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袋内气体置换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060334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110465163.7

    申请日:2021-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装袋内气体置换装置,包括第一充气管道、第二充气管道、主抽气管道、副抽气管道、管道安装座、管道升降架、升降气缸,第一充气管道、第二充气管道、主抽气管道及副抽气管道相互平行布置且呈竖直滑动安装在管道安装座上,第一充气管道、第二充气管道、主抽气管道及副抽气管道的下段管身均固定在管道升降架上,升降气缸竖直安装在管道安装座上,升降气缸的伸缩端穿过管道安装座与管道升降架连接。本发明能够快速稳定的将气体置换管道插入物料内部,实现了对物料里层和内部间隙中气体的有效置换;并且同时执行充气和抽气操作,使包装物内部处于常压稳定状态,有效防止内装物料在气体置换过程中受挤压或冲击产生的造碎问题。

    一种置换松散物料包装袋内气体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60336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110465399.0

    申请日:2021-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置换松散物料包装袋内气体的装置及方法,属于包装技术领域,所述置换松散物料包装袋内气体的装置及方法包括气体充注管、底空气排出管及顶空气排出管,气体充注管设置两根,对称布置在两侧,两根气体充注管之间分别布置有底空气排出管和顶空气排出管,气体充注管和底空气排出管长度为能够延伸至包装袋底部,顶空气排出管为能够延伸至包装袋中部的长度。本发明适用于需要对包装物内进行气体置换的特殊制品,尤其是易造碎的松散物料。通过气体充注管和空气排出管插入包装袋内同时进行充气和抽气操作的形式,实现了常压条件下对包装物内部的气体置换,从而有效避免物料受挤压或冲击产生的造碎问题。

    一种按重量划分复烤烟叶批次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94316A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310463455.2

    申请日:2013-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按重量划分复烤烟叶批次的方法。数据采集系统首先采集从批开始到批结束“批内过程原始数据”,根据数据剔除规则形成“批内过程有效数据”。在原始数据和有效数据的基础上计算批次质量评价指标,结合离线检测数据及过程异常信息形成批次质量报表及批间数据分析报表。便于操作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实时查看、监控过程质量,及时进行分析、调整和解决。本发明方法通过复烤批次的划分,引入了过程控制分析,强化过程质量控制,数采系统约每小时自动生成相同单元物料的批内、批间质量分析报告。通过此方法可及时发现并消除生产质量异常状况并改进,强化了生产过程控制,提高了产品总体质量水平,实现过程质量的不断提升。

    一种包装袋内气体置换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060334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110465163.7

    申请日:2021-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装袋内气体置换装置,包括第一充气管道、第二充气管道、主抽气管道、副抽气管道、管道安装座、管道升降架、升降气缸,第一充气管道、第二充气管道、主抽气管道及副抽气管道相互平行布置且呈竖直滑动安装在管道安装座上,第一充气管道、第二充气管道、主抽气管道及副抽气管道的下段管身均固定在管道升降架上,升降气缸竖直安装在管道安装座上,升降气缸的伸缩端穿过管道安装座与管道升降架连接。本发明能够快速稳定的将气体置换管道插入物料内部,实现了对物料里层和内部间隙中气体的有效置换;并且同时执行充气和抽气操作,使包装物内部处于常压稳定状态,有效防止内装物料在气体置换过程中受挤压或冲击产生的造碎问题。

    一种按重量划分复烤烟叶批次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94316B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310463455.2

    申请日:2013-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按重量划分复烤烟叶批次的方法。数据采集系统首先采集从批开始到批结束“批内过程原始数据”,根据数据剔除规则形成“批内过程有效数据”。在原始数据和有效数据的基础上计算批次质量评价指标,结合离线检测数据及过程异常信息形成批次质量报表及批间数据分析报表。便于操作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实时查看、监控过程质量,及时进行分析、调整和解决。本发明方法通过复烤批次的划分,引入了过程控制分析,强化过程质量控制,数采系统约每小时自动生成相同单元物料的批内、批间质量分析报告。通过此方法可及时发现并消除生产质量异常状况并改进,强化了生产过程控制,提高了产品总体质量水平,实现过程质量的不断提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