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后部车身构造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51216A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1210245458.4

    申请日:2012-07-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43/10 B62D4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后部车身构造,能够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后部车身构造,不会导致备用轮胎支承构造大型化、重量化,不会减少车室空间,能够在后部座席的后方将备用轮胎以垂直姿势适当地支承。从形成在底板面板(12)上的行李收纳用凹部(12C)的车身前方侧倾斜(12F)面立设轮胎承载部件(40),在轮胎承载部件(40)的下部附近设置具有载置备用轮胎(100)的上表面的轮胎支承凸缘部(42E),在轮胎支承凸缘部(42E)的上方设置能够装拆地固定垂直姿势的备用轮胎(100)的轮胎固定部(58)。

    汽车的后部车身构造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951216B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210245458.4

    申请日:2012-07-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43/10 B62D4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后部车身构造,能够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后部车身构造,不会导致备用轮胎支承构造大型化、重量化,不会减少车室空间,能够在后部座席的后方将备用轮胎以垂直姿势适当地支承。从形成在底板面板(12)上的行李收纳用凹部(12C)的车身前方侧倾斜(12F)面立设轮胎承载部件(40),在轮胎承载部件(40)的下部附近设置具有载置备用轮胎(100)的上表面的轮胎支承凸缘部(42E),在轮胎支承凸缘部(42E)的上方设置能够装拆地固定垂直姿势的备用轮胎(100)的轮胎固定部(58)。

    车身构造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108427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410139142.6

    申请日:2014-04-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底面板的刚度及减振性能并提高车室的乘坐性的车身构造。车身(11)包括与底面板(25)一体地形成的左右的座椅安装部(42R、41R)。该左右的座椅安装部为用于安装座椅(30R)的左右的被安装部(31、32)的部分。该底面板的上表面(25a)在该左右的座椅安装部之间的范围内与底板加强构件(50R)接合,由此得以加强。该左右的座椅安装部的下表面与左右的座椅安装加强构件(46R、45R)接合,由此得以加强。该底板加强构件相对于该底面板的接合部(50a、50b)、和该左右的座椅安装加强构件相对于该左右的座椅安装部的接合部(46a、45a),至少一部分在车身上下方向上重叠。

    车身构造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108427A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410139142.6

    申请日:2014-04-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底面板的刚度及减振性能并提高车室的乘坐性的车身构造。车身(11)包括与底面板(25)一体地形成的左右的座椅安装部(42R、41R)。该左右的座椅安装部为用于安装座椅(30R)的左右的被安装部(31、32)的部分。该底面板的上表面(25a)在该左右的座椅安装部之间的范围内与底板加强构件(50R)接合,由此得以加强。该左右的座椅安装部的下表面与左右的座椅安装加强构件(46R、45R)接合,由此得以加强。该底板加强构件相对于该底面板的接合部(50a、50b)、和该左右的座椅安装加强构件相对于该左右的座椅安装部的接合部(46a、45a),至少一部分在车身上下方向上重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