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公开(公告)号:CN114555529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080071963.4
申请日:2020-10-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正极活性材料、包含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和锂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包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并且满足公式(1)的条件,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基于过渡金属的总摩尔数以60摩尔%以上的量含有镍,并且呈其中一次粒子聚集的二次粒子的形式。
-
公开(公告)号:CN113784922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080033025.5
申请日:2020-12-15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C01D15/02 , C01G53/00 , H01M10/0525 , H01M10/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废正极材料分离过渡金属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准备由式1表示的废正极材料;步骤2:在非活性气体气氛或氧气气氛中对所述废正极材料进行热处理,以将所述废正极材料相分离为锂氧化物和金属氧化物;步骤3:将步骤2所得的产物在惰性气氛中冷却至室温;以及步骤4:将步骤3中的冷却至室温的冷却产物与蒸馏水混合,然后过滤混合物以浸出过渡金属。
-
公开(公告)号:CN11905410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380037445.4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粒子形式的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单粒子形式的正极活性材料包含:单粒子形式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形成在单粒子形式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上的含钴涂覆部;以及不连续地形成在表面上的岛形式的LiCoO2,其中在表面的拉曼光谱中对应于LiCoO2的A1g振动模式的峰(550 cm‑1至620 cm‑1)的强度与对应于LiNiO2的A1g振动模式的峰(500 cm‑1至600 cm‑1)的强度之比大于1。
-
公开(公告)号:CN118511317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380016217.9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正极活性材料和制造正极活性材料的方法,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包含:单粒子形式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以及形成在单粒子形式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表面上并且含有钴的涂覆部,其中,单粒子形式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包含分为在晶体粒子中层状结构坍塌的强边界和层状结构未坍塌的弱边界的界面,并且涂覆部仅形成在界面中的强边界处。
-
-
公开(公告)号:CN113784922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080033025.5
申请日:2020-12-15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C01D15/02 , C01G53/00 , H01M10/0525 , H01M10/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废正极材料分离过渡金属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准备由式1表示的废正极材料;步骤2:在非活性气体气氛或氧气气氛中对所述废正极材料进行热处理,以将所述废正极材料相分离为锂氧化物和金属氧化物;步骤3:将步骤2所得的产物在惰性气氛中冷却至室温;以及步骤4:将步骤3中的冷却至室温的冷却产物与蒸馏水混合,然后过滤混合物以浸出过渡金属。
-
公开(公告)号:CN114555529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080071963.4
申请日:2020-10-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正极活性材料、包含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和锂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包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并且满足公式(1)的条件,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基于过渡金属的总摩尔数以60摩尔%以上的量含有镍,并且呈其中一次粒子聚集的二次粒子的形式。
-
公开(公告)号:CN11905410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380037408.3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正极活性材料和制造正极活性材料的方法,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包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为单粒子形式并且分为表面部和核;以及涂覆部,所述涂覆部形成在表面部上并且含有钴,其中,基于表面部和涂覆部的整体,钴和镍的含量满足Co/Ni值(摩尔/摩尔)为0.1至0.8。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