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突变地层明挖电缆隧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44935A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910412039.7

    申请日:2019-05-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硬突变地层明挖电缆隧道结构,包括依次穿过硬土层和淤泥层的电缆隧道,所述硬土层和所述淤泥层之间为斜向的软硬地层分界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隧道位于所述软硬地层分界线区间和相邻所述淤泥层区间的下端固定设有水泥搅拌桩,所述电缆隧道位于所述软硬地层分界线区间的上端依次回填有轻质固化淤泥和回填硬土;本发明还提供基于上述软硬突变地层明挖电缆隧道结构的施工方法。本发明利用现场开挖的淤泥层的淤泥制成轻质固化淤泥用于回填以及防渗层,施工成本低;软硬回填土分界线呈阶梯状且其斜向与软硬土层分界线一致,防渗层完全包裹住沉降缝,有效地降低了沉降差异性和突变性。

    软硬突变地层明挖电缆隧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144935B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1910412039.7

    申请日:2019-05-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硬突变地层明挖电缆隧道结构,包括依次穿过硬土层和淤泥层的电缆隧道,所述硬土层和所述淤泥层之间为斜向的软硬地层分界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隧道位于所述软硬地层分界线区间和相邻所述淤泥层区间的下端固定设有水泥搅拌桩,所述电缆隧道位于所述软硬地层分界线区间的上端依次回填有轻质固化淤泥和回填硬土。本发明利用现场开挖的淤泥层的淤泥制成轻质固化淤泥用于回填以及防渗层,施工成本低;软硬回填土分界线呈阶梯状且其斜向与软硬土层分界线一致,防渗层完全包裹住沉降缝,有效地降低了沉降差异性和突变性。

    电缆隧道及电缆隧道的装设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262630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09454.5

    申请日:2022-07-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缆防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缆隧道及电缆隧道的装设方法;电缆隧道包括依序对接的若干隧道单体,各隧道单体的内部均设置有两端开口的电缆装设腔,由于各隧道单体的底面设置有凸起部,凸起部延伸至隧道单体的两端并与隧道的底面之间形成土块容纳空间,由于沟槽底壁大部分凸起的土块被土块容纳空间容纳而不与隧道单体的底面接触,仅有沟槽底壁中间部位的少量凸起的土块与凸起部接触,使得与凸起部接触的土块所受压力较大,进而使该部分凸起的土块受压变形,可有效降低垫块的高度,减少电缆隧道装设过程的耗材,同时减少电缆隧道装设过程的工时和人力。

    一种型钢全装配式梁柱节点连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0238776U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20722752.7

    申请日:2019-05-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型钢全装配式梁柱节点连接结构,包括型钢柱和在所述型钢柱横截平面呈十字形分布的型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柱外侧固定连接有型钢柱连接板,所述型钢梁靠型钢柱一端固定连接有型钢梁连接板,所述型钢梁连接板上固定设有限位垫板,所述限位垫板与所述型钢柱连接板限位配合,所述型钢梁连接板与所述型钢柱连接板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可先在工厂内批量焊接型钢梁连接板和型钢柱连接板,现场组装时,通过凸块与凹台的限位实现定位,然后连接翼板和型钢柱连接板,以及连接型钢柱与限位垫板、型钢梁连接板,这样避免了现场焊接带来的施工难度以及施工周期长,增强了节点连接处的强度。

    隧道单体及电缆隧道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242969U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22023096.6

    申请日:2022-07-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防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单体及电缆隧道;隧道单体通过设置隧道本体,隧道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电缆布设腔,隧道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电缆穿口,在进行电缆隧道的组装时,仅需将隧道本体两端的电缆穿口形成对接,即可实现各电缆布设腔的连通,由于隧道本体的两端还设置有第一灌浆槽,且第一灌浆槽位于电缆穿口的周侧,两个隧道本体的第一灌浆槽的对接形成第一灌浆腔,电缆隧道通过设置若干该相对接的隧道本体,仅需将向第一灌浆腔内灌入浆液即可实现各隧道本体的稳固,可有效提升各隧道本体连接时的强度,进而有效防止电缆隧道在各隧道本体的连接处发生开裂,并防止外部污水污泥进入到电缆隧道内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