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氧化石墨烯改性沥青混合料自修复性能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62090B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011087419.7

    申请日:2020-10-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氧化石墨烯改性沥青混合料自修复性能评价方法,属于沥青路面自修复技术领域,解决目前传统沥青混合料自修复效率低,且加热自修复评价体系难以揭示沥青混合料的自修复行为随化学成分和温度梯度分布变化规律的问题。本发明首先将纳米氧化石墨烯改性后的沥青混合料制成半圆柱体试件;然后基于温度梯度分布特性将半圆弯曲破坏后的试件分别用微波和感应加热方式进行加热自修复;最后基于宏微观两个层面采用不同自修复指标来评价沥青混合料自修复性能,确定纳米氧化石墨烯的最佳掺量和最优自修复加热方式。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提高沥青路面自修复性能,节约路面养护人力物力资源,提高沥青路面使用寿命,促进沥青路面可持续发展建设。

    一种用于沥青改性的纳米氧化石墨烯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77643B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010860397.7

    申请日:2020-08-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沥青改性的纳米氧化石墨烯制备方法,属于沥青材料技术领域,解决目前制备的纳米氧化石墨烯产生边缘型缺陷、自发团聚、难以均匀分散在沥青中、沥青改性效果较差等问题。本发明首先将石墨初步氧化,再将氧化石墨剥离成纳米氧化石墨烯,然后通过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对纳米氧化石墨烯进行插层处理,并分析在CTAB插层阶段纳米氧化石墨烯层间距的变化情况,确定CTAB的最佳掺量,最后分析纳米氧化石墨烯在沥青中的分散性,确定纳米氧化石墨烯的合理掺量,提高沥青改性效果。本发明制备的纳米氧化石墨烯可用于沥青改性,并且能够均匀分散在沥青中,提高沥青的力学性能、抗老化性能和耐久性,对提高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沥青路面用多孔温拌剂负载复合纳米阻燃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62492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860396.2

    申请日:2020-08-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沥青路面用多孔温拌剂负载复合纳米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属于沥青阻燃技术领域,解决了温拌剂和阻燃剂分别掺加导致施工工艺繁琐、在沥青混合料中易团聚、分散不均匀、难以充分发挥阻燃剂效用的问题。首先根据沥青四组分的热分解温度梯度分布特征优选纳米阻燃剂制备复合纳米阻燃剂;然后将阻燃剂和沸石温拌剂加入真空加热滚筒箱体,通过箱体的真空抽气孔连接循环水式真空泵,使沸石温拌剂内部孔隙中的空气溢出,利用电加热器维持吸附所需要的热环境;最后打开连接箱体的电机,使沸石温拌剂与阻燃剂吸附充分,制得沥青路面用阻燃型温拌剂。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实现对沥青的温拌以及阻燃抑烟效果,改善隧道施工环境,提高隧道安全性能。

    一种基于螺栓连接的竹(木)-钢组合箱梁

    公开(公告)号:CN108035487A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810071952.0

    申请日:2018-0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螺栓连接的竹(木)——钢组合箱梁,包括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连接螺栓;所述的上部结构包括上翼缘和腹板;上翼缘和腹板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的下部结构和腹板通过安装槽,用螺栓连接固定。本发明的竹(木)钢组合箱梁,结构简单,安装工艺简单,不需要专业技术安装从业人员,可降低施工成本;组合箱梁可以充分利用各组成部分的不同材料力学性能,有较高的抗弯承载能力和刚度,其强度利用率远大于竹(木)梁;基于螺栓连接的机械连接可以简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安全环保,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安装后没有任何有害物质释放。

    纳米氧化石墨烯改性沥青制备及抗老化性能评价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79936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087504.3

    申请日:2020-10-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氧化石墨烯改性沥青制备及抗老化性能评价的方法,属于沥青老化技术领域,解决目前多采用有机改性剂和零维或一维的无机改性剂,很少采用二维纳米氧化石墨烯改性沥青,且宏观性能评价方法难以揭示纳米氧化石墨烯与沥青界面作用状况的问题。本发明旨在从分子层面上介绍纳米氧化石墨烯改性沥青制备及抗老化性能评价的方法,首先制备纳米氧化石墨烯改性沥青并进行性能及微观结构表征,然后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纳米氧化石墨烯与沥青之间的作用,从而揭示纳米氧化石墨烯对沥青抗老化性能的改性机制,确定纳米氧化石墨烯最佳掺量。本发明对于揭示纳米氧化石墨烯与沥青界面作用状况、提高沥青路面抗老化性能和使用寿命都具有现实意义。

    一种阻燃型温拌剂对沥青混合料热分解的协同抑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25562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840066.7

    申请日:2020-08-19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阻燃型温拌剂对沥青混合料热分解的协同抑制方法,属于沥青路面火灾安全技术领域,解决目前复合阻燃剂各成分协同阻燃效果较差、难以抑制热分解全过程、难以准确分析阻燃型温拌剂对沥青混合料阻燃、抑烟的协同抑制作用。本发明首先制备纳米复合阻燃剂,并利用真空吸附法将纳米复合阻燃剂和沸石温拌剂真空吸附制备阻燃型温拌剂,然后制备普通沥青混合料和阻燃型温拌沥青混合料,采用锥形量热仪试验比较两种沥青混合料的燃烧行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分析沥青混合料热解后残留物的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实现温拌沥青混合料在升温过程有复合阻燃剂各成分依次分解发挥阻燃、抑烟作用,起到协同阻燃、抑烟作用。

    纳米氧化石墨烯改性沥青混合料自修复性能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62090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1087419.7

    申请日:2020-10-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氧化石墨烯改性沥青混合料自修复性能评价方法,属于沥青路面自修复技术领域,解决目前传统沥青混合料自修复效率低,且加热自修复评价体系难以揭示沥青混合料的自修复行为随化学成分和温度梯度分布变化规律的问题。本发明首先将纳米氧化石墨烯改性后的沥青混合料制成半圆柱体试件;然后基于温度梯度分布特性将半圆弯曲破坏后的试件分别用微波和感应加热方式进行加热自修复;最后基于宏微观两个层面采用不同自修复指标来评价沥青混合料自修复性能,确定纳米氧化石墨烯的最佳掺量和最优自修复加热方式。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提高沥青路面自修复性能,节约路面养护人力物力资源,提高沥青路面使用寿命,促进沥青路面可持续发展建设。

    纳米氧化石墨烯改性沥青混合料制备及电热性能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83321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840069.0

    申请日:2020-08-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氧化石墨烯改性沥青混合料制备及电热性能评价方法,属于沥青混合料电热技术领域,解决目前很少采用具有层状结构的二维纳米氧化石墨烯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电热性能,测试时的接触电阻以及运营时的车辆荷载对沥青混合料电阻率存在影响的问题。本发明首先将纳米氧化石墨烯改性沥青混合料制成马歇尔试件,将带有石墨粉的铜电极运用于二电极法中测试试件的电阻率及通电升温效率,然后对试件施加压缩荷载来模拟车辆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电阻率的变化情况,并评价纳米氧化石墨烯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确定纳米氧化石墨烯的最佳掺量,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电热性能和力学性能,有助于实现沥青路面多功能应用的开发。

    一种用于沥青改性的纳米氧化石墨烯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77643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860397.7

    申请日:2020-08-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沥青改性的纳米氧化石墨烯制备方法,属于沥青材料技术领域,解决目前制备的纳米氧化石墨烯产生边缘型缺陷、自发团聚、难以均匀分散在沥青中、沥青改性效果较差等问题。本发明首先将石墨初步氧化,再将氧化石墨剥离成纳米氧化石墨烯,然后通过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对纳米氧化石墨烯进行插层处理,并分析在CTAB插层阶段纳米氧化石墨烯层间距的变化情况,确定CTAB的最佳掺量,最后分析纳米氧化石墨烯在沥青中的分散性,确定纳米氧化石墨烯的合理掺量,提高沥青改性效果。本发明制备的纳米氧化石墨烯可用于沥青改性,并且能够均匀分散在沥青中,提高沥青的力学性能、抗老化性能和耐久性,对提高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种带预应力增强箱梁的装配式竹空心框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8650255U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820124782.3

    申请日:2018-01-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带预应力增强箱梁的装配式竹空心框架结构,其结构包括L型框架节点A、T型框架节点B、十字型框架节点C、一字型框架节点D、箱梁构件1、空心柱构件z、预应力钢绞线y、a节点装置、b节点装置、c节点装置。优点:1)采用装配式竹空心框架结构,安装工艺简单,并且不产生污染,节能环保;2)选用带预应力增强箱梁的框架结构,提高梁构件承载力和强度利用率,提高框架整体刚度;3)采用外包式耗能节点装置,减轻节点自重,降低安装难度,提高结构抗震性能;4)构件采用高强纤维质速生(生长期3~5年)竹材,响应国家节材代木的号召,节约资源。(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