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混凝土柱的纤维增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75270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680672.5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构件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钢管混凝土柱的纤维增强方法,包括S1、将外钢管竖向固定到施工位置后,将内纤维复合管吊入到外钢管内;S2、在外钢管和内纤维复合管之间的空隙中灌入混凝土,形成外混凝土层;S3、将若干节段料石从下到上依次堆叠吊入至内纤维复合管内并通过井字箍进行固定;S4、在内纤维复合管与节段料石之间灌入混凝土至与位于顶部的节段料石的高度齐平,形成内混凝土层。本发明通过利用纤维复合材料来提高传统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

    一种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41757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535733.9

    申请日:2024-04-30

    Abstract: 一种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装置,包括内约束装置、外约束装置及安装于内约束装置和外约束装置之间的耗能装置。强震过后,该支撑装置的损伤集中于耗能装置,内约束装置和外约束装置保持无损,有利于降低支撑装置在震后的修复成本。另外,本支撑装置实现了第一耗能芯板和第二耗能芯板之间的串联受力关系,使支撑的极限变形能力和超低周疲劳性能显著提升,进而将本发明所提出的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与自复位支撑联合应用于框架结构中,可以实现支撑强震后无需更换,结构可以保持正常使用功能,从而降低震后经济损失。

    一种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内部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39813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940295.4

    申请日:2024-07-15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钢管混凝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内部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内部结构包括:所述组合柱结构由一个外部的钢管构成,所述钢管的直径与壁厚之比介于40至55之间。钢管内部被混凝土完全填充;在所述钢管内部的混凝土中嵌入有整体骨架,所述整体骨架包括:螺旋箍筋与架立在其内部的4个纵筋以及柱状核心,所述柱状核心由多个横截面一致的石材节段组成,所述石材节段依次堆叠并沿着钢管的轴线排列,每个所述石材节段的接触面都与相邻所述石材节段对接,并通过架立在所述石材节段的截面中部的4个纵筋与石材定位箍焊接固定。

    一种应力-应变本构测试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9223757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746271.1

    申请日:2024-12-02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力‑应变本构测试结构,涉及混凝土力学性能测试的技术领域,其用于测试中心填充有内填料石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包括有第一钢管、第二钢管、第三钢管、穿轴式力传感器、圆形力传感器用于测试中心内填料石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其通过个钢管的连接设置,保证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内各部件同时受力且轴向变形量相同,并在混凝土上设置穿轴式力传感器,以及在内填料石上设置圆形力传感器,可分别直接精确的测得钢管混凝土组合柱中混凝土以及料石所承担的荷载‑位移曲线,解决了传统试验方法只能获得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整体荷载‑位移关系的不足。

    一种应力-应变本构测试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9223757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746271.1

    申请日:2024-12-02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力‑应变本构测试结构,涉及混凝土力学性能测试的技术领域,其用于测试中心填充有内填料石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包括有第一钢管、第二钢管、第三钢管、穿轴式力传感器、圆形力传感器用于测试中心内填料石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其通过个钢管的连接设置,保证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内各部件同时受力且轴向变形量相同,并在混凝土上设置穿轴式力传感器,以及在内填料石上设置圆形力传感器,可分别直接精确的测得钢管混凝土组合柱中混凝土以及料石所承担的荷载‑位移曲线,解决了传统试验方法只能获得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整体荷载‑位移关系的不足。

    一种纤维增强的钢管混凝土柱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09214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616471.9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纤维增强的钢管混凝土柱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钢管,钢管内设置有若干个网笼组件,每个网笼组件内设置有石材;钢管与网笼组件以及网笼组件与石材之间分别留有间隙,间隙内浇筑有混凝土;网笼组件包括纤维网,纤维网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连接部,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与钢管的内壁固定连接;纤维网的底部设置有限位部,限位部与石材的底部可拆卸连接;钢管的内径大于纤维网的外径,纤维网的内径大于石材的外径。本发明能够将废弃石材进行二次加工重新利用,即降低了制作成本又避免了资源浪费;并通过网笼组件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抗破碎、抗冲击性能,增强混凝土的韧性和耐磨性。

    一种变形增强型装配式双屈服点屈曲约束支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309163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535734.3

    申请日:2024-04-30

    Abstract: 一种变形增强型装配式双屈服点屈曲约束支撑装置,包括内约束装置、外约束装置及安装于内约束装置和外约束装置之间的耗能装置。强震过后,该支撑装置的损伤集中于耗能装置,内约束装置和外约束装置保持无损,有利于降低支撑装置在震后的修复成本。另外,本支撑装置具有双阶受力特性,即在外力载荷下,第一耗能芯板和第二耗能芯板先后进入屈服阶段,实现对结构强震下变形模式的自适应控制,抑制结构的薄弱层效应和震后残余位移响应。此外,本发明通过特殊构造实现了第一耗能芯板和第二耗能芯板之间的串联受力关系,与现有双屈服点屈曲约束支撑相比,本发明可以使支撑极限变形能力和超低周疲劳性能显著提升。

    一种装配式自复位双阶耗能支撑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22130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550459.9

    申请日:2024-11-01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自复位双阶耗能支撑,主要包括位于内约束管和外约束管之间的第一耗能钢板组和第二耗能钢板组,第二耗能钢板组一端开有长圆孔,以实现分阶段耗能机制。一组预应力筋锚固于内约束管和外约束管两端的端板上,可以为支撑提供复位能力。本发明具有双阶段耗能特性,可以使结构适应不同强度等级的地震作用,并且能够有效降低结构在强震下的薄弱层效应,提高抗倒塌能力。本发明具有良好的复位能力,可以使结构在震后具有低残余位移响应,大幅提升结构正常使用功能的恢复速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