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序多壁碳纳米管-金属异质结的温度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327202C

    公开(公告)日:2007-07-18

    申请号:CN200510011171.5

    申请日:2005-01-1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基于无序多壁碳纳米管-金属异质结的温度传感器,涉及一种基于无序多壁碳纳米管-金属异质结的温度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该温度传感器包括绝缘绝热管,填充在绝缘绝热管内的多壁碳纳米管粉末柱,设置在多壁碳纳米管粉末柱一端且与碳纳米管粉末柱紧密接触形成碳纳米管-金属异质结的金属温度探头以及封压在碳纳米管粉末柱另一端的导电金属块。工作时,先把电极和外电路测量仪表相连接,然后将金属温度探头与被测物体相接触,这样,由于碳纳米管-金属异质结的存在,电路中会产生随温度变化的热致电流。该温度传感器不仅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廉,而且可测量温度范围宽,在大范围内均能保证同样的测量精度,对温度的响应时间快。

    一种确定量子随机数系统最佳工作点的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251136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254068.8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量子随机数系统最佳工作点的方法及系统,包括:通过预设的量子随机数系统在设定的工作参数下进行原始序列输出;改变所述工作参数,记录在不同工作参数状态下量子随机数系统输出的原始序列的多项指标数据;遍历不同工作参数状态下原始序列的多项指标数据并进行单独比较或者组合比较,生成比较结果;根据所述比较结果确定与理想值最接近的指标数据,将确定的指标数据所对应的工作参数确定为量子随机数系统最佳工作点。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量子随机数系统输出原始序列质量不佳的问题。

    激光合束系统及其合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27983B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810431858.1

    申请日:2018-05-0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李俊林 张卫星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激光合束系统及其合束方法,所述多个激光器的激光波长、相位、偏振态以及数量等不限制。所述激光合束系统通过改变所述多面体反射器的所述反射面的数量,可以实现光路数量不限的多光路的激光合束。所述光束折反射装置可以将所述多束激光光束的光路进行折转,使所述激光合束系统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同时,所述望远装置可在远方的目标点实现光聚焦点的会聚,满足所述多束激光光束的合束。在不改变每路激光光束输出,不限制激光波长、相位、偏振态以及数量的前提下,通过空间合束的方法,将多路激光光束进行合束,成倍的提高了输出激光的光功率。所述激光合束系统对所述多个激光器的性能要求低,可以很好的解决大功率激光所产生的热效应的问题。

    激光合束系统及其合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27983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431858.1

    申请日:2018-05-0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李俊林 张卫星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激光合束系统及其合束方法,所述多个激光器的激光波长、相位、偏振态以及数量等不限制。所述激光合束系统通过改变所述多面体反射器的所述反射面的数量,可以实现光路数量不限的多光路的激光合束。所述光束折反射装置可以将所述多束激光光束的光路进行折转,使所述激光合束系统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同时,所述望远装置可在远方的目标点实现光聚焦点的会聚,满足所述多束激光光束的合束。在不改变每路激光光束输出,不限制激光波长、相位、偏振态以及数量的前提下,通过空间合束的方法,将多路激光光束进行合束,成倍的提高了输出激光的光功率。所述激光合束系统对所述多个激光器的性能要求低,可以很好的解决大功率激光所产生的热效应的问题。

    基于无序多壁碳纳米管的红外激光功率探测器

    公开(公告)号:CN1632476A

    公开(公告)日:2005-06-29

    申请号:CN200510011172.X

    申请日:2005-01-1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基于无序多壁碳纳米管的红外激光功率探测器,该探测器包括一片由多壁碳纳米管粉末压成的薄片和一金属基片,即把多壁碳纳米管薄片的一面与金属基片紧密接触,另一面覆以金属导电薄膜。工作时,先把金属导电薄膜和金属基片分别用导线和外电路测量仪表相连接,然后将被测红外激光入射到金属导电薄膜的表面,这样,随着入射光强的变化,电路中将产生不同强度的光致电流,且在光强增大时电流增大,光强减小时电流减小。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方便,而且光电响应速度快,对红外波段光非常敏感,其探测响应时间为秒量级。该器件在红外激光功率测量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量子成像方法以及量子成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009688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110238748.5

    申请日:2021-03-0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量子成像方法及量子成像系统。量子成像方法包括:确定入射光照射至目标物体后形成的信号光相对于时间的第n阶导数S(n);获取与信号光对应的参考光相对于时间的第n阶导数I(n)(x,y);以及根据第n阶导数S(n)和第n阶导数I(n)(x,y)构建目标物体的量子成像模型,以获得目标物体的图像,其中,n为任意的正整数,(x,y)为参考光的空间坐标。根据该量子成像方法,可一次测量获取信号光和参考光的多阶导数信号,减少测量次数,进一步地,运用上述多阶导数信号,可快速高效地实现量子成像。此外,本申请提供的量子成像方法从整体上降低了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减轻了数据存储的负担,降低了量子成像系统中硬件实现的难度。

    一种基于量子隧穿效应的真随机数序列产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76582B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1810431883.X

    申请日:2018-05-0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量子隧穿效应的真随机数序列产生方法,采用量子遂穿发生源产生原始随机序列,待量子遂穿发生源的遂穿概率稳定后,采用托普利兹‑哈希Toeplitz‑hashing方法对遂穿概率稳定后产生的原始随机序列进行降噪处理,得到最终的真随机数序列。本发明产生的随机数序列的元素之间相互独立,意味着随机数序列的有很好的随机性很好;同时,实现该方法的系统简单,成本低廉。

    量子成像方法以及量子成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009689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238903.3

    申请日:2021-03-0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量子成像方法及量子成像系统。量子成像方法包括:通过入射光照射至目标物体后形成信号光,并对信号光进行收集,获得第i次信号光和第i+m次信号光;确定第i次信号光和第i+m次信号光相对于时间t的第n阶导数和获取分别与第n阶导数和对应的参考导数信号和以及根据第n阶导数和以及参考导数信号和中的至少三个构建目标物体的量子成像模型,以获得目标物体的图像,其中,n,i和m分别为任意的正整数,(x,y)为参考导数信号的空间坐标。根据该量子成像方法,可在整体上减少测量数据的次数和数量,减轻数据存储的负担,进而缩短构建图像的时间,提高量子成像的速度和效率。

    量子成像方法以及量子成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009688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238748.5

    申请日:2021-03-0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量子成像方法及量子成像系统。量子成像方法包括:确定入射光照射至目标物体后形成的信号光相对于时间的第n阶导数S(n);获取与信号光对应的参考光相对于时间的第n阶导数I(n)(x,y);以及根据第n阶导数S(n)和第n阶导数I(n)(x,y)构建目标物体的量子成像模型,以获得目标物体的图像,其中,n为任意的正整数,(x,y)为参考光的空间坐标。根据该量子成像方法,可一次测量获取信号光和参考光的多阶导数信号,减少测量次数,进一步地,运用上述多阶导数信号,可快速高效地实现量子成像。此外,本申请提供的量子成像方法从整体上降低了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减轻了数据存储的负担,降低了量子成像系统中硬件实现的难度。

    量子成像方法以及量子成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568613B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910795456.4

    申请日:2019-08-2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量子成像方法以及量子成像系统。通过该量子成像方法需要存储Sn、Sn+m、In(x,y)以及In+m(x,y)中至少任意三个参数测量数据即可。从而,在整体实现上降低了存储的数据量,减轻了数据存储的负担。同时,通过该量子成像方法涉及到的计算资源也相应地减少,简化了硬件实现的难度,有利于量子成像走向实用化。其中,Sn、Sn+m、In(x,y)以及In+m(x,y)中n和m为任意的正整数。此时,通过该量子成像方法计算时需要的数据不受相邻帧的限制,可以跨越多帧进行成像,使得量子成像实现更加灵活。通过该量子成像方法可以简化数据处理复杂度,快速高效地成像,提高了量子成像的速度和效率,从而可以实现在线成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