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聚物及含有其的层叠体

    公开(公告)号:CN114746272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080082954.5

    申请日:2020-12-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获得具有优异的低介电性能且具有与金属箔的高粘接性的固化物的组合物及含有该组合物的层叠体。所述层叠体含有树脂层和金属箔,该树脂层含有满足下述条件(1)~(4)的烯烃‑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芳香族多烯共聚物。(1)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5000以上10万以下。(2)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单体为碳原子数8以上20以下的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单体单元的含量为10质量%以上且小于60质量%。(3)芳香族多烯选自分子内具有多个乙烯基及/或亚乙烯基的碳原子数5以上20以下的多烯,源自芳香族多烯单元的乙烯基及/或亚乙烯基的含有量以单位数均分子量计为1.5个以上且小于20个。(4)烯烃选自碳原子数2以上20以下的烯烃,烯烃为单独的乙烯,或烯烃中所含有的除乙烯以外的α烯烃单体成分与乙烯单体成分的质量比为1/7以下,烯烃、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芳香族多烯的单体单元的合计为100质量%。

    组合物及其固化体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667393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180035790.5

    申请日:2021-09-09

    Abstract: 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含有烯烃‑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芳香族多烯共聚物的树脂成分、和进行了表面处理的二氧化硅,所述烯烃‑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芳香族多烯共聚物满足下述(1)~(4)的条件中的全部:(1)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500以上10万以下;(2)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单体为碳原子数8以上20以下的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单体单元的含量为0质量%以上70质量%以下;(3)芳香族多烯为选自在分子内具有多个乙烯基及/或亚乙烯基的碳原子数5以上20以下的多烯中的一种以上,并且来自芳香族多烯单元的乙烯基及/或亚乙烯基的含量以数均分子量计为1.5个以上且小于20个;(4)烯烃为选自碳原子数2以上20以下的烯烃中的一种或多种,烯烃单体单元、上述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单体单元与芳香族多烯单体单元的合计为100质量%;上述树脂成分与上述二氧化硅的体积比在98~15:2~85的范围内,由谐振器法求出的、上述组合物的固化体的介电损耗角正切在测定频率10GHz时的值及/或测定频率范围25GHz~40GHz时的值为1.2×10‑3以下,上述组合物的固化体于250℃时的储能弹性模量在10MPa以上10GPa以下的范围内。

    临时固定用组合物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86193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380024634.8

    申请日:2023-01-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临时固定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下述(A)~(C),且通过旋转流变仪测定的在23℃且剪切速度为1s‑1时的粘度在大气压下为500~10000mPa·s的范围。(A)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其在23℃的利用基于悬滴法的ds/de法测定的表面张力为20~30mN/m的范围;(B)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其通过旋转流变仪测定的在23℃且剪切速度为1s‑1时的粘度在大气压下为1000mPa·s以上、或在23℃为固体,或者,其分子量为500以上且通过旋转流变仪测定的在23℃且剪切速度为1s‑1时的粘度在大气压下为100mPa·s以上且小于1000mPa·s;(C)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临时固定用组合物、临时固定用粘接剂以及薄型晶片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04961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380024627.8

    申请日:2023-01-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便在低功率的激光照射下剥离性也优良的临时固定用组合物。临时固定用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含有:(A)包含(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性成分,(B)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C)具有聚合性官能团的紫外线吸收剂;并且,通过以下的步骤测定的脱气的量为0.75%以上。在预先测量了质量(A0)的圆板玻璃上成型50mm×50mm×0.07mm的临时固定用组合物,在氮气环境下使用波长365nm的黑光灯按照照度100mW/cm2、照射时间50秒、累积光量5000mJ/cm2的条件使其固化,得到试验片。测量该试验片的质量(A1)后,照射355nmUV激光(功率:6W,光斑直径:200μm,照射间距:200μm,扫描速度:8m/sec,频率:40Hz),并测定照射后的试验片的质量(A2)。通过由这些步骤得到的质量以及下式,计算出脱气产生量。脱气产生量(%)=((A1-A2)/(A1-A0))×10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