的酞菁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表现出一系列已有的酞菁类化合物所不具备的新的性质。这些性质是:UV-VIS-NIR吸收光谱具有三个强吸收峰,其中最有特征的是1428nm处时附近出现的近红外吸收;表面光伏特性;光致发光特性;电致发光特性;超高的热稳定性;良好的导电性等。这类分子所具有的一系列独特的性质,使得该类化合物在众多重要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项工作将酞菁类化合物分子中紫菜嗪环的基本结构从三种增加到四种,为酞菁类化合物家族增添了一个新族。
-
公开(公告)号:CN104570631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10577732.7
申请日:2014-10-24
Applicant: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Inventor: 冈田英树
IPC: G03G5/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5/065 , G03G5/0651 , G03G5/065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具备着含有下述通式(1)表示的萘二酰亚胺衍生物的感光层。通式(1)中,R1表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不具有取代基或具有碳原子数1~10的烷基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12的芳基、碳原子数7~12的芳烷基、碳原子数3~10的环烷基或者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R2和R3彼此独立,表示碳原子数1~4的烷基、卤基或者氰基。【化学式1】
-
公开(公告)号:CN1938321B
公开(公告)日:2010-05-05
申请号:CN200580010086.5
申请日:2005-03-29
Applicant: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7D519/00 , G03G5/06 , H01L29/786 , H01L31/04 , H01L51/00 , H05B33/14 , H05B33/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0053 , B82Y10/00 , C07D519/00 , C09K2211/1029 , G03G5/0646 , G03G5/065 , G03G5/0655 , G03G5/0661 , H01L51/0046 , H01L51/0061 , H01L51/0081 , H01L51/0545 , H01L51/4246 , H01L51/5048 , H01L2251/308 , H05B33/14 , Y02E10/549 , Y10S428/9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适用于作为有机电子元件中的电子传递材料的新型化合物及使用该化合物的、比以往具有更高感光度、长寿命的有机电子元件。所述化合物含有通式[1]表示的结构单位不通过连接基团键合的结构,式中,X1~X4分别独立地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NR0,R0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无取代的1价有机基团,Z0表示4价有机基团,*表示键合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938321A
公开(公告)日:2007-03-28
申请号:CN200580010086.5
申请日:2005-03-29
Applicant: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7D519/00 , G03G5/06 , H01L29/786 , H01L31/04 , H01L51/00 , H05B33/14 , H05B33/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0053 , B82Y10/00 , C07D519/00 , C09K2211/1029 , G03G5/0646 , G03G5/065 , G03G5/0655 , G03G5/0661 , H01L51/0046 , H01L51/0061 , H01L51/0081 , H01L51/0545 , H01L51/4246 , H01L51/5048 , H01L2251/308 , H05B33/14 , Y02E10/549 , Y10S428/9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适用于作为有机电子元件中的电子传递材料的新型化合物及使用该化合物的、比以往具有更高感光度、长寿命的有机电子元件。所述化合物含有通式[1]表示的结构单位不通过连接基团键合的结构,式中,X1~X4分别独立地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NR0,R0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无取代的1价有机基团,Z0表示4价有机基团,*表示键合位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