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817994B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610051879.1
申请日:2016-01-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IPC: B24B4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32/0659 , B23Q1/38 , F16C17/08 , F16C29/08 , F16C2220/70 , F16C2322/3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作部件的轴向支承装置以及具备该支承装置的机床,砂轮轴(102)被静压轴承在轴向支承。限制来自流体兜孔部(96)的流通的第1节流部(92)与第2节流部(94)以相互成为直角关系的方式配设。流体兜孔部(96)形成为跨越第1节流部(92)与第2节流部(94)的第1形成面(70)与第2形成面(75)的边界部。第1节流部(92)的流通方向形成为与砂轮轴(102)的轴向呈直角方向,通过砂轮轴(102)向轴向作用方向的移动来对该节流部进行节流。
-
公开(公告)号:CN103786064B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310491957.6
申请日:2013-10-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3C1/30 , B03C2201/18 , B23Q11/1069 , Y02P70/17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系统,能够可靠地将离泵较远处的冷却介质的悬浮物吸入泵中。储存从机床(10)排出的冷却介质的罐(50),通过分隔部件(52)将罐框体(51)内划分为外围冷却介质槽(53)和中央冷却介质槽(54)。在分隔部件(52)上形成有在深度方向延伸并能够连通外围冷却介质槽(53)和中央冷却介质槽(54)的狭缝(52a)。向过滤装置(70)送出的泵(60)的吸入口(61)配置在中央冷却介质槽(54)。从机床(10)排出的冷却介质,不通过外围冷却介质槽(53)而向中央冷却介质槽(54)被供给。通过过滤装置(70)过滤的冷却介质的至少一部分不通过中央冷却介质槽而向外围冷却介质槽(53)供给。
-
公开(公告)号:CN105817994A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610051879.1
申请日:2016-01-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IPC: B24B4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32/0659 , B23Q1/38 , F16C17/08 , F16C29/08 , F16C2220/70 , F16C2322/39 , B24B4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作部件的轴向支承装置以及具备该支承装置的机床,砂轮轴(102)被静压轴承在轴向支承。限制来自流体兜孔部(96)的流通的第1节流部(92)与第2节流部(94)以相互成为直角关系的方式配设。流体兜孔部(96)形成为跨越第1节流部(92)与第2节流部(94)的第1形成面(70)与第2形成面(75)的边界部。第1节流部(92)的流通方向形成为与砂轮轴(102)的轴向呈直角方向,通过砂轮轴(102)向轴向作用方向的移动来对该节流部进行节流。
-
公开(公告)号:CN103786064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310491957.6
申请日:2013-10-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3C1/30 , B03C2201/18 , B23Q11/1069 , Y02P70/17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系统,能够可靠地将离泵较远处的冷却介质的悬浮物吸入泵中。储存从机床(10)排出的冷却介质的罐(50),通过分隔部件(52)将罐框体(51)内划分为外围冷却介质槽(53)和中央冷却介质槽(54)。在分隔部件(52)上形成有在深度方向延伸并能够连通外围冷却介质槽(53)和中央冷却介质槽(54)的狭缝(52a)。向过滤装置(70)送出的泵(60)的吸入口(61)配置在中央冷却介质槽(54)。从机床(10)排出的冷却介质,不通过外围冷却介质槽(53)而向中央冷却介质槽(54)被供给。通过过滤装置(70)过滤的冷却介质的至少一部分不通过中央冷却介质槽而向外围冷却介质槽(53)供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