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光线变换的建筑测量装置、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17851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804389.4

    申请日:2023-07-0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线正交反射变换的建筑物沉降装置和方法,属于建筑物安全监测领域。该装置包括激光器、探测器和用于光线正交反射变换的反射镜组;激光器用于提供沉降探测所用的高光束质量准直光线;探测器用于测量激光器发射的激光光点落在探测器上的位置变化。光线变换反射镜组用于将激光的移动方向进行空间上的变换,以实现非对称性的位移测量。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将两套装置安装在建筑物的四个角落,监测建筑物的具体沉降情况。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激光光点的位置变化识别出具体的沉降部位及位移量。同时,本发明装置对建筑的测量是一种无线探测装置,减少了布线的流程。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碱性阴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16616B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611096561.1

    申请日:2016-12-02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碱性离子交换膜,所述离子交换膜是一种多层结构的复合膜,复合膜的结构由表及里,包含里层膜、以及直接与燃料电池的燃料接触的外层膜;外层膜不含有催化活性物质,里层膜为单层或多层且含有一种或多种催化活性物质。催化活性物质为过渡金属、过渡金属氧化物或过渡金属氢氧化物。其中外层膜为PVA‑AER膜;通过以聚乙烯醇为基体、AER碱性树脂为化学活性基团,两者交联反应形成的;所述里层膜是在PVA‑AER膜进行催化活性物质添加形成。本发明还公开了制备上述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的方法。本发明制备的复合膜可以保证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的催化活性,同时还能减少膜对燃料的无效催化分解从而造成燃料利用率的下降。

    一种全固态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6466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1018548.4

    申请日:2023-08-14

    Inventor: 孙柯华 凌敏 蒋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固态电池三元正极材料,所述材料是通过处理工艺实现微观结构优化的二次球型富镍三元正极材料,组分为LiNixCoyMn1‑x‑yO2,其中0<x<1,0<y<1,且x+y<1,是由一次颗粒致密堆积形成的二次球型,其中一次颗粒尺寸为500nm~1.5μm。相比于传统二次球中小尺寸一次颗粒松散堆积,本发明这种具有致密的微观结构的二次球型富镍颗粒机械强度更高,此外,大尺寸一次颗粒和低孔隙率特征还可以降低颗粒内部的锂离子扩散路径的曲折度和扩散路程,可以缓解充放电过程中锂浓度分布不均匀,从而减少因一次颗粒体积变化带来的应力累积。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10246B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611002390.1

    申请日:2016-11-1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中包括对碱性树脂的处理过程,该处理步骤为:将AER碱性树脂置于无机盐水溶液中浸泡,之后将AER碱性树脂连同无机盐水溶液转移至隔热容器中,向该容器中注入液氮冷却并对AER碱性树脂颗粒进行充分研磨破碎;然后停止液氮冷冻处理,待温度自然恢复至室温后,用滤网对容器内物质进行过滤得到AER碱性树脂细粉。将该树脂细粉作为化学活性基团的阴离子交换树脂制备碱性阴离子交换膜。利用该树脂处理方法,AER碱性树脂颗粒能够均匀分布在所制备的阴离子交换膜从而进一步提高该碱性离子交换膜的电化学性能,由本发明制得的阴离子交换膜组装成的燃料电池表现出优异的发电性能。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碱性阴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16616A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611096561.1

    申请日:2016-12-02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0 H01M8/1041 H01M8/1069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碱性离子交换膜,所述离子交换膜是一种多层结构的复合膜,复合膜的结构由表及里,包含里层膜、以及直接与燃料电池的燃料接触的外层膜;外层膜不含有催化活性物质,里层膜为单层或多层且含有一种或多种催化活性物质。催化活性物质为过渡金属、过渡金属氧化物或过渡金属氢氧化物。其中外层膜为PVA‑AER膜;通过以聚乙烯醇为基体、AER碱性树脂为化学活性基团,两者交联反应形成的;所述里层膜是在PVA‑AER膜进行催化活性物质添加形成。本发明还公开了制备上述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的方法。本发明制备的复合膜可以保证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的催化活性,同时还能减少膜对燃料的无效催化分解从而造成燃料利用率的下降。

    一种降低离子交换膜对硼氢化钠燃料渗透的原位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72184B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710229547.2

    申请日:2017-04-1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离子交换膜对硼氢化钠燃料渗透原位处理离子交换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离子交换膜与电极、流场、夹板等部件组装电池,先不通入燃料和氧气,而是先在阴极通入过渡金属盐溶液,过渡金属盐溶液浓度为1M~5M,并保持过渡金属盐溶液填满阴极流场5~30分钟,使过渡金属盐中的过渡金属离子渗入离子交换膜中的微孔道,之后排空该过渡金属盐溶液;然后在阳极通入硼氢化钠溶液,在阴极通入氧气,即可正常启动电池工作,对外发电。其中过渡金属盐为氯化钴、氯化铜、硫酸钴或氯化铁。经过本发明处理的离子交换膜由于过渡金属离子阻塞了微孔道而显著降低燃料渗透率,从而避免了渗透的燃料在阴极产生混合电势降低电池电压,保障电池发挥出优良的性能。且方法简便易行。

    一种降低离子交换膜对硼氢化钠燃料渗透的原位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72184A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710229547.2

    申请日:2017-04-1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0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离子交换膜对硼氢化钠燃料渗透原位处理离子交换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离子交换膜与电极、流场、夹板等部件组装电池,先不通入燃料和氧气,而是先在阴极通入过渡金属盐溶液,过渡金属盐溶液浓度为1M~5M,并保持过渡金属盐溶液填满阴极流场5~30分钟,使过渡金属盐中的过渡金属离子渗入离子交换膜中的微孔道,之后排空该过渡金属盐溶液;然后在阳极通入硼氢化钠溶液,在阴极通入氧气,即可正常启动电池工作,对外发电。其中过渡金属盐为氯化钴、氯化铜、硫酸钴或氯化铁。经过本发明处理的离子交换膜由于过渡金属离子阻塞了微孔道而显著降低燃料渗透率,从而避免了渗透的燃料在阴极产生混合电势降低电池电压,保障电池发挥出优良的性能。且方法简便易行。

    基于实时反馈的二次加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351303A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1110308823.7

    申请日:2011-10-1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实时反馈的二次加氯系统,它包括:进水管路、循环泵、第一止回阀、次氯酸钠发生器、第二止回阀、在线监测设备、转子流量计、投药泵、出水管路、电磁流量计和PLC控制柜;本发明利用了在线监测设备,能够对二次加氯效果进行实时反馈,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PLC自动控制加氯量,形成一个实时反馈调整的过程,最后达到加氯的最优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