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86548B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011634529.0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储能系统运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由调度端发送的充放电策略;其中,所述充放电策略包括日前全天充放电策略和临时充放电策略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所述日前全天充放电策略和/或所述临时充放电策略,执行储能系统的充放电运行操作。通过运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现有的储能系统仅配置本地预设的充放电运行策略,难以及时根据用电状态进行调整的问题,达到解决配电变压器重过载问题和及时响应需求侧供电需求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91146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949216.1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园区建设程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待预测园区的目标监测参数的当前监测值;其中,目标监测参数根据候选监测参数的历史监测值在候选监测参数中筛选得到;根据目标监测参数的当前监测值和目标监测参数的预测权重,确定待预测园区的建设程度。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从候选监测参数中筛选出影响园区建设程度的目标监测参数,并根据目标监测参数和目标监测参数的预测权重,确定待预测园区的建设程度,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根据所有候选监测参数以确定园区建设程度的方式,提高了确定园区建设程度效率和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485022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46354.8
申请日:2023-04-2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园区未来年的碳排放估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根据目标园区的能源结构将目标园区划分为多个碳排放场景;获取各碳排放场景下的各历史碳排放数据,根据各历史碳排放数据生成种群增长模型;根据种群增长模型确定温室气体碳排放活动水平,以及目标园区的未来年的碳排放因子;根据温室气体碳排放活动水平,以及未来年的碳排放因子确定目标园区的各碳排放场景下的未来年的碳排放总值。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解决了现阶段不能对电力能量流末端的园区等较小区域碳排放进行精细化分析的问题,可以对电力能量流末端的园区等较小区域进行未来年的碳排放的估计。
-
公开(公告)号:CN114004444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073745.7
申请日:2021-09-1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交流与直流配电系统的支路能耗计算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建立分布式电源并网支路能耗计算模型,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流电源、换流设备、传输线路和并网点;建立负载并网支路能耗计算模型,包括依次连接的并网点、传输线路、适配电源和负载;建立储能充放电状态的主回路能耗计算模型,包括:充电状态支路、放电状态支路、并网点、负载、主线路、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本发明实施例建立了一种同时适用于交流和直流配电系统的标准化的支路能耗计算方法,在交直流配电网规划工作中建立统一的支路能耗量化评价依据,可以对交流和直流配电系统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减少了规划过程中的计算时间,提高了工程技术实施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922344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111154814.7
申请日:2021-09-2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交直流配电系统中交流故障保护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到交直流配电系统中换流器的交流配电网侧出现故障时,对所述换流器进行闭锁,以切断供给故障点的短路电流通道;对交直流配电系统中交流配电网进行故障隔离,并根据对交流配电网进行故障隔离动作结果确定故障位置;根据故障位置采用匹配的控制方式,对所述换流器进行控制。实现了减小故障导致的停电范围、提高交直流配电系统供电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006415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111400613.0
申请日:2021-11-2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Inventor: 钟锦星 , 陈盛燃 , 罗旭恒 , 李俊辉 , 罗煜 , 曾子县 , 王凯亮 , 丁奕 , 李家淇 , 袁淼 , 张育宾 , 袁桂芬 , 黄劲东 , 刘伟斌 , 叶泽锋 , 李小平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方法、系统及介质。该评估方法包括:获取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一历史数据和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历史数据;根据第一历史数据,确定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一状态总功率;根据第二历史数据,确定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状态总功率;根据第一状态总功率和第二状态总功率,计算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增量。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确定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一状态总功率和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第二状态总功率,计算得到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增量,实现了对于柔性互联装置对提升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的评估,计算过程简单,评价结果直观。
-
公开(公告)号:CN114006415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400613.0
申请日:2021-11-2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Inventor: 钟锦星 , 陈盛燃 , 罗旭恒 , 李俊辉 , 罗煜 , 曾子县 , 王凯亮 , 丁奕 , 李家淇 , 袁淼 , 张育宾 , 袁桂芬 , 黄劲东 , 刘伟斌 , 叶泽锋 , 李小平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方法、系统及介质。该评估方法包括:获取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一历史数据和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历史数据;根据第一历史数据,确定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一状态总功率;根据第二历史数据,确定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状态总功率;根据第一状态总功率和第二状态总功率,计算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增量。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确定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一状态总功率和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第二状态总功率,计算得到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增量,实现了对于柔性互联装置对提升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的评估,计算过程简单,评价结果直观。
-
公开(公告)号:CN113686283B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11251568.7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供电线路的弧垂度自动检测装置,包括控制模块以及设置在与线杆连接的支撑丝绳上的移动架,所述移动架的侧壁连接有后退自锁机构,且在所述移动架上设置有高度检测模块以及信号收发模块,所述移动架的表面连接有检测位固定机构,本发明可通过后退自锁机构,实现检测点的后退自锁动作,以预防检测位固定机构脱离当前检测点,其具体实施为,在移动架带动检测位固定机构活动的过程中,可通过后退自锁机构限制住检测位固定机构当前位置以预防检测位固定机构脱离当前检测点,由此来避免倾斜状态下监控装置易后退的现象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08418082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1810430844.8
申请日:2018-05-0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绝缘套筒供给装置及多功能剪线钳。其中,前者具有壳体,壳体内形成供给腔,在供给腔内放置多个绝缘套筒,在入口端盖内侧连接压缩弹簧,在供给腔内设置挡板,挡板通过挡板弹簧与供给腔壁面连接,在壳体外壁上设有与压缩弹簧连接的能够按压压缩弹簧的按钮,多个绝缘套筒以能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挤压挡板从而自绝缘套筒出口逐一弹出的方式整齐排列设置于供给腔的内部,且在压缩弹簧处于自由状态下,挡板能阻挡绝缘套筒排出绝缘套筒出口。后者的至少一个手柄形成前者,或者,后者具有至少一个前者。本发明的使用,可提高接线工程安全性,并提高接线工作效率,且使用后的绝缘套筒可回收,能节省工程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2686548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634529.0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储能系统运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由调度端发送的充放电策略;其中,所述充放电策略包括日前全天充放电策略和临时充放电策略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所述日前全天充放电策略和/或所述临时充放电策略,执行储能系统的充放电运行操作。通过运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现有的储能系统仅配置本地预设的充放电运行策略,难以及时根据用电状态进行调整的问题,达到解决配电变压器重过载问题和及时响应需求侧供电需求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