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4384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500668.8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定向能量传输的多负载无线充电系统及方法,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一种将PT对称、能量定向传输、多阶段参数检测相结合的多负载PT‑WPT系统。利用可控电容电路改变发射线圈的固有谐振频率来实现能量在不同接收线圈之间进行选择性传输,因足够大的频率差区分了不同谐振频率的接收线圈间的可工作频率范围,实现了频率隔离,当能量定向传输到某一接收线圈时,其他接收线圈处于休眠状态,此时该负载满足PT对称状态;利用多阶段参数检测和控制电路根据负载的电量变化在多负载之间进行主动性切换,让系统本身具有更高的充电效率和充电安全性,实现高效的能量定向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18944314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075469.1
申请日:2024-08-07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新型线圈结构的多负载宇称时间对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属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发射装置包括可变电容阵列和发射线圈,接收装置1‑3设置在发射线圈的一侧,接收装置4‑6设置在发射线圈的另一侧,接收装置1、4、接收装置2、5、接收装置3、6具有相同结构;发射装置通过可变电容阵列改变发射线圈的固有谐振频率,每个接收装置在任意时刻最多只有一个线圈与发射线圈处于耦合状态;通过改变发射线圈的固有谐振频率,使接收装置不同的线圈处于耦合状态,选择性的让不同的接收线圈获得能量。本发明在PT‑WPT系统的基础上拓展了多负载的数量,并且在各线圈结构下均可以实现具有PT对称传输特性的能量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17478235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422073.5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声子控制光子路由的方法,属于波导量子电动力学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声子控制光子路由的方法,将声子微腔与巨原子相互耦合至双波导体系,其中一个波导采用无限长波导WN,另一个波导采用半无限波导WM,巨原子置于声子微腔中,且巨原子有一个跃迁与两个波导中的光子模式耦合,另一个跃迁与声子微腔的声子模式耦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引入了巨原子与声子微腔耦合模型结构,从而可以有效实现对非共振单光子的路由,同时通过引入半无限波导结构,将入射光子的无限长波导结构改变为半无限长波导,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单光子的路由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581589B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910057332.6
申请日:2019-01-22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单光子偏振转换方法,属于波导量子电动力学领域。针对现有实现单光子偏振转化需要多个原子或腔辅助,继而不得不调控多个耦合参数且存在多个耗散通道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单光子偏振转化方法,它包括将半无限波导与Lambda型三能级系统进行耦合,半无限波导一端为入射端,另一端为反射端,反射端沿半无限波导方向与Lambda型三能级系统的距离定义为a;半无限波导由一维光子晶体或超导传输线体系实现;假设偏振为水平的单光子经入射端发射至半无限波导中,定义θ=ka;若θ=(n+1/2)π,则反射光子变为垂直偏振光,若θ=mπ,则反射光子偏振保持为水平。本发明只需一个Lambda型三能级系统与半无限波导进行耦合,无需多个原子或腔辅助,提高成功率,过程能耗低,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6097307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374573.X
申请日:2016-05-26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7/0006 , G06T2207/30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鱼群算法的圆形工件检测方法,属于计算机信息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对待检测图像进行预处理,获取圆形工件的边缘信息,然后根据待测工件图像的尺寸确定一个三维解空间并初始化人工鱼群,使每条人工鱼随机分布在该解空间中,最后人工鱼群采用自适应视野和步长,通过不断交互并协调行为,在解空间中启发式搜索经过边缘点数目最多的圆,从而得到工件的圆心和半径;本发明与传统霍夫变换检测圆的方法相比,可以实现在参数空间中并行搜索且不需要遍历整个空间,较大地减少了空间和时间开销,也提高了检测的精度,具有快速、准确和鲁棒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88462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63372.8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G02B6/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量子化单光子二极管及其光子频率、透射方向调控方法,其将巨原子置于辅助微腔中,构建一种巨原子与微腔耦合的结构,将辅助微腔与巨原子相互耦合至一维平面波导,波导为光子传输通道,巨原子结构中有一个能级跃迁与波导中的光子模式耦合,另一个能级跃迁与辅助微腔耦合。|e>,|s>和|v>分别表示巨原子的激发态、中间态和基态三个能级;|e>和|s>能级之间的跃迁通过辅助微腔耦合,|s>和|v>能级之间的跃迁通过波导耦合;辅助微腔与能级|s>和|v>之间跃迁无耦合,|e>和|s>之间跃迁与波导无耦合。本发明引入了巨原子与微腔耦合结构,可以有效实现全量子化的频率可调的单光子二极管,同时通过控制耦合系数相位差,可以控制单光子二极管透射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12803614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110283886.5
申请日:2021-03-17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H02J5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接收端等效负电阻PT对称的无线供电系统及控制方法,属于无线电能传输或无线输电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无线供电技术中存在的接收端位置敏感问题,以及发射端负电阻供电模式下PT对称区域小、工作频率不稳定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接收端等效负电阻的PT无线电能供电系统,发射端回路为:逆变器产生的交流电源、电容、发射线圈、以及发射端的内阻损耗依次串联而成;接收端回路为:接收端线圈、接收端电容,接收端损耗内阻和负载串联而成,实现将接收端的等效输入源控制为负电阻‑Rm实现PT对称无线电能传输,在PT对称区域内,耦合腔恒定功率传输,提高系统效率实现大功率能量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12803614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110283886.5
申请日:2021-03-17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H02J5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接收端等效负电阻PT对称的无线供电系统及控制方法,属于无线电能传输或无线输电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无线供电技术中存在的接收端位置敏感问题,以及发射端负电阻供电模式下PT对称区域小、工作频率不稳定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接收端等效负电阻的PT无线电能供电系统,发射端回路为:逆变器产生的交流电源、电容、发射线圈、以及发射端的内阻损耗依次串联而成;接收端回路为:接收端线圈、接收端电容,接收端损耗内阻和负载串联而成,实现将接收端的等效输入源控制为负电阻‑Rm实现PT对称无线电能传输,在PT对称区域内,耦合腔恒定功率传输,提高系统效率实现大功率能量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06097307B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610374573.X
申请日:2016-05-26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鱼群算法的圆形工件检测方法,属于计算机信息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对待检测图像进行预处理,获取圆形工件的边缘信息,然后根据待测工件图像的尺寸确定一个三维解空间并初始化人工鱼群,使每条人工鱼随机分布在该解空间中,最后人工鱼群采用自适应视野和步长,通过不断交互并协调行为,在解空间中启发式搜索经过边缘点数目最多的圆,从而得到工件的圆心和半径;本发明与传统霍夫变换检测圆的方法相比,可以实现在参数空间中并行搜索且不需要遍历整个空间,较大地减少了空间和时间开销,也提高了检测的精度,具有快速、准确和鲁棒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182232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337567.8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多线圈结构的远距离宇称时间对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属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发射装置,中继线圈电路和接收装置,在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之间设置多组中继线圈电路。发射装置在关联参考方向下,全桥逆变器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反向,与电源共同等效为1个负电阻‑RN,谐振电容C1s、C1p和电阻‑RN并联再和电感L1串联构成SP结构。接收装置的谐振电容C5s、C5p和负载RL并联再和电感L5串联构成PS结构。本发明不仅增强了能量传输的过程,还降低了临界耦合条件,让系统可以更容易的工作在强耦合区。此外,在拓扑上采用SP‑PS结构,让PT系统所具有的宽耦合特性得到进一步增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