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350359B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申请号:CN201380028260.3
申请日:2013-05-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G01C19/574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P1/003 , G01C19/5747 , G01P1/026 , G01P3/14 , G01P3/44
Abstract: 在物理量传感器中,关于同相模式的共振频率f1和比其大的同相吸收模式的共振频率f3,设为同相吸收模式的共振频率f3与同相模式的共振频率f1的n倍的值的差的绝对值Δf3比对同相模式的共振频率f1乘以避免差D后的值大的关系(Δf3>f1×D),并至少使避免差D比0%大。由此,能够避免由共振干涉带来的振动激励成为最大位移。通过进行设定为满足这样的关系的同相模式的共振频率f1和同相吸收模式的共振频率f3的设计,使由共振干涉带来的振动激励降低。因而,能够不使用防振部件且不导致传感器灵敏度的降低,而使耐冲击性能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350359A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380028260.3
申请日:2013-05-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G01C19/574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P1/003 , G01C19/5747 , G01P1/026 , G01P3/14 , G01P3/44
Abstract: 在物理量传感器中,关于同相模式的共振频率f1和比其大的同相吸收模式的共振频率f3,设为同相吸收模式的共振频率f3与同相模式的共振频率f1的n倍的值的差的绝对值Δf3比对同相模式的共振频率f1乘以避免差D后的值大的关系(Δf3>f1×D),并至少使避免差D比0%大。由此,能够避免由共振干涉带来的振动激励成为最大位移。通过进行设定为满足这样的关系的同相模式的共振频率f1和同相吸收模式的共振频率f3的设计,使由共振干涉带来的振动激励降低。因而,能够不使用防振部件且不导致传感器灵敏度的降低,而使耐冲击性能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