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污管梭型减淤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905643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868884.1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污管梭型减淤装置,包括梭型外壳,外壳的顶部设有开口,开口处安装带有进水孔的顶盖;外壳的下方设有两组射流推进出流口,该两组射流推进出流口关于外壳的纵向竖剖面对称布置;外壳的头部下方还设有一个反向推进射流出流口;外壳的内部固定有若干微型循环高压泵,各微型循环高压泵的出水口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各射流推进出流口以及反向推进射流出流口;左右对称的两个射流推进出流口的射流方向成八字形且朝向装置后方,各微型循环高压泵的入水口连接进水孔;外壳的内部还固定有供电电源,供电电源通过控制装置连接各微型循环高压泵。本装置能够对深埋输污管中淤泥进行消减,减少深埋输污管道的清淤周期,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

    一种闸、站结合式泵站水工模型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219944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579108.1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闸、站结合式泵站水工模型试验装置,包括上层的泵站和下层的水闸,泵站包括设置在泵房中的水泵电机;水闸包括过流通道,其内设有出水箱涵,出水箱涵通过试验管道与过流通道连通,试验管道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水泵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试验管道;试验管道内依次设有循环动力泵、流量计和阀门。本发明通过分离现有的闸、站结合式泵站的进、出水口,并在进、出水口之间设置试验管道,试验管道间通过流量计进行出水量的检测,在不改变泵站模型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水工模型试验闸站结合泵站的单泵(水泵电机)流量测量,整个测流装置简单高效,试验结果的可靠度和精度高。

    一种双导水锥轴流泵水工模型试验测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123107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238983.1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双导水锥轴流泵水工模型试验测控装置,包括:下导水锥、进水喇叭口、分隔板、一号管道、电磁流量计、阀门、循环动力泵、上导水锥、二号管道以及出水喇叭口,进水喇叭口设置在下导水锥的顶端,出水喇叭口设置在进水喇叭口的顶端,分隔板设置在进水喇叭口和出水喇叭口之间,上导水锥设置在出水喇叭口的顶端,一号管道安装出水喇叭口内部,且向上延伸穿过上导水锥,二号管道的一端设置在一号管道内部,且穿过分隔板与进水喇叭口相连通,二号管道的一端与一号管道相连接,电磁流量计、阀门和循环动力泵沿着二号管道内水流方向依次安装在二号管道上,减少制造模型泵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方便过流控制,并保持相似于原泵的试验效果。

    一种斜角导管变向消力墩及非对称出流耦合消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23998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045320.X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角导管变向消力墩及非对称出流耦合消能方法,所述消力墩包括立方墩体,其迎水面上设置弧面凸向下游的消力面,墩体内部设有圆形转向导流通道,导流通道的进水口位于消力面,出水口位于斜切侧面;通过采用斜角导管变向消力墩的非对称出流耦合消能方法调整出流高流速区的水流流向,让高、低流速区进行消能耦合,使得出水口处流速均化减小,避免消能不均引起的下游河床一侧冲刷一侧淤积、大范围的回流现象,保证工程安全的同时,达到节省工程费用的目的。

    一种斜角导管变向消力墩及非对称出流耦合消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23998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211045320.X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角导管变向消力墩及非对称出流耦合消能方法,所述消力墩包括立方墩体,其迎水面上设置弧面凸向下游的消力面,墩体内部设有圆形转向导流通道,导流通道的进水口位于消力面,出水口位于斜切侧面;通过采用斜角导管变向消力墩的非对称出流耦合消能方法调整出流高流速区的水流流向,让高、低流速区进行消能耦合,使得出水口处流速均化减小,避免消能不均引起的下游河床一侧冲刷一侧淤积、大范围的回流现象,保证工程安全的同时,达到节省工程费用的目的。

    一种污水检查井内导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790770A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210446550.0

    申请日:2022-04-2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检查井内导流装置,包括多组沿纵向排布的导流机构,多组沿纵向排布的导流机构设置在检查井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连接通道内;每组导流机构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导流板;两块导流板平行设置,两块导流板的间距与进水口或出水口的直径一致;两块导流板围合的通道一端与检查井进水口连接,通道另一端与检查井出水口连接;导流板与来流的夹角为30~45°;每块导流板的端部均固定在检查井内侧壁上。本发明检查井内的导流装置能有效解决检查井内部的水流转向导流问题,既能够减小检查井内涡区、改善井内水流流态,也能阻止水流直接冲击检查井壁,实现对检查井的保护,从而有效提升检查井的过流能力。

    地铁入口防水侵入装置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125909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210808166.0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地铁入口防水侵入装置,由集水排气装置和气动挡水装置组成;其中,集水排气装置由集水箱、气压箱和气动管组成,所述气动挡水装置由气动管、水动力槽、挡水门体、止水条和升力板组成;集水箱内的水位升高,气压箱内的气体将会被压缩,气压增大,由气动管通过等压传递到水动力槽,水动力槽的气压也会升高,在增大气压的作用下,水动力槽中的水将会推动升力板上升,从而带动挡水门体的上升。挡水门体在水平水压力的作用下,将与止水紧密接触,从而防止雨水泄露进入地下通道;整个过程完全自动化,无需人为操作,能够及时地阻挡在极端天气下外部雨水进入地下通道,也避免在极端天气下人为操作伴的危险性。

    地铁入口防水侵入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25909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808166.0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地铁入口防水侵入装置,由集水排气装置和气动挡水装置组成;其中,集水排气装置由集水箱、气压箱和气动管组成,所述气动挡水装置由气动管、水动力槽、挡水门体、止水条和升力板组成;集水箱内的水位升高,气压箱内的气体将会被压缩,气压增大,由气动管通过等压传递到水动力槽,水动力槽的气压也会升高,在增大气压的作用下,水动力槽中的水将会推动升力板上升,从而带动挡水门体的上升。挡水门体在水平水压力的作用下,将与止水紧密接触,从而防止雨水泄露进入地下通道;整个过程完全自动化,无需人为操作,能够及时地阻挡在极端天气下外部雨水进入地下通道,也避免在极端天气下人为操作伴的危险性。

    一种双导水锥轴流泵水工模型试验测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123107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310238983.1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双导水锥轴流泵水工模型试验测控装置,包括:下导水锥、进水喇叭口、分隔板、一号管道、电磁流量计、阀门、循环动力泵、上导水锥、二号管道以及出水喇叭口,进水喇叭口设置在下导水锥的顶端,出水喇叭口设置在进水喇叭口的顶端,分隔板设置在进水喇叭口和出水喇叭口之间,上导水锥设置在出水喇叭口的顶端,一号管道安装出水喇叭口内部,且向上延伸穿过上导水锥,二号管道的一端设置在一号管道内部,且穿过分隔板与进水喇叭口相连通,二号管道的一端与一号管道相连接,电磁流量计、阀门和循环动力泵沿着二号管道内水流方向依次安装在二号管道上,减少制造模型泵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方便过流控制,并保持相似于原泵的试验效果。

    一体化展示多水流型态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0170490U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21188742.2

    申请日:2023-05-1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体化展示多水流型态的装置,涉及流体试验领域,包括压力水箱和供水箱,在供水箱内设有循环泵,循环泵通过上水管与压力水箱连通;装置还包括按照中、大、小直径依次相连且在一条直线上的中直径试验管道、大直径试验管道、小直径试验管道,中直径试验管道的一端与压力水箱相连通,在小直径试验管道上连接流量调节阀;在所述压力水箱内设置示踪液注入管,示踪液注入管的一端伸出压力水箱后连接示踪液容器,在示踪液容器的出口连接示踪液阀门,示踪液注入管的一端从压力水箱伸出并伸入至中直径试验管道内部。本实用新型将三种不同直径大小的试验管道串连在一起,从而同时看到层流和紊流以及过渡型态三种现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