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位寄存器电路及驱动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835063A

    公开(公告)日:2006-09-20

    申请号:CN200610059170.2

    申请日:2006-03-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C19/00 G11C19/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位寄存器电路及驱动控制装置。所述移位寄存器电路,具备级联连接的多个信号保持电路;上述各信号保持电路具备:输入控制电路,被施加输入信号,取入并保持该输入信号;输出控制电路,被施加第1控制时钟信号,输出与所保持的上述输入信号及上述第1控制时钟信号的定时对应的输出信号;复位控制电路,被施加复位信号,对保持在上述输入控制电路中的上述输入信号的信号电平进行初始化;上述输出信号结束的定时被设定在上述复位信号的施加开始定时之前。

    移位寄存器电路及驱动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835063B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0610059170.2

    申请日:2006-03-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C19/00 G11C19/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位寄存器电路及驱动控制装置。所述移位寄存器电路,具备级联连接的多个信号保持电路;上述各信号保持电路具备:输入控制电路,被施加输入信号,取入并保持该输入信号;输出控制电路,被施加第1控制时钟信号,输出与所保持的上述输入信号及上述第1控制时钟信号的定时对应的输出信号;复位控制电路,被施加复位信号,对保持在上述输入控制电路中的上述输入信号的信号电平进行初始化;上述输出信号结束的定时被设定在上述复位信号的施加开始定时之前。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41567C

    公开(公告)日:2009-09-16

    申请号:CN200510082365.4

    申请日:2005-06-20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显示基于显示数据的图像信息,其特征在于至少具备:显示面板,包括设置成相互垂直的多条信号线和多条扫描线、以及布置在该多条信号线和多条扫描线的各交点附近的具有电流控制型发光元件的多个显示像素;扫描驱动电路,在上述多条扫描线上分别施加扫描信号,而将连接在上述扫描线上的上述显示像素设定为选择状态;信号驱动电路,生成基于上述显示数据的亮度等级成分的等级电流,经上述多条信号线的各条信号线,提供给由上述扫描驱动电路设定为上述选择状态的上述显示像素;预充电电路,对上述多条信号线分别施加预充电电压,而将附随于上述各信号线的电容成分设定为预定的充电状态;以及动作控制电路,通过上述预充电电路将上述电容成分设定为预定的充电状态时,进行控制以便将上述发光元件设定为非发光状态。

    光传感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517746A

    公开(公告)日:2009-08-26

    申请号:CN200780035143.4

    申请日:2007-12-14

    Abstract: 一种光传感器,包括具有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的用于光电转换的半导体薄膜(5)。源电极(9)沿所述半导体薄膜(5)的纵向延伸,并且具有与所述半导体薄膜(5)的第一侧部重叠的侧边部分(9b,9c),漏电极(10)沿所述纵向延伸,并且具有与所述半导体薄膜(5)的第二侧部重叠的侧边部分(10b,10c)。源电极和漏电极(9,10)的侧边部分(9b,9c,10b,10c)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突出部分(9b,10b)和形成于所述突出部分(9b,10b)之间的缺口部分(9c,10c),其中,所述突出部分沿所述纵向布置,并且与所述半导体薄膜(5)重叠。在所述半导体薄膜(5)与所述源和漏电极(9,10)的侧边部分(9b,9c,10b,10c)的至少其中之一的突出部分(9b,10b)之间形成欧姆接触层(7,8)。

    薄膜晶体管面板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943039B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0680000175.6

    申请日:2006-02-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69 H01L27/1225 H01L27/124

    Abstract: 一种薄膜晶体管面板,包括:透明基板(1);由光阻导电材料制成且形成在所述透明基板(1)上的扫描线(2);垂直于所述扫描线(2)形成在所述透明基板(1)上且由光阻导电材料制成的数据线(3);薄膜晶体管(5),每个都具有连接于所述扫描线(2)之一的透明栅极(11)、连接于所述数据线(3)之一的透明漏极(16)、透明源极(15)以及透明半导体薄膜(13);以及连接于所述薄膜晶体管(5)的透明像素电极(4),其中,每个像素电极(4)被形成为覆盖每个所述薄膜晶体管(5)的所述栅极(11)的至少一部分。

    薄膜晶体管面板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43039A

    公开(公告)日:2007-04-04

    申请号:CN200680000175.6

    申请日:2006-02-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69 H01L27/1225 H01L27/124

    Abstract: 一种薄膜晶体管面板,包括:透明基板(1);由光阻导电材料制成且形成在所述透明基板(1)上的扫描线(2);垂直于所述扫描线(2)形成在所述透明基板(1)上且由光阻导电材料制成的数据线(3);薄膜晶体管(5),每个都具有连接于所述扫描线(2)之一的透明栅极(11)、连接于所述数据线(3)之一的透明漏极(16)、透明源极(15)以及透明半导体薄膜(13);以及连接于所述薄膜晶体管(5)的透明像素电极(4),其中,每个像素电极(4)被形成为覆盖每个所述薄膜晶体管(5)的所述栅极(11)的至少一部分。

    光传感器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517746B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0780035143.4

    申请日:2007-12-14

    Abstract: 一种光传感器,包括具有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的用于光电转换的半导体薄膜(5)。源电极(9)沿所述半导体薄膜(5)的纵向延伸,并且具有与所述半导体薄膜(5)的第一侧部重叠的侧边部分(9b,9c),漏电极(10)沿所述纵向延伸,并且具有与所述半导体薄膜(5)的第二侧部重叠的侧边部分(10b,10c)。源电极和漏电极(9,10)的侧边部分(9b,9c,10b,10c)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突出部分(9b,10b)和形成于所述突出部分(9b,10b)之间的缺口部分(9c,10c),其中,所述突出部分沿所述纵向布置,并且与所述半导体薄膜(5)重叠。在所述半导体薄膜(5)与所述源和漏电极(9,10)的侧边部分(9b,9c,10b,10c)的至少其中之一的突出部分(9b,10b)之间形成欧姆接触层(7,8)。

    薄膜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032027B

    公开(公告)日:2010-10-13

    申请号:CN200580029649.5

    申请日:2005-09-02

    Abstract: 本发明的薄膜晶体管包括半导体薄膜(8);形成在半导体薄膜(8)的一个表面上的栅极绝缘膜(7);形成为通过栅极绝缘膜(7)与半导体薄膜(8)相对的栅电极(6);电连接到半导体薄膜(8)的源电极(15)和漏电极(16);源极区;漏极区;以及沟道区。该薄膜晶体管还包括绝缘膜(9),其形成在至少对应于半导体薄膜(8)的源极区和漏极区的外围部分上,并且具有通过其使源极区和漏极区中的每一个的至少一部分暴露的接触孔(10、11),其中源电极(15)和漏电极(16)通过接触孔(10、11)连接到半导体薄膜(8)。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