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519245B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611031881.9
申请日:2016-11-22
Applicant: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4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菌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有机硅氧烷的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一种抗菌硅氧烷,是壳聚糖分子上的‑OH通过开环反应,将带有双键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接枝到壳聚糖分子上,再在铂催化剂作用下,硅氢加成将壳聚糖分子引入硅氧烷分子链上。本发明制备的硅氧烷具有优良的抗菌抑菌性、生物相容性好、安全无毒、刺激性小、稳定不易变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球菌抑菌率均能达到99%以上;本发明制备方法原料易得、价格低廉、操作方便、工艺简单、反应温和,制备的抗菌硅氧烷在纺织和生物医疗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0549013C
公开(公告)日:2009-10-14
申请号:CN200710133649.0
申请日:2007-09-27
Applicant: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IPC: C07D473/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2-氨基-6-氯嘌呤(1)的合成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先将三氯氧磷在低温下滴入N,N-二甲基甲酰胺配成混合溶液,然后滴入鸟嘌呤(2)的1,2-二氯乙烷中反应得2-二甲氨基甲烯亚胺基-6-氯嘌呤(3);该反应产物(3)滴入水中,分出有机相回收套用,水相用碱金属氢氧化物溶液调pH为3~5,加热反应得2-甲酰氨基-6-氯嘌呤(4)湿品;上述反应产物(4)湿品再在碱金属氢氧化物溶液中进行水解反应,然后用盐酸调节pH值,得2-氨基-6-氯嘌呤(1)粗品,最后纯化得目标产物(1)精品。
-
公开(公告)号:CN101538281A
公开(公告)日:2009-09-23
申请号:CN200910030985.1
申请日:2009-04-21
Applicant: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IPC: C07F9/48 , C07F9/657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酰基膦氧型光引发剂的一种关键中间体苯基亚膦酸二烷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苯、三氯化磷、醇为主要原料,经两步反应合成了苯基亚膦酸二烷酯,其改进之处在于:在第二步反应中,苯基二氯化膦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与醇低温反应生成目的物,反应温度先控制在-10℃~10℃之间,滴加苯基二氯化膦;然后再升高到30℃-50℃条件下搅拌反应0.5-7小时。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后处理简便及收率高等优点,非常适合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1139348A
公开(公告)日:2008-03-12
申请号:CN200710133649.0
申请日:2007-09-27
Applicant: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IPC: C07D473/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2-氨基-6-氯嘌呤(1)的合成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先将三氯氧磷在低温下滴入N,N-二甲基甲酰胺配成混合溶液,然后滴入鸟嘌呤(2)的1,2-二氯甲烷中反应得2-二甲氨基甲烯亚胺基-6-氯嘌呤(3);该反应产物(3)滴入水中,分出有机相回收套用,水相用碱金属氢氧化物溶液调pH为3~5,加热反应得2-甲酰氨基-6-氯嘌呤(4)湿品;上述反应产物(4)湿品再在碱金属氢氧化物溶液中进行水解反应,然后用盐酸调节pH值,得2-氨基-6-氯嘌呤(1)粗品,最后纯化得目标产物(1)精品。
-
公开(公告)号:CN106519245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031881.9
申请日:2016-11-22
Applicant: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473 , C08G81/00 , A61K31/80 , C08B37/0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菌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有机硅氧烷的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一种抗菌硅氧烷,是壳聚糖分子上的-OH通过开环反应,将带有双键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接枝到壳聚糖分子上,再在铂催化剂作用下,硅氢加成将壳聚糖分子引入硅氧烷分子链上。本发明制备的硅氧烷具有优良的抗菌抑菌性、生物相容性好、安全无毒、刺激性小、稳定不易变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球菌抑菌率均能达到99%以上;本发明制备方法原料易得、价格低廉、操作方便、工艺简单、反应温和,制备的抗菌硅氧烷在纺织和生物医疗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202093002U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1120016583.9
申请日:2011-01-19
Applicant: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IPC: G01N30/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相色谱制备柱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提高分离效率的制备色谱柱柱头用分配盘,具有盘面和盘体,在盘面上开有供液体流入的沟槽,盘体上开有供液体分流的分流孔,所述的盘面为弧形,沟槽从中心向外扩散呈锥形,分流孔位于沟槽的底部并与沟槽相通。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调整分流孔的数量和孔径大小,有效改善样品在柱头的分配,使样品的分配与抛物线的线型、流型相协调,有效提高制备色谱柱的分离效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