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80890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015435.3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G01R31/12 , G01R31/382 , G01R31/3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弧诱导电池热失控的实验平台和方法,涉及电池实验领域。本发明的电弧发生单元包括移动电极、待实验电池、直流稳压电源和可调电阻;检测单元包括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图像采集仪;分析单元通过电弧发生单元进行电弧实验,接收检测单元采集的电流数据、电压数据、温度数据和图像数据,记录电池电弧演变过程、分析电池电弧的电特性和热特性和电池热失控的定量化描述。本发明对电池电弧演变过程、分析电池电弧的电特性和热特性和电池热失控的定量化分析,填补了电池系统电弧安全领域的空白,提高了对电池系统电弧演变的认识。
-
公开(公告)号:CN115047223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792534.7
申请日:2022-07-05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G01R1/28 , G01R31/385 , G01R31/12
Abstract: 用于电池的电弧故障发生装置及拉弧和击穿电弧生成方法,属于电弧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电弧发生装置无法模拟电池之间由于连接松动诱发拉弧和击穿电弧的问题。本发明电弧故障发生装置包括底座、水平滑台、升降台、电池夹具、电极夹具、电机、电极、供电电路和控制器;供电电路,用于给电极进行供电。控制器通过电机对水平滑台上的滑块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移动控制,从而带动电极远离或靠近电池的外壳、端盖或极柱;通过电弧故障发生装置可诱发拉弧和击穿电弧的产生。本发明主要用于诱发拉弧和击穿电弧的产生。
-
公开(公告)号:CN11896546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15438.7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G06F30/10 , G06F30/20 , G01R31/385 , G01R31/367 , G06F119/02 , G06F119/08 , G06F119/06 , G06F119/12 , G06F11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等效热源的电弧‑电池耦合仿真方法,涉及电池领域。本发明对电池施加持续的电弧作用,直到电池发生热失控,获取整个电弧实验阶段的电弧电压、电弧电流和电池温度值;根据电弧电压和电弧电流得到电弧作用的等效半径r和等效功率Parc_bat;进行电池绝热热失控实验,记录电池在各时刻的温度和各时刻的电压,搭建电池的几何模型,在电池的极柱处添加电弧的等效热源,在电池极柱处中心添加半径为r的圆形平面,将电弧的等效作用功率施加在所述圆形平面上,施加作用功率时间为实际的电弧作用时间;开展基于热源等效的电弧‑电池耦合仿真,获得电池温度,将仿真得到的电池温度与实际温度进行标定,最终获得电弧‑电池的热失控模型。本发明实现了电弧诱发热失控的的耦合模型的建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