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外3D关节损伤模型及其构建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908038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210631173.8

    申请日:2022-06-0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体外3D关节损伤模型及其构建与应用。本发明所述人造缺损软骨通过从基质材料中部分除去造孔材料制备得到,其中,所述人造缺损软骨中的缺损表面至少含1nm或以上平均厚度的造孔材料。并将人造缺损软骨用于体外3D关节损伤模型中的构建,并将所得体外3D关节损伤模型在仿生滑液的润滑性能测试中的应用。本发明的体外关节损伤模型使用的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且模型制备周期短、人力耗费低便于广泛、快速、便捷地应用于骨关节炎润滑材料的检测当中。

    一种体外3D关节损伤模型及其构建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908038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631173.8

    申请日:2022-06-0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体外3D关节损伤模型及其构建与应用。本发明所述人造缺损软骨通过从基质材料中部分除去造孔材料制备得到,其中,所述人造缺损软骨中的缺损表面至少含1nm或以上平均厚度的造孔材料。并将人造缺损软骨用于体外3D关节损伤模型中的构建,并将所得体外3D关节损伤模型在仿生滑液的润滑性能测试中的应用。本发明的体外关节损伤模型使用的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且模型制备周期短、人力耗费低便于广泛、快速、便捷地应用于骨关节炎润滑材料的检测当中。

    铅酸蓄电池正极板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707250B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0910221248.X

    申请日:2009-11-0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正极板,包括正极板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板栅表面涂覆有由碳纤维与相应基体的混合物制成的碳纤维复合基层,而在该碳纤维复合基层上再涂覆有由铅膏制成的正极活性物质;所述碳纤维复合基层是由组分重量百分比为:炭纤维10~40%、石墨纤维10~40%、各项异性石墨10~40%、羧甲基纤维素5~20%、聚四氟乙烯10~30%的混合物制成膏浆涂覆于正极板栅表面后再经烘干、固化制成。本发明由于在正极板栅上涂覆了具备高强度和高强承载能力的碳纤维复合基层,故增强了正极板的结构强度、尺寸稳定性以及正极板栅的抗蠕变性能,从而大大延长了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铅酸蓄电池高强度板栅正极板

    公开(公告)号:CN102569818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010590883.8

    申请日:2010-12-1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高强度板栅正极板,该正极板包括:正极板栅和涂覆于所述正极板栅表面的活性物质;其中,所述正极板栅由碳纤维增强铅基复合材料制成。本发明所提供的铅酸蓄电池高强度板栅正极板,由于其正极板栅由碳纤维增强铅基复合材料制成,而所述碳纤维增强铅基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且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碳纤维各组分不参与电池的电化学反应,因此,所述正极板栅具有高强度、高强承载能力及较强的抗蠕变能力,故可大大提高活性物质之间以及活性物质与正极板栅小格之间的结合力,从而使得所述活性物质不易软化、脱落,进而可提高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混合电化学电容器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707143B

    公开(公告)日:2011-06-01

    申请号:CN200910221793.9

    申请日:2009-11-1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电化学电容器,包括正极、负极、介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板及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由两层以上的薄型碳粉末电极和介于相邻两层薄型碳粉末电极之间的负极隔板一同组合而成。本发明由于负极采用多层薄型碳粉末电极与负极隔板交替排布组合的形式,使得负极的等效串联电阻减小,电解质离子移动路径缩短,而比电容增高,功率密度变大。故与传统设计的混合电化学电容器相比,本发明除了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这些混合电化学电容器的传统优点外,能量密度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超过20Wh/kg,完全可以满足电动车与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的要求以及太阳能与风能发电站储能器件的要求。

    混合电化学电容器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07143A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910221793.9

    申请日:2009-11-1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电化学电容器,包括正极、负极、介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板及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由两层以上的薄型碳粉末电极和介于相邻两层薄型碳粉末电极之间的负极隔板一同组合而成。本发明由于负极采用多层薄型碳粉末电极与负极隔板交替排布组合的形式,使得负极的等效串联电阻减小,电解质离子移动路径缩短,而比电容增高,功率密度变大。故与传统设计的混合电化学电容器相比,本发明除了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这些混合电化学电容器的传统优点外,能量密度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超过20Wh/kg,完全可以满足电动车与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的要求以及太阳能与风能发电站储能器件的要求。

    碳板负极板密封铅酸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1414691A

    公开(公告)日:2009-04-22

    申请号:CN200810136333.1

    申请日:2008-11-2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板负极板密封铅酸电池,包括正极板和负极板,有部分负极板为碳板,所述碳板包括金属基板,金属基板上涂复有多孔碳材料和石墨类材料的混合物以及它们的复合材料;本发明是基于超级电容器界面电化学双电层的原理,在铅酸电池负极板上引入具有电化学双电层储能的碳板,在电解液/电极材料两相界面上形成的电化学双电贮存能量,具有超级电容的性能,使电池兼有电容储能的特点,具有高比功率,可快速大电流放电,同时相应地减少了电池的放电深度,延缓了负极板上形成大颗粒硫酸铅晶体积累的进程,从而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电池内部气体测量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94827A

    公开(公告)日:2008-10-29

    申请号:CN200810122434.3

    申请日:2008-05-2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内部气体测量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固定电池的座体及用于罩设在电池上部的罩体,罩体可与电池顶部之间形成密封的腔体,罩体上设有插孔,插孔内密封配合有可移动的推动件,推动件内移时可挤压电池顶部的端帽使电池内部的气体排出,罩体上还设有与腔体连通的排气管,排气管的外端连接有测量器;本发明的排气管可根据不同测量的需要,连接不同的测量器,测量器为压力表时,可检测电池排出气体的压力,测量器为U形管时,可通过液面差读出电池排出气体的气体量,操作起来十分方便,而且避免了人为操作产生的误差。

    一种安全、环保的2-噻吩甲腈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25353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895944.5

    申请日:2020-08-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环保的2-噻吩甲腈的制备方法。该安全、环保的2-噻吩甲腈的制备方法为,将2-噻吩甲醛溶解于水/乙醇混合溶剂中,加入碳酸钠,再加入盐酸羟胺,室温反应;反应完毕全后直接向反应液中加入适量的萃取溶剂和三乙胺,使得肟溶解在二氯甲烷或者1,2二氯乙烷的有机相中,将该有机相进行干燥后抽滤得有机溶液;将上述有机溶液冷却后加入三乙胺和三氯乙酰氯进行反应,分离纯化即得2-噻吩甲腈。本发明具有减少反应操作步骤,避免干燥纯化肟带来的爆炸风险,可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效果。

    铅酸蓄电池高强度板栅正极板

    公开(公告)号:CN102569818B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010590883.8

    申请日:2010-12-1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高强度板栅正极板,该正极板包括:正极板栅和涂覆于所述正极板栅表面的活性物质;其中,所述正极板栅由碳纤维增强铅基复合材料制成。本发明所提供的铅酸蓄电池高强度板栅正极板,由于其正极板栅由碳纤维增强铅基复合材料制成,而所述碳纤维增强铅基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且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碳纤维各组分不参与电池的电化学反应,因此,所述正极板栅具有高强度、高强承载能力及较强的抗蠕变能力,故可大大提高活性物质之间以及活性物质与正极板栅小格之间的结合力,从而使得所述活性物质不易软化、脱落,进而可提高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