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78487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768382.8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河源分中心 ,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季稻区不同品种水稻混作的稻鱼鸭综合种养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稻田改造与鸭棚搭建,水稻选种、育秧和移栽,鱼苗选择和搭配比例以及鸭苗的投放和田间管理等。通过在田块内搭建鸭棚和开挖鱼沟的方式,选用适宜的鱼类品种及其投放量和搭配比例,将水稻、鱼类和鸭类三种不同类型的生物同时种养在同一空间内进行综合立体生态种养,增加物种多样性,有效解决了目前稻鱼综合种养和稻鸭综合种养的资源综合利用较低的问题,提高了立体生态稻田种养模式的资源综合利用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增加水产产量,提高农民收入。且人工成本少,易于推广,尤其适合广东省粤东和粤北地区。
-
公开(公告)号:CN117716956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410130897.3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A01G22/22 , A01G24/10 , C09K17/02 , C09K10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稳产减磷并提高水稻磷吸收与利用效率的方法,属于水稻种植技术领域。该方法是利用入侵植物薇甘菊制备生物炭,育秧时将薇甘菊生物炭添加至水稻育秧基质或育秧营养土中,并在移栽时随水稻一同移栽至大田,利用薇甘菊生物炭疏松多孔的结构,将土壤中的磷吸附至土壤根系周围,同时将杂交稻与常规稻混播,利用其根系形态的差异增加水稻根系的吸收范围,能有效提高水稻对磷肥的吸收利用效率,不仅操作简便,同时将入侵植物薇甘菊进行了资源化利用,且相较于直接向土壤中添加生物炭的方式而言大幅度降低了生物炭用量,减小了制备生物炭的能源消耗,在稳产的同时降低磷肥投入,减小化肥对环境危害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7716955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768392.1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河源分中心 , 华南农业大学
IPC: A01G22/22 , A01G22/00 , A01G18/00 , A01G18/20 , A01K61/10 , A23K10/37 , A23K50/80 , C05F5/00 , C05F1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水稻复合种养的稻田资源高效利用的方法,涉及农业循环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开挖鱼沟,水稻和油菜种植,鱼苗的选择和投放以及食用菌基质制备和平菇种植。利用稻谷和油菜籽加工的副产物米糠和菜籽饼作为鱼料的主要成分为鱼类提供食物,同时将水稻和油菜秸秆按适宜的比例制作成食用菌基质培养平菇,最后将剩余菌渣通过最佳发酵方式将其发酵成有机肥再施用于稻田中,不仅充分利用了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土壤质量,在水稻生产的同时增加了鱼类水产和食用菌的收益,还减少了化肥使用,减少面源污染排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户收益。
-
公开(公告)号:CN117561942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768386.6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河源分中心 ,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丝苗米水稻病虫害生态防控技术,涉及生态农业种植领域。该技术包括选用抗性互补的水稻品种按适宜的搭配比例混播、在田块周围轮作玉米和大蒜以及冬种绿肥在春季翻埋沤制,通过增加稻田内遗传多样性和绿肥沤制时产生的热量和有机酸抑制土传病原菌的繁殖和生长,有效降低了稻田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了土壤中的营养含量,不仅可以起到改良土壤、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的作用,同时还能降低稻田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生产成本并保证水稻的高产稳产。
-
公开(公告)号:CN222510102U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21153295.1
申请日:2024-05-24
Applicant: 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河源分中心 , 华南农业大学
IPC: A01K67/3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防治薇甘菊的颈盲蝽释放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分隔板,以将箱体内的空间分隔成释放养殖室、驱动室、第一储液室和第二储液室;释放养殖室的顶部具有进口和照明部件,释放养殖室的侧部具有多个释放孔,以及其内部具有喷杆和保湿部件,喷杆通过管路与第二储液室流体连通;驱动室包括泵体和电源,泵体与电源电路连接;第一储液室具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第二储液室具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当需要引诱颈盲蝽返回释放养殖室时,通过喷杆喷出引诱剂,同时调节照明部件和保湿部件以保持释放养殖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吸引颈盲蝽通过释放孔返回进行繁殖停留,实现自给自足,提高防治效果,并降低防治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22485868U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21153292.8
申请日:2024-05-24
Applicant: 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河源分中心 ,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草地贪夜蛾的诱捕装置,包括第一诱捕机构和滑动套装在第一诱捕机构顶部的第二诱捕机构;第一诱捕机构包括中空的第一筒体,第一筒体的侧部具有进入口,进入口处安装有单向进虫组件,第一筒体的内部具有托盘,托盘内装载有引诱剂;第二诱捕机构包括中空的第二筒体,第二筒体的顶部具有诱捕灯具,第二筒体的底部具有电虫网,其中,当草地贪夜蛾被引诱剂吸引单向进入第一筒体后,再通过诱捕灯具吸引至第二筒体附近并触碰到电虫网,以被电击消灭。不仅有效提升了对草地贪夜蛾的诱捕效果,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通过滑动套装允许第二筒体收纳于第一筒体内,还解决传统诱捕装置因固化安装而缺乏便携性的问题,能够移动和收纳,方便实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