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头组件及风扇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1259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993136.7

    申请日:2024-12-3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机头组件及风扇,机头组件包括机头本体、摇头电机以及离合机构,摇头电机被配置为能够通过第一传动路径驱动机头本体绕第一轴线转动和通过第二传动路径驱动机头本体绕第二轴线转动,第二轴线所在方向与第一轴线所在方向相交。离合机构被配置为控制第一传动路径和/或第二传动路径的通断。上述机头组件,通过摇头电机驱动机头本体进行上下与左右摇头。在此基础上,机头组件还能通过离合机构控制摇头电机的传动路径通断,进而控制对应方向摇头的启停,即机头组件仅采用单一电机便可实现双向摇头与单向摇头。如此,机头组件通过单一的摇头电机便实现了机头本体的上下与左右摇头功能,有助于降低风扇的整机功率与所需占用的安装空间。

    机头走线结构及送风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2777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926803.X

    申请日:2024-12-2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机头走线结构及送风装置,涉及降温设备技术领域。机头走线结构包括支撑架、连接座和线体,支撑架开设有多个第一走线槽和第一走线孔,第一走线孔设置于支撑架的一个端部;连接座与支撑架设有第一走线孔的一端转动连接,连接座开设有多个第二走线槽和第二走线孔,第二走线孔沿重力方向贯穿连接座;线体依次穿设各第一走线槽、第一走线孔、各第二走线槽和第二走线孔;支撑架能够受控相对于连接座旋转,连接座能够受控沿自身轴线旋转,线体的两端分别被第一走线槽和第二走线槽固定,以在支撑架或连接座的转动过程中,限制线体的弯折。本申请可减少线体的活动损伤,改善长期运行导致的线体断裂问题,提升线体的使用寿命。

    送风设备
    3.
    发明公开
    送风设备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267280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656958.6

    申请日:2024-11-1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送风设备,包括:主机身,主机身的一端设有安装座;支架,绕第一方向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座;送风装置,安装于支架;以及折叠驱动组件,安装于支架与送风装置的连接处,折叠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支架绕第一方向转动,以使送风装置在远离主机身的展开状态与靠近主机身的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在上述送风设备中,由于通过折叠驱动组件自动驱动支架绕第一方向转动以实现送风装置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进行切换,从而代替了使用者的双手即可进行折叠收纳操作,方便了送风设备的折叠收纳,消除了手动折叠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供电电池可拆卸结构及电风扇

    公开(公告)号:CN115241595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210923885.7

    申请日:2022-08-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供电电池可拆卸结构及电风扇,其包括底盖、支架以及锁合组件,底盖上设有一安装部;支架上设有制动件,支架可滑动地安装于安装部内,用于安装电池模块;锁合组件用于将支架固定于安装部的预设位置处;安装部包括一侧壁,电池模块包括一侧面,侧壁与侧面之间形成一通道,通道包括宽部与窄部,制动件可跟随支架的滑动在通道内滑动,制动件可在通道内滑动并可处于压缩与松弛状态,以对电池模块进行固定于释放。本发明通过在底盖与电池模块之间形成的通道内设置制动件,并利用通道的宽窄对所述制动件的挤压与释放,结合制动件的表面摩擦力对所述电池模块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对所述电池模块的安装与拆卸。

    一种无叶扇
    5.
    发明公开
    一种无叶扇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249101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333990.6

    申请日:2023-1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叶扇,涉及风扇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外壳、电池壳体、手柄以及出风组件。外壳上开设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具有出风口。电池壳体内嵌于第一腔体中,且与外壳之间形成有与出风口气路连通的出风通道。一部分手柄嵌入第一腔体中,手柄的内部开设有第二腔体,第二腔体具有引风口,第二腔体与出风通道气路连通。出风组件位于第二腔体中,且与电池壳体连接,以在出风组件工作时从引风口吸入空气到第二腔体内,并通过出风通道将空气吹出到出风口外。将电池和出风组件分别放置,一方面保证了出风性能,另一方面将电池放在外壳的内部可以扩大电池的装配空间,从而可以通过增大电池的储电量来提高无叶扇的续航时间。

    手持风扇及其控制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18963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315879.4

    申请日:2023-1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风扇及其控制方法,涉及家用生活电器技术领域,用于手持风扇存在整体尺寸和重量较大而不方便用户随身携带的问题。其包括:外壳;风叶,可转动地设置在外壳内;吹泡环,设置在外壳的一端;其中,外壳的另一端为手持风扇的出风端,当风叶沿第一旋转方向转动时,出风端送风,当吹泡环上有泡泡液,风叶沿第二旋转方向转动时,吹泡环出泡,第一旋转方向与第二旋转方向旋向相反。本发明中手持风扇仅设置单个风叶,通过单个风叶旋转不同的方向以实现手持风扇的送风功能和吹泡功能。从而减少了手持风扇内零部件的数量,可以将手持风扇的整体尺寸设计的更小,重量设计的更轻。进而方便用户随身携带,进而提高了手持风扇使用的便利性。

    一种风扇和风扇的滤网清洁方法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80201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902153.5

    申请日:2024-12-23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扇和风扇的滤网清洁方法,所述风扇包括:滤网,设置于所述风扇的入风口,用于过滤空气中的杂质;风速计,设置于所述风扇的出风口,用于检测风速;清洁组件,包括清洁刷;所述清洁刷相对所述滤网设置,用于清洁所述滤网;主控板,用于获取所述风速计检测的风速;根据所述风速确定滤网脏堵情况;根据所述滤网脏堵情况控制所述清洁组件运行,以对所述滤网进行清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风速计实时检测风扇的风速,根据风速确定滤网脏堵情况,并根据滤网脏堵情况控制清洁组件清洁滤网,以保持滤网的清洁效果,减少用户清洗与更换滤网频次,提升了使用便利性和用户体验。

    一种风扇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263787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210924843.5

    申请日:2022-08-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风扇,包括前网组件、后网组件、机身组件和底座组件,后网组件的一侧与前网组件配合,另一侧具有支架,机身组件的一端与支架连接且机身组件能够沿着支架上下滑动,机身组件的另一端与底座组件活动连接,机身组件内具有第一电源。需要在室内用作台扇使用时,可接外部电源,通过底座组件将整个风扇放置在支撑面上即可;需要在室外用作台扇使用时,通过第一电源为整个风扇提供动力即可;需要手持使用时,拆卸下方的底座组件,通过第一电源为风扇提供动力,同时可根据需要使机身组件沿着支架上下滑动满足不同的手持长度需求;该风扇可以轻松满足室内、室外、手持以及台式多种需求,适合多种应用场景。

    机身组件及风扇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288890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657042.2

    申请日:2024-11-1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机身组件及风扇,机身组件包括机身杆、底盘以及卡钩结构,卡钩结构设于机身杆及底盘中一者,机身杆及底盘中另一者具有与卡钩结构配合的卡槽。机身杆通过卡钩结构及卡槽可拆卸地连接底盘。上述机身组件,底盘与机身杆通过卡钩结构与卡槽配合的卡接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使风扇在不需要使用时,可以将底盘取下,以便进行收纳。如此,机身杆与底盘只需卡钩结构卡入卡槽即可实现连接,卡钩结构脱离卡槽实现分离,该拆装方式操作更加简单、方便。

    夹持台座及风扇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434940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155892.3

    申请日:2022-09-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夹持台座及风扇。夹持台座包括座体、夹件、弹性件以及操作件。夹件活动配接于座体上,弹性件设于座体与夹件之间。操作件设置于夹件的一端,且至少部分暴露于座体外。其中,夹件可在操作件的驱动下克服弹性件的弹性力以相对座体移动,并与座体共同界定形成夹持空间。上述夹持台座,用户只需单手握住座体,再用同一只手的大拇指拨动暴露于座体外的操作件,即可通过操作件驱动夹件克服弹性力扩大夹持空间。将固定目标收容至夹持空间后,松开拇指,夹持空间收紧,夹件与座体在弹性件的弹力下夹紧固定目标。用户能够通过暴露于座体外的操作件向夹件施加作用力,降低了驱动夹件的难度,有利于提高夹持台座的易操作性,便于单手操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