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增强重组竹生产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04802230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510229089.3

    申请日:2015-05-05

    Abstract: 一种预应力增强重组竹生产模具,包括U形模体(1)、封顶板(2)、销栓(3)、支撑肋(4)、底板征在于,U形模体(1)的截面为U形,其底面置于底板(5)之上,与底板(5)之间可拆分,一对U形张拉支座(6)对称设于U形模体(1)的两端,并支撑于U形模体(1)的端面及支撑肋(4),预应力筋(13)沿着纵向设置于重组竹(14)内部,张拉后通过锚具锚固于锚垫板(8),在重组竹压制过程中,预应力筋、锚具随着锚垫板沿着锚垫板与滚轴的接触面上下移动。本发明实现了预应力增强重组竹构件的生产,解决了普通重组竹受弯构件所存在的刚度小、挠度大、受拉竹材纤维过早断裂等技术问题。(5)、U形张拉支座(6)、滚轴(7)、锚垫板(8),其特

    一种预应力增强重组竹生产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04802230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10229089.3

    申请日:2015-05-05

    Abstract: 一种预应力增强重组竹生产模具,包括U形模体(1)、封顶板(2)、销栓(3)、支撑肋(4)、底板(5)、U形张拉支座(6)、滚轴(7)、锚垫板(8),其特征在于,U形模体(1)的截面为U形,其底面置于底板(5)之上,与底板(5)之间可拆分,一对U形张拉支座(6)对称设于U形模体(1)的两端,并支撑于U形模体(1)的端面及支撑肋(4),预应力筋(13)沿着纵向设置于重组竹(14)内部,张拉后通过锚具(9)锚固于锚垫板(8),在重组竹压制过程中,预应力筋、锚具随着锚垫板沿着锚垫板与滚轴的接触面上下移动。本发明实现了预应力增强重组竹构件的生产,解决了普通重组竹受弯构件所存在的刚度小、挠度大、受拉竹材纤维过早断裂等技术问题。

    一种装配式竹‑加气混凝土组合结构及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39666B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510644170.8

    申请日:2015-09-29

    Abstract: 一种装配式竹‑加气混凝土组合结构,由预制加气混凝土板(1)、竹梁(2)、开孔金属板(3)、粘结胶(4)和填孔材料(5)共同构成,预制加气混凝土板(1)位于竹梁(2)的上方,二者轴线平行,长度相同,前者的底面与后者的顶面紧密相连,预制加气混凝土板(1)、竹梁(2)通过开孔金属板(3)、粘结胶(4)和填孔材料(5)形成为一体。本发明解决了竹结构抗弯刚度低,跨越能力不足等缺陷,具有重量轻、隔声好、隔热好、抗震性能好的综合优点,在实施方法上,安装过程有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可应用于土木建筑结构领域。

    一种桥梁高空作业平台及其搭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98840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410125407.7

    申请日:2014-03-31

    Abstract: 一种桥梁高空作业平台,包括桥梁墩台(1)、桥梁护栏(2)、吊索(3)、横向钢管(4)、纵向钢管(5)、斜向钢管(6)、局部加强件(7)、编织网(8)、脚手板(9)。吊索(3)从横向钢管(4)的内部连续穿过,两端与桥梁护栏(2)固定连接,在横向钢管(4)的两端设置有局部加强件(7),吊索(3)及横向钢管(4)垂直于桥梁纵向,沿着桥梁纵向间隔布置,纵向钢管(5)、斜向钢管(6)分别与横向钢管(4)垂直和斜向交叉布置,编织网(8)满设并绑扎固定于吊索(3)及横向钢管(4)的内侧,编织网(8)与吊索(3)及横向钢管(4)共同形成密闭的高空作业平台。本发明结构简单,稳定可靠,使用经济,自重轻,工作面积大,便于多工作面同步施工,搭拆方便,无需大型机械,为高空桥梁检测与加固提供了简单有效的工作平台。

    一种复合加固木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52182B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610463533.2

    申请日:2016-06-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领域,公开了一种复合加固木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木梁(1)的底部粘贴纤维布(3)、设置垫层(5)、粘贴竹板(2)、旋进圆形销栓(6),实现对木梁(1)的复合加固。在本发明中,利用竹板(1)作为加固材料,同时机械锚固纤维布(3);利用销栓(6)与竹板(2)、木梁(1)化学融合,加强竹板(2)、纤维布(3)与木梁(1)的粘结效果;设置内嵌固体填充物(51)的垫层(5)保证竹板(2)与木梁(1)间的环氧树脂胶(4)厚度。本发明降低了木梁受弯过程中因粘结层失效而过早破坏的概率,采用两种低碳环保型材料加固木梁,充分发挥两种材料各自优势,提高了木梁承载能力,实现古建筑木结构修旧如旧的原始风貌。

    一种复合加固木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52182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463533.2

    申请日:2016-06-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领域,公开了一种复合加固木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木梁(1)的底部粘贴纤维布(3)、设置垫层(5)、粘贴竹板(2)、旋进圆形销栓(6),实现对木梁(1)的复合加固。在本发明中,利用竹板(1)作为加固材料,同时机械锚固纤维布(3);利用销栓(6)与竹板(2)、木梁(1)化学融合,加强竹板(2)、纤维布(3)与木梁(1)的粘结效果;设置内嵌固体填充物(51)的垫层(5)保证竹板(2)与木梁(1)间的环氧树脂胶(4)厚度。本发明降低了木梁受弯过程中因粘结层失效而过早破坏的概率,采用两种低碳环保型材料加固木梁,充分发挥两种材料各自优势,提高了木梁承载能力,实现古建筑木结构修旧如旧的原始风貌。

    一种装配式竹-加气混凝土组合结构及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39666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644170.8

    申请日:2015-09-29

    Abstract: 一种装配式竹-加气混凝土组合结构,由预制加气混凝土板(1)、竹梁(2)、开孔金属板(3)、粘结胶(4)和填孔材料(5)共同构成,预制加气混凝土板(1)位于竹梁(2)的上方,二者轴线平行,长度相同,前者的底面与后者的顶面紧密相连,预制加气混凝土板(1)、竹梁(2)通过开孔金属板(3)、粘结胶(4)和填孔材料(5)形成为一体。本发明解决了竹结构抗弯刚度低,跨越能力不足等缺陷,具有重量轻、隔声好、隔热好、抗震性能好的综合优点,在实施方法上,安装过程有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可应用于土木建筑结构领域。

    一种桥梁高空作业平台及其搭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98840B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410125407.7

    申请日:2014-03-31

    Abstract: 一种桥梁高空作业平台,包括桥梁墩台(1)、桥梁护栏(2)、吊索(3)、横向钢管(4)、纵向钢管(5)、斜向钢管(6)、局部加强件(7)、编织网(8)、脚手板(9)。吊索(3)从横向钢管(4)的内部连续穿过,两端与桥梁护栏(2)固定连接,在横向钢管(4)的两端设置有局部加强件(7),吊索(3)及横向钢管(4)垂直于桥梁纵向,沿着桥梁纵向间隔布置,纵向钢管(5)、斜向钢管(6)分别与横向钢管(4)垂直和斜向交叉布置,编织网(8)满设并绑扎固定于吊索(3)及横向钢管(4)的内侧,编织网(8)与吊索(3)及横向钢管(4)共同形成密闭的高空作业平台。本发明结构简单,稳定可靠,使用经济,自重轻,工作面积大,便于多工作面同步施工,搭拆方便,无需大型机械,为高空桥梁检测与加固提供了简单有效的工作平台。

    一种竹-加气混凝土组合梁

    公开(公告)号:CN204983396U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20775142.5

    申请日:2015-09-29

    Abstract: 一种竹-加气混凝土组合梁,由预制加气混凝土板(1)、竹梁(2)、开孔金属板(3)、粘结胶(4)和填孔材料(5)共同构成,预制加气混凝土板(1)位于竹梁(2)的上方,二者轴线平行,长度相同,前者的底面与后者的顶面紧密相连,预制加气混凝土板(1)、竹梁(2)通过开孔金属板(3)、粘结胶(4)和填孔材料(5)形成为一体。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竹结构抗弯刚度低,跨越能力不足等缺陷,具有重量轻、隔声好、隔热好、抗震性能好的综合优点,可应用于土木建筑结构领域。

    一种检测与加固既有桥梁的高空脚手架

    公开(公告)号:CN203768822U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20151098.6

    申请日:2014-03-31

    Abstract: 一种检测与加固既有桥梁的高空脚手架,包括桥梁墩台(1)、桥梁护栏(2)、吊索(3)、横向钢管(4)、纵向钢管(5)、斜向钢管(6)、局部加强件(7)、编织网(8)、脚手板(9)。吊索(3)从横向钢管(4)的内部连续穿过,两端与桥梁护栏(2)固定连接,在横向钢管(4)的两端设置有局部加强件(7),吊索(3)及横向钢管(4)垂直于桥梁纵向,沿着桥梁纵向间隔布置,纵向钢管(5)、斜向钢管(6)分别与横向钢管(4)垂直和斜向交叉布置,编织网(8)满设并绑扎固定于吊索(3)及横向钢管(4)的内侧,编织网(8)与吊索(3)及横向钢管(4)共同形成密闭的高空脚手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定可靠,使用经济,自重轻,工作面积大,便于多工作面同步施工,搭拆方便,无需大型机械,为高空桥梁检测与加固提供了简单有效的工作平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