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939805B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580005903.1
申请日:2015-01-28
申请人: 京瓷株式会社
发明人: 黑田雅彦
IPC分类号: B23C5/10
CPC分类号: B23C5/10 , B23C2210/0492 , B23C2210/241 , B23C2210/282 , B23C2210/40 , B23C2222/0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切屑的排出量变多的加工条件下切屑排出性也良好的立铣刀。立铣刀(10)具备:具有旋转中心轴线(O)的立铣刀主体(1);立铣刀主体(1)的前端侧的三个以上的副切削刃(2);副切削刃(2)的后方的外周刃(5);外周刃(5)间的切屑排出槽(7);以及隔着切屑排出槽(7)而位于外周刃(5)的对面侧的后棱(3),外周刃(5)间的各切屑排出槽(7)的与旋转中心轴线(O)垂直的横剖面的形状具有外周刃(5)侧的第一凹曲线(12)、后棱(3)侧的第二凹曲线(13)、以及两条凹曲线(12、13)间的突起(14),突起(14)的两侧线由凹曲线构成,从以旋转中心轴线(O)为中心而在立铣刀主体(1)内描绘的最大直径的圆(c)至突起(14)的顶点(P)的距离(h)与从圆(c)至外周刃(5)的距离(H)之比(h/H)为0.1‑0.4倍。
-
公开(公告)号:CN107107212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680004778.7
申请日:2016-03-24
申请人: 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
发明人: 畔上贵行
CPC分类号: B23C5/12 , B23C3/28 , B23C5/10 , B23C5/1009 , B23C5/14 , B23C2210/04 , B23C2210/0457 , B23C2210/0478 , B23C2210/0485 , B23C2210/088 , B23C2210/241 , B23C2210/242 , B23C2210/285 , B23C2210/40
摘要: 成形立铣刀中,外周刃具有小径刃部及大径刃部,通过将立铣刀主体的与轴线垂直的横截面视角下显现的排屑槽的槽底的最深点沿该排屑槽的延伸方向相连而获得想象线,并将该想象线设为假想槽底线,在从与轴线正交的径向观察立铣刀主体的侧面视角下,在假想槽底线与轴线之间形成的槽螺旋角在排屑槽的轴线方向的前端部被设为0°以上,且随着从该前端部向轴线方向的基端侧逐渐变大。
-
公开(公告)号:CN105939805A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580005903.1
申请日:2015-01-28
申请人: 京瓷株式会社
发明人: 黑田雅彦
IPC分类号: B23C5/10
CPC分类号: B23C5/10 , B23C2210/0492 , B23C2210/241 , B23C2210/282 , B23C2210/40 , B23C2222/0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切屑的排出量变多的加工条件下切屑排出性也良好的立铣刀。立铣刀(10)具备:具有旋转中心轴线(O)的立铣刀主体(1);立铣刀主体(1)的前端侧的三个以上的副切削刃(2);副切削刃(2)的后方的外周刃(5);外周刃(5)间的切屑排出槽(7);以及隔着切屑排出槽(7)而位于外周刃(5)的对面侧的后棱(3),外周刃(5)间的各切屑排出槽(7)的与旋转中心轴线(O)垂直的横剖面的形状具有外周刃(5)侧的第一凹曲线(12)、后棱(3)侧的第二凹曲线(13)、以及两条凹曲线(12、13)间的突起(14),突起(14)的两侧线由凹曲线构成,从以旋转中心轴线(O)为中心而在立铣刀主体(1)内描绘的最大直径的圆(c)至突起(14)的顶点(P)的距离(h)与从圆(c)至外周刃(5)的距离(H)之比(h/H)为0.1‑0.4倍。
-
公开(公告)号:CN103635277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180072065.1
申请日:2011-07-05
申请人: OSG株式会社
IPC分类号: B23C5/10
CPC分类号: B23C5/10 , B23C2210/0492 , B23C2210/204 , B23C2210/241 , B23C2210/282 , B23C2210/405 , Y10T407/1946 , Y10T407/1948 , Y10T407/1954
摘要: 多个螺旋槽(16)的槽底径(d)随着从刀具前端趋向刀柄(12)侧而增大,从而断裂强度提高,能够实施进刀尺寸大的高负荷或高效率的加工,并且刀具寿命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刀具刚性变高,挠曲变形被抑制,所以加工精度进一步提高。另外,由于外周切削刃(20)的刃带(18)仅由外周后角部构成,所以该刃带(18)之间的螺旋槽(16)的槽宽尺寸即容屑槽的宽度尺寸变大,无论槽底径(d)是否增大,都能够确保充分大小的容屑槽,能够抑制切屑堵塞的同时在槽底设置倾斜而提高断裂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073603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580057380.5
申请日:2015-10-21
申请人: 京瓷株式会社
发明人: 黑田雅彦
IPC分类号: B23C5/10
CPC分类号: B23C5/10 , B23C5/006 , B23C2210/0492 , B23C2210/241 , B23C2210/402 , B23C2210/405 , B23C2210/483 , B23C2230/04
摘要: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即使在切屑的排出量多的加工条件下切屑排出性也良好并且底刃的耐欠损性良好的立铣刀。立铣刀(10)具备:设置于具有旋转轴(O)的立铣刀主体(1)的前端侧的底刃(2)、外周刃(5)、以及呈螺旋状地延伸的切屑排出槽(7),在立铣刀主体(1)的沿着旋转轴(O)的剖面中,从前端侧朝向根部侧交替地存在有多个外周刃(5)与多个切屑排出槽(7),各切屑排出槽(7)的最深位置(p)与旋转轴(O)的距离(ta、tb)相同,并且切屑排出槽(7)具有设置在外周刃(5)侧且包括最深位置(p)的第一区域(20)、设置在尾根棱(3)侧的第二区域(21)、以及边界(22),从旋转轴(O)到根部侧的边界(22c)的距离(uc)比从旋转轴(O)到前端侧的边界(22a)的距离(ua)长。
-
公开(公告)号:CN103635277B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180072065.1
申请日:2011-07-05
申请人: OSG株式会社
IPC分类号: B23C5/10
CPC分类号: B23C5/10 , B23C2210/0492 , B23C2210/204 , B23C2210/241 , B23C2210/282 , B23C2210/405 , Y10T407/1946 , Y10T407/1948 , Y10T407/1954
摘要: 多个螺旋槽(16)的槽底径(d)随着从刀具前端趋向刀柄(12)侧而增大,从而断裂强度提高,能够实施进刀尺寸大的高负荷或高效率的加工,并且刀具寿命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刀具刚性变高,挠曲变形被抑制,所以加工精度进一步提高。另外,由于外周切削刃(20)的刃带(18)仅由外周后角部构成,所以该刃带(18)之间的螺旋槽(16)的槽宽尺寸即容屑槽的宽度尺寸变大,无论槽底径(d)是否增大,都能够确保充分大小的容屑槽,能够抑制切屑堵塞的同时在槽底设置倾斜而提高断裂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698140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780008596.1
申请日:2017-01-09
申请人: 山特维克知识产权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加埃塔诺·皮塔拉
IPC分类号: B23C5/10
CPC分类号: B23C5/10 , B23C2210/241 , B23C2210/402
摘要: 一种立铣刀,具有柄部(2)和与其连接的切削部(4)。所述切削部包括支撑至少两个间隔开的刀齿(6‑9)的芯(5),所述刀齿具有相对于所述立铣刀的旋转轴线(3)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切削刃(10‑13)。每个切削刃具有与其相关联的排屑槽(15‑18),并且对于所述立铣刀的垂直于其旋转轴线的每个横截面,每个排屑槽在所述芯上具有与所述旋转轴线相距最短距离的底部点。至少两个排屑槽具有所述最短距离,该最短距离随着距所述立铣刀的切削端(14)的距离而不同地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4440006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462534.6
申请日:2014-09-12
申请人: 钴碳化钨硬质合金公司
发明人: H·R·考佩尔
CPC分类号: B24B3/242 , B23B51/02 , B23B2251/245 , B23B2251/248 , B23B2251/406 , B23B2251/44 , B23C5/10 , B23C2210/241 , B23C2210/40 , B23C2210/44 , B24B3/06 , B24B3/24 , B24B19/04 , Y10T407/1948 , Y10T408/904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回转式工具(2),尤其是钻头或铣刀,所述工具具有在轴向(4)上延伸的基体(12),并且包括至少两个排屑槽(14),导向刃带(22)在旋转方向(24)上连接到所述排屑槽,而脊(15)在所述排屑槽之间形成。径向凹空部连接到所述导向刃带(22)。为了能够简单经济地制造这种类型的回转式工具(2),将原料棒材(30)在第一方法步骤中磨削成非圆形,使得所述原料棒材(30)的半径(R)根据最大半径(R2)与最小半径(R1)之间的角度而变化。在第二方法步骤中,磨削所述排屑槽(14),使得所述导向刃带(22)形成在具有所述最大半径(R2)的所述位置,并且半径(R)随后在相应导向刃带(22)的下游减小以便形成所述径向凹空部(28)。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