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503752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011492647.2
申请日:2020-12-16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可变风道的空调及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包括:换热风道、中间换热器和末级换热器,所述中间换热器和末级换热器间隔设置;第一换向风道、第二换向风道、第三换向风道,所述第一换向风道、所述第二换向风道、所述第三换向风道均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和第三控制阀。本发明的空调通过换向风道与控制阀相配合,可以改变气流的路径,使气流的换热顺序从先与中间换热器换热,再与末级换热器换热,切换为先与末级换热器换热,再与中间换热器换热,利用较高温度的气流对末级换热器进行化霜,从而解决末级换热器结霜的问题,保证系统制冷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468286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211160714.X
申请日:2022-09-22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具有并联供应冷热量的至少两个四管制空调模块,四管制空调模块的运行模式包含制冷模式、制热模式以及冷热联供模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空调系统中正在运行的模块进行检测;判断是否被检测模块有冷热负荷需求、且其运行模式不能满足所述冷热负荷需求,若是,则控制所述被检测模块待机,根据冷热负荷需求从已开启的模块中选择至少一个模块进行加载运行。本发明通过对处于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冷热联供模式运行模块分别调节,以减少处于冷热联供模式运行的模块数,使机组更易实现冷量、热量独立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15823786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211573099.5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5B4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机组防冻控制方法、装置及冷水机组。其中,该方法包括:响应于低压保护指令,获取低压保护发生时刻之前的吸气温度和吸气温度变化值;若所述吸气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吸气温度变化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则执行防冻控制。本发明通过感知低压压力、吸气温度及吸气温度变化,能够及时准确地判断出水侧换热器内的水流状态,并在判断出机组缺水的情况下及时采取防冻控制措施,避免冷水机组在无水流状态下运行,从而减少水侧换热器结冰的风险,提高冷水机组防冻可靠性,使防冻更自主、更有效,解决了无水流状态下机组运行导致壳管冻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628530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1319508.9
申请日:2022-10-26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1/77 , F24F11/61 , F24F11/64 , F24F11/67 , F24F110/10 , F24F11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风机控制方法、装置及机组。其中,该方法应用于风冷式冷水机组,所述机组包括至少一个风机,该方法包括:根据机组的高压压力同步控制所有风机的频率,以使实际高压压力值处于预设范围;在风机升频或降频的过程中,根据机组的低压压力同步控制所有风机的变频速率;在实际高压压力值处于预设范围后,根据各风机的出风温度分别控制各风机的频率,以使机组达到最优运行状态。本发明以高压变化为主要控制依据,辅助低压变化情况进行反馈调节,保证风机适应机组状态变化,且保证机组稳定运行;然后根据风机出风温度进行寻优控制,使各风机适配机组运行状况,以使机组达到最优运行状态,有效避免风机快速升降频导致高低压剧烈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980704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210806051.8
申请日:2022-07-08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频器冷却装置、冷却方法及空调设备。所述变频器冷却装置包括:进口管路;出口管道,其上设有第一电动阀;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并联在所述进口管路和所述出口管道之间,所述第一支路用于冷却变频器柜体,所述第二支路用于冷却变频器模块;一旁通,其一端与压缩机出口管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口管道上的第一电动阀的出口管道连通,所述旁通上设有第二电动阀和引射器;和第三支路,其一端与所述引射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动阀的入口管道连通,第三支路上设有第三电动阀。本发明通过旁通和引射器强制引流,保证在高温和低频负荷下,变频器有良好的冷却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893866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210703879.0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1/42 , F24F11/65 , F24F11/64 , F24F11/61 , F24F11/89 , F24F110/12 , F24F110/22 , F24F14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化霜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其中,该方法包括:在空调制热运行过程中,按照预设周期检测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和空调的低压压力;根据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和低压压力确定空调的结霜情况;根据空调的结霜情况和空调的制热能力变化情况,确定是否进入化霜。本发明在空调制热运行过程中,周期性检测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和空调的低压压力,以确定空调的结霜情况,从而能够准确可靠地判断出空调是否结霜以及结霜程度;考虑空调结霜对空调制热能力的影响,结合空调的结霜情况和空调的制热能力变化情况确定是否进入化霜,能够更为合理准确地切入化霜,有效避免无霜化霜和有霜不化的情况,解决空调化霜控制不够准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396709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111517853.9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1/46 , F24F11/70 , F24F11/64 , F24F11/61 , F24F5/00 , F24F110/10 , F24F14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模块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在整机初始运行状态中,优先将满足自然冷却开启条件的模块按地址顺序全部开启,再按地址顺序开启满足压缩机开启条件的模块;在整机以初始状态运行后的节能调度控制中,根据自然冷却开启/关闭条件、压缩机开启/关闭条件、水温加载条件/卸载条件,以及模块运行状态控制各模块的自然冷却运行和/或压缩机运行。本发明在部分负荷运行下,通过识别各模块运行参数,平衡各模块机组的运行状态,避免导致整机寿命缩短;同时通过相关参数条件判断,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冷却的优势,提高运行能效。
-
公开(公告)号:CN115875800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642946.9
申请日:2022-12-20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1/41 , F24F11/84 , F24F11/65 , F24F11/77 , F24F11/86 , F24F11/64 , F24F11/873 , F24F110/10 , F24F110/20 , F24F14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蓄热除霜系统、空调及控制方法,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机组进行除霜时会停止向用户供热,造成室内环境温度波动的问题。该蓄热除霜系统包括蓄热模块、除霜模块以及冷媒循环模块,其中,蓄热模块设置于冷媒循环模块中的压缩机电机外围,除霜模块设置于冷媒循环模块中的翅片换热器周围,当机组需要除霜等操作时,蓄热模块中的换热管路内的载热剂能吸收压缩机电机产生的热量并输送至除霜模块,通过除霜模块朝向翅片换热器喷洒载热剂,不需停止制热循环,即可通过单独设置的除霜模块进行除霜操作。该蓄热除霜系统进行除霜时不需要停止制热便可操作,从而不会影响室内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654780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234870.6
申请日:2022-10-10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回油控制方法及装置、风冷水机组。其中,该方法包括:监测压缩机冷冻油的油位刻度;若所述油位刻度低于预设阈值,控制所述压缩机在单位时间内的吸气量大于排气量。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压缩机回油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在不增加额外设备的情况下实现压缩机快速回油,在保证压缩机可靠性和不增加硬件成本的前提下,提高了压缩机的回油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638553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380673.5
申请日:2022-11-04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其中,该系统包括:压缩机、高温侧冷凝器、低温侧冷凝器、高温侧蒸发器、低温侧蒸发器、喷射器以及位于低温侧冷凝器和低温侧蒸发器之间管路上的电子膨胀阀,系统还包括:流量调节阀,设置在高温侧冷凝器与喷射器之间的管路上。本发明通过电子膨胀阀、流量调节阀分别控制低温级、高温级的冷媒流量,使得高温级、低温级水温可以独立调节。通过调节喷射器的引射流体冷媒流量调节引射压力、通过调节工作流体流量调节出口压力,以此控制喷射器的运行参数,以提高喷射系数,在满足实际负荷需求的基础上更大程度地发挥喷射器的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