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56543A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10324582.2
申请日:2017-05-10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松墨天牛低龄幼虫的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木屑45~60份、韧皮部粉末85~110份、蔗糖35~45份、干酵母20~30份、麸皮45~70份、琼脂25~35份、苯甲酸钠3.5~4.0份、山梨酸1.5~2.0份、虾壳粉8~15份、250~350份蒸馏水。所采用的制备方法能够很好的控制饲料的理化性质,操作简单,适合实验室条件下的制备和幼虫的生长所需。采用本配方饲养Ⅰ、Ⅱ龄的松墨天牛幼虫,与其它人工饲料饲养的幼虫相比,生长快,活性强,个体大,利于幼虫的后续生长和传代饲养。可实现在人为控制环境条件下调控松墨天牛的生长,做到同时保有不同龄期、虫态松墨天牛,为实验提供长期稳定的天牛种群。
-
公开(公告)号:CN108865888B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1810315353.9
申请日:2018-04-10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松墨天牛幼虫肠道中纤维素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方法,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将松墨天牛幼虫的后肠道进行研磨,得到原始菌液,将原始菌液经过梯度稀释,分别涂布在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的4号培养基上有氧培养,得到的单菌落进行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从松墨天牛幼虫中后肠肠道中分离出154株具纤维素酶活性的细菌,分别隶属于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细菌的8个菌属、10个菌种。所述分离鉴定方法为揭示肠道细菌与松墨天牛的互作关系提供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8192878A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810131965.2
申请日:2018-02-09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9/0061 , C12N15/70 , C12Y110/03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松墨天牛内源漆酶蛋白Ma-Lac1、编码基因及其应用,属于木质纤维素酶技术领域。松墨天牛内源漆酶蛋白Ma-Lac1,具有如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松墨天牛内源漆酶蛋白Ma-Lac1编码1个含687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编码蛋白分子量为78.26kDa,等电点为5.30。MaLac-1的不稳定系数是31.69,脂肪系数为80.26,总平均亲水性为-0.313。MaLac-1基因编码蛋白具有2个跨膜域,1个疑似跨膜域。每个跨膜结构域有17-18个氨基酸残基。构成蛋白质的主要骨架为无规则卷曲。所述松墨天牛内源漆酶具有较高的降解木质纤维素的酶活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410213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324580.3
申请日:2017-05-10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01K67/033 , A23K10/26 , A23K10/37 , A23K50/9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养殖松墨天牛的方法,用于实验室条件下饲养繁殖松墨天牛。所述方法包括:(1)松墨天牛亚成熟个体的人工饲养;(2)松墨天牛人工产房的配备;(3)松墨天牛性成熟个体的人工配对饲养及诱导繁殖;(4)松墨天牛各龄期幼虫人工饲料的制备;(5)松墨天牛初生幼虫的分离获取;(6)松墨天牛幼虫转入人工饲料的后续培养;(7)松墨天牛蛹期及羽化管理。本发明采用的人工养殖松墨天牛的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构建出一套适用于人工培养各生长阶段的松墨天牛的体系,在减少松材消耗的同时,显著提高松墨天牛各生长阶段的成活率,排除季节对松墨天牛生长繁殖的影响,缩短松墨天牛的生长周期,形成稳定的实验虫源。
-
公开(公告)号:CN110839611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198461.3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标本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蠕虫状昆虫幼虫标本的制作方法及其应用,该昆虫幼虫标本制作方法应用于昆虫幼虫标本展示、保存;通过物理手法将蠕虫状昆虫幼虫内容物去除,低龄幼虫填入无色明胶,高龄幼虫填入Elmer’s无色水晶泥,将处理后的昆虫幼虫进行风干处理,昆虫风干后将昆虫转移至标本盒中并通过昆虫针固定,最后进行防腐防潮处理;该昆虫幼虫标本制作方法将有效地对蠕虫状昆虫幼虫进行保存和展示,弥补了蠕虫状昆虫幼虫标本的空缺,对昆虫教学时间以及昆虫生活史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昆虫幼虫填充材料为水晶泥和明胶,具有易操作,还原度高,成本低,环保,方便运输,与传统昆虫标本不同,更加实用于教学实践中。
-
公开(公告)号:CN110367207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10808087.8
申请日:2019-08-29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松毛虫凸腿小蜂的大量饲养方法,该方法包括(1)寄生蜂蜂种的获取;(2)寄主昆虫蛹的筛选;(3)寄生蜂子代的接种;(4)接种后寄主蛹的培养;(5)成蜂的保存;(6)未被寄生寄主的培养与保存;(7)寄主蛹质量的监控;共7个步骤。本发明筛选出一种可在室内大批量扩繁的柳杉毛虫蛹期寄生蜂及其适宜的替代寄主;通过控制各项室内繁蜂条件,能较好地延长寄生蜂的寿命,提高寄生效能;又提供了操作简单的室内饲养方法并初步建立了扩繁流程,能够高效地、批量生产出松毛虫凸腿小蜂,以满足实验、后续的林间释放所需,对柳杉毛虫的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9717331A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910159997.8
申请日:2019-03-04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23K50/90 , A23K10/30 , A23K10/37 , A23K20/163 , A23K20/105 , A23K20/195 , A23K20/174 , A23K20/168 , A23K20/142 , A23K20/10 , A23L3/35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棕象甲低龄幼虫的人工饲料,该人工饲料是以纤维素类组分、维生素类组分、防腐剂类组分、抗生素类组分、碳源类组分、氮源类组分、溶剂类组分以及凝剂类组分为原料制成。该人工饲料成分简单、取材方便、操作简便、效果稳定,能够保证红棕象甲低龄幼虫生物测定实验的顺利进行,对红棕象甲这一入侵害虫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083248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056097.7
申请日:2023-01-18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对多种松林害虫具有高致病力的球孢白僵菌BbSX‑06。室内对17株白僵菌菌株进行分离纯化,观察菌株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松褐天牛成虫进行毒力测定,测定结果为球孢白僵菌BbSX‑06的培养方法简单、生长速率快、产孢量大和孢子萌发率高,其对松褐天牛成虫和马尾松毛虫幼虫的致病力强,可开发为防治松林害虫的高效微生物杀虫剂。该菌株较化学药剂防治相比,具备无污染、无残留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对重要松林害虫松褐天牛成虫和马尾松毛虫幼虫的致病力强,且对人畜无害,可进行大量生产,生产成本较低,极易广泛应用预防和防治松林中重要害虫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0367207B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1910808087.8
申请日:2019-08-29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松毛虫凸腿小蜂的大量饲养方法,该方法包括(1)寄生蜂蜂种的获取;(2)寄主昆虫蛹的筛选;(3)寄生蜂子代的接种;(4)接种后寄主蛹的培养;(5)成蜂的保存;(6)未被寄生寄主的培养与保存;(7)寄主蛹质量的监控;共7个步骤。本发明筛选出一种可在室内大批量扩繁的柳杉毛虫蛹期寄生蜂及其适宜的替代寄主;通过控制各项室内繁蜂条件,能较好地延长寄生蜂的寿命,提高寄生效能;又提供了操作简单的室内饲养方法并初步建立了扩繁流程,能够高效地、批量生产出松毛虫凸腿小蜂,以满足实验、后续的林间释放所需,对柳杉毛虫的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9810907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910204261.8
申请日:2019-03-18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柳杉毛虫末龄幼虫有较高致病力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bJL-01)的培养方法以及相关应用。此菌株培养方法简单,产孢量大,对柳杉毛虫末龄幼虫的致病力强,且为生物防治方法,较化学药剂相比,更加环保,同时该菌株可以重复利用,可降低成本,易于推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