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654293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214456.3
申请日:2016-12-2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652 , H01M4/8657 , H01M4/88 , H01M8/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新型阴极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利用同种LCN粉体在不同温度下成相物理化学性能的不同,设计出一种新型的阴极接触层,充分发挥粗粉和细粉各自的优势,使得阴极接触层具有良好的热循环稳定性。以粗细粉组合为阴极接触层的单电池性能每次热循环的平均衰减率为0.46%,远小于标准值1%。具有新型阴极接触层的单电池在热循环稳定性上要好于传统的纯粗粉和纯细粉阴极接触层的单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6699136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11225683.6
申请日:2016-12-2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
IPC: C04B35/10 , C04B35/622 , C04B35/626 , C04B35/632 , C04B35/6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35/10 , C04B35/622 , C04B35/6261 , C04B35/6264 , C04B35/632 , C04B35/6342 , C04B2235/36 , C04B2235/3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封材料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溶剂、分散剂与粉剂混合球磨12h之后,加入粘结剂、增塑剂和除泡剂混合后使用中球磨3h后再次加入一定量的溶剂继续球磨24h,然后真空除气,使用精密流延机流延形成素胚,静置晾干既得所述密封材料。通过密封材料的成分设计和结构调控,将软化温度相对较低的DT4玻璃添加到Al2O3基密封材料中,使熔融的玻璃填充至Al2O3的骨架,构成陶瓷基复合密封材料。在保持密封材料结构强度的基础上有效改善了其密封性能,提供了一种SOFC密封材料的结构复合技术并且有助于实现高性能SOFC密封材料的制作和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8706903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857703.X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1N2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境可控的抗Cr挥发合金测试评估装置,用于解决现有评估抗Cr挥发合金材料的方法较为复杂的问题。本发明的水汽发生装置内设有温度控制单元,可以通过对温度的调节从而控制水蒸汽的含量,模拟不同湿度的服役环境;在测试时,氧化铬块体中的Cr挥发成气态,沉积到待测样品上,并影响待测样品输出的电导率信号,变化的电导率信号被信号收集单元记录,不同电导弛豫时间变化情况对应着不同合金材料的Cr挥发特性。由此可见,本测试装置可以改变环境的湿度,通过检测待测样品的电导弛豫时间,进而量化合金材料的抗Cr挥发特性,便于基于不同服役环境与材料对Cr挥发特性进行准确的测量,使得测试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8060540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083216.2
申请日:2024-01-1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22F3/11 , H01M8/0282 , H01M4/88 , B22F3/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提升传统Ni基复合陶瓷阳极支撑体孔隙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支撑体的制备;(2)支撑体预烧;(3)丝网印刷功能层和电解质;(4)电解质烧结;(5)支撑体还原。步骤(1)制备支撑体的原料包括NiO、陶瓷粉体、造孔剂、助剂;造孔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PMMA和淀粉的混合物;PMMA和淀粉的质量比可调节;步骤(2)和(4)采用的是对压烧结。本发明制备的阳极支撑体还原后孔隙率更高,有助于气体的传输和扩散,并且三相反应界面扩大,反应活性位点增多,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孔隙率不高影响功率密度输出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488665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646082.7
申请日:2021-06-1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1M4/90 , H01M4/88 , H01M8/125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固体氧化物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空气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空气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结构式为Pr1‑xCaxFe1‑yCoyO3‑δ,其中x为0.1‑0.9,y为0.2‑0.8,δ为0‑1,所述Pr1‑xCaxFe1‑yCoyO3‑δ是通过对钙钛矿结构的PrFeO3基体的A位进行Ca元素掺杂、B位进行Co元素掺杂而成。本发明通过对PrFeO3的A位掺杂Ca元素,B位掺杂Co元素,得到了性能优异的电极材料,进一步提高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以及整体的结构稳定性,使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在燃料电池模式和电解池模式下都得到了优异的性能,在短期循环测试当中也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654592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810405420.6
申请日:2018-04-2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的新型固体催化剂材料及相应的广泛适用的制备方法,以及简单易操作的测试和反应工艺流程。该钙钛矿催化剂,基体为原位析出B位掺杂的金属纳米颗粒的同时A位存在阳离子缺位的钙钛矿材料;基体表面覆盖有原位析出的用于催化的B位高活性金属纳米颗粒;其中,A位是稀土元素和碱土金属元素中的任意一种,B位基体是掺杂过的具有多种价态的过渡族金属。本发明的钙钛矿催化剂可提供良好的催化性能,避免重整反应中的碳沉积和由此导致的催化剂失活。同时,原位析出‑原位反应的制备及测试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实用高效新颖的特点,在催化剂的制备和测试工艺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890572B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1911075036.5
申请日:2019-11-0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1M8/04014 , H01M8/0612 , H01M8/0662 , H01M8/248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基于油类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发电系统包括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空气换热器、燃烧室、燃料重整器、水蒸气蒸发器及预混器,空气换热器连接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的阴极,燃料重整器连接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的阳极,燃烧室连接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的尾气出口;燃烧室分别与空气换热器、燃料重整器及预混器相连通;水蒸气蒸发器连接于预混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所产生的尾气进入燃烧室,并在燃烧室内发生催化燃烧以得到热气流,热气流按照预定体积比分别进入空气换热器、燃料重整器及预混器。本发明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同时简化了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0797549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10967812.6
申请日:2019-10-1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1M8/0276 , H01M8/0282 , H01M8/24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平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气流腔的密封装置。包括涂覆在平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气流腔表面的ZrO2陶瓷涂层以及设置于ZrO2陶瓷涂层与堆芯之间的h-BN基密封材料,所述h-BN基密封材料的截面形状与电堆气流腔的截面形状相适应,进而在对电堆气流腔外界施加压力压作用下,所述ZrO2陶瓷涂层、h-BN基密封材料及堆芯之间形滑动密封。本发明密封装置可改善界面结合松散、不能滑动密封、长期稳定性差等问题,从而可增强单堆芯和电堆气流腔之间的界面接触与密封性能,因而尤其适用于平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气流腔密封的应用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06207241B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610625276.8
申请日:2016-08-0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1M8/2485 , H01M8/249 , H01M8/0408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多堆集成结构,包括配气装置、二级配气缓冲腔、固体氧化物燃料电堆、排气装置和一级排气缓冲腔,所述配气装置包括配气总管和一级配气缓冲腔;每个所述二级配气缓冲腔分别通过二级配气支管组与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堆连接;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堆连接所述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排气装置均包括二级排气支管、二级排气缓冲腔、一级排气缓冲腔和排气总管。本发明通过两级气体分配和收集结构,使得系统中的每个固体氧化物燃料电堆在气路中都并联于大体相同的位置中,在控制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堆装配气阻相同或接近的情况下,各个固体氧化物燃料电堆分配到的气体流量和压强的均匀性也可以得到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5866214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185723.2
申请日:2016-03-2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1N27/4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4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铬毒化效应电化学测试夹具系统以及装配使用方法,所述夹具系统包括电池夹具、石英玻璃外管、进气管,出气管,密封塞、电极引线等。本发明提出的电池夹具系统通过高温陶瓷螺丝定位,可以安装并且测试不同形状和结构的电池,显著增强电池与集流材料的接触,并且可以实现金属连接体与阴极直接与间接接触的简单快捷的替换;对整个测试夹具的密封取代了传统使用电极高温胶密封,避免取出电池时造成的电池结构破坏。另外,该夹具可在立式炉和卧式炉中使用,几乎可以不用进行改装,具有很高的通用性,可适用Cr毒化效应以及阴极性能等研究使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