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613927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10610994.4
申请日:2013-11-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K9/04 , C08G73/1007 , C08G73/1071 , C08J5/18 , C08J2379/08 , C08K3/04 , C08L2203/16 , C08L7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酰亚胺/氟化石墨烯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过程包括:使用聚酰亚胺前驱体聚酰胺酸(PAA)为基体,单层的氟化石墨烯为增强体,采用溶液共混法获得含有氟化石墨烯的溶胶,通过流延成膜、静置、消泡最后进行阶梯升温程序使其热亚胺化,从而获得聚酰亚胺/氟化石墨烯复合薄膜。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复合薄膜具有光学性能好、力学性能好、介电常数低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2560453B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210059833.6
申请日:2012-03-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23C20/06
Abstract: 利用石墨烯增强聚酰亚胺树脂碳化制备碳化膜的方法,它涉及碳化膜的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制备碳化膜方法存在碳化温度高、耗能大、碳化周期长、碳化膜碳化率较低及强度低的技术问题。方法:一、将ODA和BTDA加入DMAC中,机械搅拌,得到PAA溶液;二、向PAA溶液中加入石墨烯,原位聚合反应,得到溶液A;三、将溶液A平铺到干净的玻璃板上,然后升温至60℃保温2h,再升温至100℃保温1h,然后升温至200℃保温1h,再升温至300℃保温1h;获得复合薄膜;四、碳化,自然降温至室温;即获得碳化膜。材料力学性能优异,石墨烯加入比例增加,不仅力学性能增加,比电容也增加,适宜于做电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2592749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59822.8
申请日:2012-03-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表面自组装石墨烯/聚酰亚胺透明导电薄膜的方法,它涉及石墨烯/聚酰亚胺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柔性导电薄膜中柔性衬底与沉积层粘附力弱,无机导电层与有机基底不相容的技术问题。方法:一、将氧化石墨分放入N,N-二甲基乙酰胺或N-甲基吡咯烷酮中,超声分散,加入还原剂,还原反应,获得石墨烯有机溶液体系;二、将二酐单体和二胺单体加入N,N-二甲基乙酰胺中,惰性气氛中搅拌,得到PAA溶液;三、将石墨烯有机溶液体系和PAA溶液混合,搅拌,再涂在洁净干燥的玻璃板上,溶剂挥发,固化。本发明制备的石墨烯/聚酰亚胺透明导电薄膜的表面电阻为10~20Ω,在可见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具有良好的光透过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219389A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1110104353.2
申请日:2011-04-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利用氧化石墨烯或其衍生物自组装获得的碳膜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高度有序碳膜的制备方法。解决现有碳膜与基板结合差,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制备过程碳膜厚度难控制的问题。碳膜是以氧化石墨烯或其衍生物为原料,通过自组装成膜得到的。将氧化石墨烯或其衍生物分散至溶剂中得溶液,然后将基板浸入溶液中,在50~100℃的条件下恒温静置组装即可。本发明碳膜表面平整光滑、与基板结合力强,有良好的透光性能和较好的力学性能,模量为80~120GPa,硬度7~9Gpa;碳膜定向有序,沿基板表面取向,厚度为10nm~2μm。制备工艺可控、过程简洁,厚度可控。碳膜在电极材料、电子芯片、太阳能电池、高效催化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613927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310610994.4
申请日:2013-11-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酰亚胺/氟化石墨烯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过程包括:使用聚酰亚胺前驱体聚酰胺酸(PAA)为基体,单层的氟化石墨烯为增强体,采用溶液共混法获得含有氟化石墨烯的溶胶,通过流延成膜、静置、消泡最后进行阶梯升温程序使其热亚胺化,从而获得聚酰亚胺/氟化石墨烯复合薄膜。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复合薄膜具有光学性能好、力学性能好、介电常数低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2592749B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1210059822.8
申请日:2012-03-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表面自组装石墨烯/聚酰亚胺透明导电薄膜的方法,它涉及石墨烯/聚酰亚胺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柔性导电薄膜中柔性衬底与沉积层粘附力弱,无机导电层与有机基底不相容的技术问题。方法:一、将氧化石墨分放入N,N-二甲基乙酰胺或N-甲基吡咯烷酮中,超声分散,加入还原剂,还原反应,获得石墨烯有机溶液体系;二、将二酐单体和二胺单体加入N,N-二甲基乙酰胺中,惰性气氛中搅拌,得到PAA溶液;三、将石墨烯有机溶液体系和PAA溶液混合,搅拌,再涂在洁净干燥的玻璃板上,溶剂挥发,固化。本发明制备的石墨烯/聚酰亚胺透明导电薄膜的表面电阻为10~20Ω,在可见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具有良好的光透过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838106A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210361698.0
申请日:2012-09-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1B31/02
Abstract: 采用碳化硅增强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制备碳膜的方法,它涉及一种制备碳膜的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制备碳膜材料方法存在石墨化温度较高、石墨化困难,及制备的碳膜脆性较大的问题。本方法如下:一、将改性SiC纳米颗粒加入到聚酰胺酸溶液中,得到混合溶液,搅拌均匀后涂覆于玻璃基板,采用梯度升温程序进行固化,降温脱膜,获得SiC/聚酰亚胺复合薄膜;二、采用氮气作保护气体,恒温碳化制备出碳化样品;三、将碳化样品置于石墨化炉中,然后通入氩气,升温至石墨化温度,恒温石墨化后,降温后得到石墨化的碳膜。本方法碳膜的力学性能更为优良,SiC纳米粒子的加入起到了催化石墨化和增韧作用,同时也提高了石墨化程度,有利用碳膜的性能提高和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2850563A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210361699.5
申请日:2012-09-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氨基硅烷化改性碳化硅纳米颗粒增强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方法,它涉及一种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聚酰亚胺薄膜材料力学性能低的技术问题。本方法如下:将的氨基硅烷化改性碳化硅纳米颗粒与聚酰胺酸溶液混合超声分散,获得改性SiC/PAA复合溶液;将改性SiC/PAA复合溶液平铺到玻璃板上,把玻璃板置于真空干燥箱内,采用梯度升温程序曲线进行升温固化,分别在60℃、100℃、200℃及300℃恒温2小时,升温结束后,将玻璃板置于沸水中脱膜,制得氨基硅烷化改性碳化硅纳米颗粒增强聚酰亚胺复合薄膜。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优良,并且随着SiC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力学性能逐渐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560453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210059833.6
申请日:2012-03-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23C20/06
Abstract: 利用石墨烯增强聚酰亚胺树脂碳化制备碳化膜的方法,它涉及碳化膜的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制备碳化膜方法存在碳化温度高、耗能大、碳化周期长、碳化膜碳化率较低及强度低的技术问题。方法:一、将ODA和BTDA加入DMAC中,机械搅拌,得到PAA溶液;二、向PAA溶液中加入石墨烯,原位聚合反应,得到溶液A;步骤三、将溶液A平铺到干净的玻璃板上,然后升温至60℃保温2h,再升温至100℃保温1h,然后升温至200℃保温1h,再升温至300℃保温1h;获得复合薄膜;四、碳化,自然降温至室温;即获得碳化膜。材料力学性能优异,石墨烯加入比例增加,不仅力学性能增加,比电容也增加,适宜于做电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2838106B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210361698.0
申请日:2012-09-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1B31/02
Abstract: 采用碳化硅增强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制备碳膜的方法,它涉及一种制备碳膜的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制备碳膜材料方法存在石墨化温度较高、石墨化困难,及制备的碳膜脆性较大的问题。本方法如下:一、将改性SiC纳米颗粒加入到聚酰胺酸溶液中,得到混合溶液,搅拌均匀后涂覆于玻璃基板,采用梯度升温程序进行固化,降温脱膜,获得SiC/聚酰亚胺复合薄膜;二、采用氮气作保护气体,恒温碳化制备出碳化样品;三、将碳化样品置于石墨化炉中,然后通入氩气,升温至石墨化温度,恒温石墨化后,降温后得到石墨化的碳膜。本方法碳膜的力学性能更为优良,SiC纳米粒子的加入起到了催化石墨化和增韧作用,同时也提高了石墨化程度,有利用碳膜的性能提高和降低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