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加油蒸气回收系统及其燃料蒸气通道

    公开(公告)号:CN1199812C

    公开(公告)日:2005-05-04

    申请号:CN02129865.3

    申请日:2002-08-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5/03519 B60K2015/03453 Y10T137/86324

    Abstract: 一种车载加油蒸气回收系统,包括:第一燃料蒸气通道,该第一燃料蒸气通道使油箱与罐相连;第二燃料蒸气通道,该第二燃料蒸气通道使加油管的进口部分与燃料蒸气通道(油箱主体)相连;以及在该第二燃料蒸气通道中的单向阀。该单向阀与树脂软管(树脂管)的第一快速连接器形成一体,该树脂软管构成第二燃料蒸气通道。因此,可以减小装配该车载加油蒸气回收系统所需的工时数。此外,还可以减小安装任意车载加油蒸气回收系统所需的空间。而且,可以减小所释放的散发燃料蒸气的量。

    车载加油蒸气回收系统及其燃料蒸气通道

    公开(公告)号:CN1403323A

    公开(公告)日:2003-03-19

    申请号:CN02129865.3

    申请日:2002-08-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5/03519 B60K2015/03453 Y10T137/86324

    Abstract: 一种车载加油蒸气回收系统,包括:第一燃料蒸气通道,该第一燃料蒸气通道使油箱与罐相连;第二燃料蒸气通道,该第二燃料蒸气通道使加油管的进口部分与燃料蒸气通道(油箱主体)相连;以及在该第二燃料蒸气通道中的单向阀。该单向阀与树脂软管(树脂管)的第一快速连接器形成一体,该树脂软管构成第二燃料蒸气通道。因此,可以减小装配该车载加油蒸气回收系统所需的工时数。此外,还可以减小安装任意车载加油蒸气回收系统所需的空间。而且,可以减小所释放的散发燃料蒸气的量。

    长条部件组装构造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391576B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0810160937.X

    申请日:2008-09-19

    Abstract: 提供一种长条部件组装构造,其容易向车体上组装长条部件。长条部件组装构造(11)是将长条部件(灌装管)(14)通过至少一方的撑条(46)及另一方的撑条(47)计两个撑条用螺栓(56)、(57)固定于车体(18)。长条部件组装构造具备:内螺纹部(51),其开设于所述车体(18),用于紧固一方的撑条(46);第一挂定孔(52)及第二挂定孔(53),其开设于内螺纹部(51)的附近的车体;背离限制载置爪(54),其形成于一方的撑条(46),并挂定于第一挂定孔(52),从而限制长条部件远离安装两个撑条的安装面(43);转动限制爪(55),其用于限制以该背离限制载置爪作为转动中心的长条部件的转动,并嵌合于第二挂定孔(53)。

    长条部件组装构造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391576A

    公开(公告)日:2009-03-25

    申请号:CN200810160937.X

    申请日:2008-09-19

    Abstract: 提供一种长条部件组装构造,其容易向车体上组装长条部件。长条部件组装构造(11)是将长条部件(灌装管)(14)通过至少一方的撑条(46)及另一方的撑条(47)计两个撑条用螺栓(56)、(57)固定于车体(18)。长条部件组装构造具备:内螺纹部(51),其开设于所述车体(18),用于紧固一方的撑条(46);第一挂定孔(52)及第二挂定孔(53),其开设于内螺纹部(51)的附近的车体;背离限制载置爪(54),其形成于一方的撑条(46),并挂定于第一挂定孔(52),从而限制长条部件远离安装两个撑条的安装面(43);转动限制爪(55),其用于限制以该背离限制载置爪作为转动中心的长条部件的转动,并嵌合于第二挂定孔(53)。

    用于车辆的注油管布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0418802C

    公开(公告)日:2008-09-17

    申请号:CN200480016248.1

    申请日:2004-06-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5/04 B60K2015/0474

    Abstract: 一种注油管布置结构(20)包括:纵向延伸的车体的左和右侧框架(12,13);和后横梁(16),该后横梁被设置在后轴附近并在后侧框架之间横向延伸以便加强后侧框架。注油管(31)在上端处被连接到车体的燃料端口(33),且具有经注油软管(32)被连接到燃料箱(18)的下端,该注油管(31)连接到位于后横梁前方的左后侧框架的左前部(24)。后侧框架的前部具有足以承受住施加到后侧框架的后端的冲击力的刚度,而后侧框架具有设置在后横梁后方并可变形以吸收所述冲击力的后部。

    用于车辆的注油管布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805865A

    公开(公告)日:2006-07-19

    申请号:CN200480016248.1

    申请日:2004-06-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5/04 B60K2015/0474

    Abstract: 一种注油管布置结构(20)包括:纵向延伸的车体的左和右侧框架(12,13);和后横梁(16),该后横梁被设置在后轴附近并在后侧框架之间横向延伸以便加强后侧框架。注油管(31)在上端处被连接到车体的燃料端口(33),且具有经注油软管(32)被连接到燃料箱(18)的下端,该注油管(31)连接到位于后横梁前方的左后侧框架的左前部(24)。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