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路面
    1.
    发明公开
    新能源路面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721687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658978.2

    申请日:2023-1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路面,包括路面基层以及沥青面层,所述沥青面层位于所述路面基层上端,所述路面基层以及沥青面层内嵌装有挤压发电结构,所述沥青面层两侧设有收集照明结构,所述收集照明结构与所述挤压发电结构连接;本发明采用嵌入安装的方式,将挤压发电结构嵌入沥青路面下端,当车辆行进时,对内置的若干压电晶体造成挤压,当压电晶体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变形时,其内部会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相对表面上出现正负相反的电荷,通过电控箱内的换能器等原件对电荷转换并储存等,便于对道路设施进行供电,且采用的收集照明结构,可根据光照角度,对光伏板的角度进行调节,以便于光伏板充分吸收能量。

    适合高速通行的减少二次事故伤害的限高架

    公开(公告)号:CN211872732U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20018691.9

    申请日:2020-01-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合高速通行的减少二次事故伤害的限高架,包括设置在公路两侧的立柱,两侧的立柱的顶端之间通过横跨公路的上横梁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的下方吊装有横向杆,所述横向杆上套装有若干可转动限高杆,所述可转动限高杆由横向套筒和竖向限高杆本体围成T形,所述可转动限高杆通过其横向套筒套装在横向杆上,所述可转动限高杆能绕横向杆转动,该限高架的限高高度为可转动限高杆的竖向限高杆本体的下端与路面之间的距离。避免限高杆对超高车后面经过的来车造成二次伤害。

    一种海绵透水路沿石及海绵城市道路结构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8266622U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20520211.1

    申请日:2018-04-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结构系统及海绵透水路沿石,其中海绵透水路沿石的挡体从下到上依次为不透水混凝土层、透水混凝土层和不透水混凝土层。道路包括车行道、人行道以及设置在车行道和人行道之间的生物滞留沟,车行道的两侧每间隔一定距离设有雨水井和沉沙溢流井,车行道从上到下由两层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层、碎石基层碎石底基层和夯实土基组成,位于两个雨水井之间的路沿石为海绵透水路沿石,海绵透水路沿石的透水混凝土层与车行道的两层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层相通,在雨水井处的路沿石为不透水路沿石,雨水井的下端与沉沙溢流井连通,沉沙溢流井的下端设置有透水砖连通沉沙溢流井和生物滞留沟。实现雨水“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