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生壶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846329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070606.5

    申请日:2019-01-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养生壶,包括:壶身;内圈,包括内圈本体,设置在内圈本体的外壁上的第一挂接部,以及设置在内圈本体的内壁上的第二挂接部,内圈本体的尺寸适于穿过壶身的开口,并通过第一挂接部挂接在壶身的开口端上;炖盅,包括盅体以及设置在盅体开口端的第三挂接部,盅体的尺寸适于穿过内圈,并通过第三挂接部挂接在第二挂接部上;外盖,适于盖设在内圈上。在使用时,将内圈通过第一挂接部挂接在壶身的开口端上,然后将炖盅穿过内圈,通过第三挂接部挂接在内圈的第二挂接部上,最后将外盖盖设在内圈上,装配步骤少,在需要将炖盅取出时,用手或借助工具抬起内圈,内圈带着炖盅从壶身取出,不易烫手。

    一种压模机构和生产落地扇下管的模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919133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529156.3

    申请日:2022-05-16

    Abstract: 一种压模机构和生产落地扇下管的模具装置,包括定模组件和动模组件,所述定模组件和动模组件在闭合时形成至少一个闭合的型腔空间,所述型腔空间内配置有用于固定螺母并使得螺母和注塑原料经熔融、冷却成型注塑成整体的型芯结构,所述型芯结构位于定模组件的一端设有弹性行程柱以使型芯结构在分离和/或闭合时动态调整因螺母厚度尺寸产生的间隙。本发明通过弹性行程柱动态调整因螺母厚度波动产生的间隙,并可规避压模机构和模具装置部件之间的剧烈撞击,避免落地扇下管包胶现象,且对压模机构和模具装置合模过程起到减震缓冲作用,有效解决生产落地扇的部件注塑过程中残次品多问题和生产落地扇部件的压模机构及模具装置易损坏问题。

    一种无风机系统的模块化单冷机

    公开(公告)号:CN112710032A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2110002914.1

    申请日:2021-0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风机系统的模块化单冷机,包括:电控模块;压缩机模块,其与所述电控模块通过管线进行连接;换热模块,远离所述压缩机模块进行布置,且所述换热模块与所述压缩机模块通过连接管路进行连接;所述电控模块、压缩机模块和换热模块分别独立生产包装,再进行连接。本发明利用单冷机的固有特性优点,实现无形化冷凝放热,省略风机系统,可节约生产成本;极大程度上减小外机结构大小;无风机系统加模块化压缩机减振消音处理,可极大程度上降低噪音,甚至能实现“无音化”制冷运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工程拆装非常方便,极大地方便压缩机、换热器的更换或者清洗,更好地维护机组、提高寿命;达到更人性化的安装使用效果。

    钢针锥度加工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579936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821377.3

    申请日:2021-07-20

    Abstract: 本申请是关于一种钢针锥度加工装置。该装置包括:底座、钢针固定板和角度控制块;该钢针固定板用于将N根钢针固定在该底座之上的一个平面,该N为大于1的整数;该底座包括有固定端和活动端;该角度控制块用于调整该活动端升起的高度。本申请提供的方案,通过旋转所述角度控制块,使得所述角度控制块顶起所述底板的活动端,由于底板的固定端的位置不变,因此所述底板与所述钢针放置面的相对夹角发生改变,进而实现所述N个钢针的加工角度的统一控制,从而使得装配该钢针锥度加工装置的打磨机能够同时打磨出N个同一锥度的顶针,降低技工的劳动强度的同时还提高了设备打磨钢针的加工效率。

    一种养生壶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733453U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920116355.5

    申请日:2019-01-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养生壶,包括:壶身;内圈,包括内圈本体,设置在内圈本体的外壁上的第一挂接部,以及设置在内圈本体的内壁上的第二挂接部,内圈本体的尺寸适于穿过壶身的开口,并通过第一挂接部挂接在壶身的开口端上;炖盅,包括盅体以及设置在盅体开口端的第三挂接部,盅体的尺寸适于穿过内圈,并通过第三挂接部挂接在第二挂接部上;外盖,适于盖设在内圈上。在使用时,将内圈通过第一挂接部挂接在壶身的开口端上,然后将炖盅穿过内圈,通过第三挂接部挂接在内圈的第二挂接部上,最后将外盖盖设在内圈上,装配步骤少,在需要将炖盅取出时,用手或借助工具抬起内圈,内圈带着炖盅从壶身取出,不易烫手。(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