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52868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310468711.0
申请日:2019-07-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下部结构,其具备:第一横梁,其朝向车宽方向而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蓄电池封装体,其收纳于所述底板的下方,且设有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相对于所述第一横梁向车身前后方向隔开间隔且朝向车宽方向设置;连结托架,其从所述第一横梁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出,且通过贯穿所述底板的紧固连结构件紧固连结于所述第二横梁,其中,所述连结托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横梁设置在车身前方侧和车身后方侧,所述连结托架与所述第一横梁的车身前方侧的第二横梁和所述第一横梁的车身后方侧的第二横梁连结。由此,能够保护蓄电池封装体免受因侧面柱碰撞等产生的冲击载荷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6467138B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610681080.0
申请日:2016-08-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构造,能够抑制成本并且能够防止由碰撞引起的保险杠横梁的剥离。车身前部构造(10)在左右的前侧车架(12)的前端部(12a)设置有伸出部(18),在左右的伸出部(18)之间架设有保险杠横梁(19)。保险杠横梁(19)具备焊接在左右的伸出部(18)上的横梁主体部(43)以及从横梁主体部(43)的左端部(43a)朝向车宽方向外侧且车身后方延伸的左横梁延长部(44)。左横梁延长部(44)MIG焊接在左伸出部(18)的外侧壁(38)的前端部(38a)上。
-
公开(公告)号:CN107021140B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610822655.6
申请日:2016-09-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阿部祐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下部结构,能够防止由于偏置碰撞而导致侧门不容易打开,而且能够防止由于侧面碰撞使车载部件损伤。车身下部结构(10)中,前部侧车架(12)与底架(17)连接,外伸叉架(15)从前部侧车架(12)向车宽外侧方向延伸至侧梁(14)。加强部件(18)在车宽方向上且向车身后方从侧梁(14)呈倾斜状延伸至底架(17)。加强部件(18)形成为大致V字状,在加强部件(18)的中央具有向上方弯曲的弯曲部(51)。
-
公开(公告)号:CN110077469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066844.9
申请日:2019-01-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微小重叠碰撞时保护配置在地板上的电池的车身构造。其包括:配置在车辆前方侧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并列设置的一对前侧车架(14、14);配置在各前侧车架(14)的车辆前端并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下构件(18)及角撑板(24)(载荷承受部);配置在各前侧车架(14)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前轮(26);以及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下纵梁(25、25),载荷承受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18a、24c)与前轮(26)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26a)相比位于车宽方向的外侧,前轮(26)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26b)与下纵梁(25)的车辆前端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25a)相比位于车宽方向的外侧。
-
公开(公告)号:CN109808775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811261872.8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的车身构造,其能够使正面碰撞的碰撞初期的能量吸收量增加并避免前轮与下构件干涉、提高美观性。其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前侧车架、与前侧车架的前端连接并朝向车宽方向外方延伸的载荷承受部件、从前侧车架的前端朝向上方且朝向车宽方向外方延伸的下构件、以及从下构件的车宽方向外端在前轮的上方朝向后方延伸且与前柱的前端连接的上构件,能够利用载荷承受部件的前表面以及下构件的前表面确保正面碰撞的碰撞载荷的受压面积,从碰撞初期提高碰撞能量吸收效果。且由于下构件从前侧车架的前端不朝向后方延伸而朝向上方且朝向车宽方向外方延伸,因此即使将前轮配置在车身前方也不会与下构件干涉,美观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7021140A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610822655.6
申请日:2016-09-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阿部祐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7 , B62D21/152 , B62D25/025 , B62D25/2018 , B62D25/2027 , B62D25/2036 , B62D25/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下部结构,能够防止由于偏置碰撞而导致侧门不容易打开,而且能够防止由于侧面碰撞使车载部件损伤。车身下部结构(10)中,前部侧车架(12)与底架(17)连接,外伸叉架(15)从前部侧车架(12)向车宽外侧方向延伸至侧梁(14)。加强部件(18)在车宽方向上且向车身后方从侧梁(14)呈倾斜状延伸至底架(17)。加强部件(18)形成为大致V字状,在加强部件(18)的中央具有向上方弯曲的弯曲部(51)。
-
公开(公告)号:CN112739610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1980060884.0
申请日:2019-07-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车身下部结构具备下边梁(13)、隔板(24)和固定部。隔板设置于下边梁的内部(115),且具有隔板纵壁(117)、上壁凸缘、侧壁凸缘(121)和下壁凸缘(122)。上壁凸缘从隔板纵壁的上缘伸出且与内上壁(112b)连结。侧壁凸缘从隔板纵壁的侧缘伸出且与内侧壁(112c)连结。下壁凸缘从隔板纵壁的下缘伸出且与内下壁(112a)连结。固定部与下壁凸缘连结。
-
公开(公告)号:CN112060889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523791.1
申请日:2020-06-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动车辆即使在搭载有电动机及辅助零件的情况下也无需加强车身架的强度和刚性,其具备:对配置有电动机(12)的电动机室(14)与车室(16)进行划分的隔板(18);搭载有电动机(12)的副车架(26);搭载有辅助零件的机架(20);固定有悬架减振器的支柱塔(30);和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前侧车架(24),机架(20)具有支承于支柱塔(30)的侧壁(40)的至少一个前侧支承点(50a、50b)、和支承于前侧车架(24)的至少一个后侧支承点(52a、52b),前侧支承点(50a)及后侧支承点(52b)在从车宽方向侧视时支承机架(20)的对角。
-
公开(公告)号:CN107031733B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610836460.7
申请日:2016-09-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很好地吸收小面积偏置冲撞造成的冲击载荷的车身前部结构。一种车身前部结构(10),具有左前侧架(13)、左侧梁(16)及连接部件(18)。左侧梁(16)配置于左前侧架(13)的车宽方向外侧。左侧梁(16)具有从车身前方依次设置的第1弯曲部(46)和第2弯曲部(47),以及靠近第2弯曲部(47)而形成的第1脆弱部(64a)和第2脆弱部(64b)。连接部件(18)具有设置于连接后壁(75a)的倾斜部(81a)(加固件倾斜壁的后半部)。倾斜部(81a)向左前侧架(13)且向车身后方倾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