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真空管光热性能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02237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473202.7

    申请日:2023-04-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真空管光热性能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属于太阳能光热性能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太阳能真空管光热性能监测装置包括检测装置、真空泵和监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太阳能真空管、非成像聚光器和可控光源发射器,太阳能真空管设置在非成像聚光器的A端,可控光源发射器设置在非成像聚光器的B端,太阳能真空管的中心轴与可控光源发射器的光源中心轴线平行,太阳能真空管的中心轴和可控光源发射器的光源中心轴线所在的平面记为O平面,非成像聚光器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相对于O平面呈镜像对称;真空泵与太阳能真空管的出口端连通,监测装置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太阳能真空管的入口端和出口端。

    一种磁控微针椎阵列捕雾集水头盔及捕雾集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04014B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011237388.9

    申请日:2020-11-09

    Inventor: 焦凤 李倩 何永清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控微针椎阵列捕雾集水头盔及捕雾集水方法,属于仿生捕雾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捕雾集水头盔包括集液盒和头盔主体,集液盒设置在头盔主体后端底部,头盔主体包括频率发生器、头盔壳体、环形线圈和电源构件,频率发生器设置在头盔壳体外侧壁,环形线圈设置在头盔壳体内侧壁,频率发生器和环形线圈串联后与电源构件电连接形成负载电路,头盔壳体外侧壁设置有竖直向上的微米磁性针椎阵列,微米磁性针椎阵列的顶部设置有亲水外层,微米磁性针椎阵列的底端设置有疏水外层,头盔壳体的底部倾斜设置有环形集液槽,环形集液槽的低端与集液盒的顶部连通。本发明利用外部磁场驱使微针椎阵列发生变形以实现液滴的吸附、脱落、富集。

    一种具有强化导流功能的静压抑振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9084463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404594.2

    申请日:2024-1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强化导流功能的静压抑振结构,包括固定部以及与固定部相对应的动部,所述固定部端面开设有均压槽,均压槽内开设有静压节流结构,且静压节流结构贯穿固定部背面,所述动部端面设有抑振导流台,抑振导流台为基部大且端部呈尖端峰状的凸起结构,抑振导流台的尖端朝向均压槽,抑振导流台尖端及两侧为迎风侧,迎风侧可将气流快速导向两侧出口。本发明强化导流功能,将气体及时向两侧导流,避免了与端面的直接冲击,减小了速度损失,同时,导流结构及时向两侧导流也避免了高、低速流体在均压腔内长时间停留导致的涡流,对改善均压槽内气体压力波动特性和抑制气旋现象产生具有较好的效果;本发明静压抑振结构应用广泛。

    一种太阳能真空管光热性能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0223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473202.7

    申请日:2023-04-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真空管光热性能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属于太阳能光热性能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太阳能真空管光热性能监测装置包括检测装置、真空泵和监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太阳能真空管、非成像聚光器和可控光源发射器,太阳能真空管设置在非成像聚光器的A端,可控光源发射器设置在非成像聚光器的B端,太阳能真空管的中心轴与可控光源发射器的光源中心轴线平行,太阳能真空管的中心轴和可控光源发射器的光源中心轴线所在的平面记为O平面,非成像聚光器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相对于O平面呈镜像对称;真空泵与太阳能真空管的出口端连通,监测装置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太阳能真空管的入口端和出口端。

    一种基于柔性导热均热板的电池均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95632A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310173335.2

    申请日:2023-02-28

    Inventor: 高芳红 焦凤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柔性导热均热板的电池均热方法,属于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柔性导热均热板进行电池散热,电池组或单个电池单元处于高温状态时,热量经柔性导热均热板的导热硅胶片传递到柔性均热板形成蒸发区,蒸发区真空流体腔内的冷却液在低真空度的环境中受热气化体积迅速膨胀形成气相介质迅速溢满整个真空流体腔,冷却液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以实现高温状态的电池组或单个电池单元散热;气相介质接触到温度低于冷却液气化温度的电池单元或冷却板时液化成冷却液,液化过程释放热量并传递给低于冷却液气化温度的电池单元或冷却板,冷却液在空间梯度浓度差的推动下回到蒸发热源处。

    一种基于毛细驱动力的太阳能蒸发器

    公开(公告)号:CN109724060B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811558511.X

    申请日:2018-12-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毛细驱动力的太阳能蒸发器,属于太阳能蒸发器技术领域。该太阳能蒸发器包括抛物面聚光器、外壳、吸热板,外壳通过金属支架固定设置在抛物面聚光器上,吸热板水平固定设置在外壳的顶部内壁,吸热板顶面铺设有吸水膜,吸热板的顶端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微柱且微柱与吸热板垂直,微柱穿过吸水膜且微柱的底端与吸水膜无缝连接,吸热板的中心设置有储液池,储液池的底部设置有与储液池连通的进液管,吸水膜与储液池内的液体接触,外壳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绝热盖,绝热盖与外壳的间隙形成蒸汽口,绝热盖与吸热板的空间形成液流通道,外壳的底端开口形成光入射口且抛物面聚光器的聚光束穿过外壳的底端光入射口直射到吸热板的底面。

    一种基于C形微柱的红细胞分离检测装置及分离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57261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011428386.8

    申请日:2020-12-07

    Inventor: 焦凤 何永清 李倩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C形微柱的红细胞分离检测装置及分离检测方法,属于细胞分选技术领域。本发明装置包括分离芯片主体、入口、刺破针尖、微流体通道、检测传感器组、输出通道Ⅰ、输出通道Ⅱ、出口Ⅰ和出口Ⅱ,刺破针尖竖直设置在分离芯片主体前端的上表面,分离芯片主体内沿分离芯片主体长度方向开设有微流体通道,微流体通道的起始端位于刺破针尖的正下方,检测传感器组设置在分离芯片主体末端的上表面,输出通道Ⅰ、输出通道Ⅱ分别与微流体通道的末端连通,输出通道Ⅰ、输出通道Ⅱ与微流体通道形成Y型结构,微流体通道内设置有周期性排列的C形微柱阵列。本发明可实现正常红细胞与病变红细胞的高效分离,装置结构简单且安全可靠。

    一种基于微柱阵列相变换热的电池夹层装置及换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31235B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011427934.5

    申请日:2020-12-07

    Inventor: 焦凤 李倩 何永清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微柱阵列相变换热的电池夹层装置及换热方法,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电池夹层装置包括锂电池组、微通道Ⅰ、微通道Ⅱ、微通道Ⅲ,微通道Ⅰ与微通道Ⅲ平行,微通道Ⅰ固定设置在锂电池组顶端,微通道Ⅲ固定设置在锂电池组底端,微通道Ⅱ固定设置在锂电池组侧端,微通道Ⅰ、微通道Ⅱ和微通道Ⅲ依次连通形成相变换热夹层,微通道Ⅰ的底面内壁均匀设置有微柱阵列Ⅰ,微通道Ⅲ的顶面内壁均匀设置有微柱阵列Ⅱ。本发明利用微柱阵列表面毛细管泵送薄膜蒸发和蒸汽冷凝在汽液相变时产生的巨大潜热进行相变传热,实现电池的快速预热(冬季)及冷却(夏季),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简单,体积轻便,经济实用等显著优势。

    一种基于C形微柱的红细胞分离检测装置及分离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57261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428386.8

    申请日:2020-12-07

    Inventor: 李倩 何永清 焦凤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C形微柱的红细胞分离检测装置及分离检测方法,属于细胞分选技术领域。本发明装置包括分离芯片主体、入口、刺破针尖、微流体通道、检测传感器组、输出通道Ⅰ、输出通道Ⅱ、出口Ⅰ和出口Ⅱ,刺破针尖竖直设置在分离芯片主体前端的上表面,分离芯片主体内沿分离芯片主体长度方向开设有微流体通道,微流体通道的起始端位于刺破针尖的正下方,检测传感器组设置在分离芯片主体末端的上表面,输出通道Ⅰ、输出通道Ⅱ分别与微流体通道的末端连通,输出通道Ⅰ、输出通道Ⅱ与微流体通道形成Y型结构,微流体通道内设置有周期性排列的C形微柱阵列。本发明可实现正常红细胞与病变红细胞的高效分离,装置结构简单且安全可靠。

    一种基于微柱阵列相变换热的电池夹层装置及换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31235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427934.5

    申请日:2020-12-07

    Inventor: 李倩 何永清 焦凤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微柱阵列相变换热的电池夹层装置及换热方法,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电池夹层装置包括锂电池组、微通道Ⅰ、微通道Ⅱ、微通道Ⅲ,微通道Ⅰ与微通道Ⅲ平行,微通道Ⅰ固定设置在锂电池组顶端,微通道Ⅲ固定设置在锂电池组底端,微通道Ⅱ固定设置在锂电池组侧端,微通道Ⅰ、微通道Ⅱ和微通道Ⅲ依次连通形成相变换热夹层,微通道Ⅰ的底面内壁均匀设置有微柱阵列Ⅰ,微通道Ⅲ的顶面内壁均匀设置有微柱阵列Ⅱ。本发明利用微柱阵列表面毛细管泵送薄膜蒸发和蒸汽冷凝在汽液相变时产生的巨大潜热进行相变传热,实现电池的快速预热(冬季)及冷却(夏季),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简单,体积轻便,经济实用等显著优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