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06114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73680.9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G06V10/764 , G06V10/26 , G06V20/70 , G06V10/44 , G06V10/52 , G06V10/42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45 , G16H15/00 , G16H30/40 , G16H50/30 , G06N3/04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肺结节检测分级与管理的方法与系统。该方法利用SAAN‑ConvNet模型提取多尺度特征,通过孪生网络结构提取结节的局部特征和全局特征,引入联合注意力模块、自适应特征融合和多尺度特征交互等创新机制,极大提升了检测分级的性能。在LIDC‑IDRI公开数据集和临床数据上的实验表明,该方法在准确性、效率等方面均优于现有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557840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510121709.5
申请日:2025-01-26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医学数据的特征融合方法及系统,属于医学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imgabs0#建模医学数据中的结构关系,如患者网络、生物通路和解剖结构等,并将提取的结构化特征输入到#imgabs1#中,以捕获全局上下文信息,自适应机制能够根据数据模态动态调整#imgabs2#和#imgabs3#输出的特征权重,从而实现更精准的特征融合。实验结果证明,本发明的模型在多个多模态医学数据集上均优于其他基线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8506114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973680.9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G06V10/764 , G06V10/26 , G06V20/70 , G06V10/44 , G06V10/52 , G06V10/42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45 , G16H15/00 , G16H30/40 , G16H50/30 , G06N3/04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肺结节检测分级与管理的方法与系统。该方法利用SAAN‑ConvNet模型提取多尺度特征,通过孪生网络结构提取结节的局部特征和全局特征,引入联合注意力模块、自适应特征融合和多尺度特征交互等创新机制,极大提升了检测分级的性能。在LIDC‑IDRI公开数据集和临床数据上的实验表明,该方法在准确性、效率等方面均优于现有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219250351U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20270708.3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A61B17/32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隐藏式手术刀,包括带弹性的环形圈,在环形圈的一侧设置有通孔,在通孔内安装有刀头朝向环形圈外部的切皮刀,切皮刀的刀头被弹性件压缩在通孔的内部,刀头另一端的按压端伸入环形圈的内部。实用新型采用弹性制作环形圈,可使环形圈1紧密贴合不同使用人的大拇指外表面,保证切皮过程的顺利进行。每一台手术使用新的切皮刀,可减少反复消毒成本,减少拆装刀的人力成本,减少医务人员误损伤,减少患者皮肤误损伤,同时也方便年轻医师快速上手。切皮刀因长度固定,在切皮过程中就不会产生深浅不一的切口,可保证切口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219878783U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20559326.2
申请日:2023-03-21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插式胸腔引流瓶,属于医疗配件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胸腔引流瓶开启闭合不方便的问题。一种快插式胸腔引流瓶,包括引流瓶单元和瓶盖单元,引流瓶单元与瓶盖单元可拆卸连接;引流瓶单元包括瓶体以及设置在瓶体上方的开口;瓶盖单元包括瓶盖本体和锁止扣,锁止扣设置于瓶盖本体的下檐上,锁止扣能够与开口配合实现所述瓶体与瓶盖本体的锁定和解锁;锁止扣包括插入部、弹性片和楔形卡扣。本实用新型通过楔形卡扣卡在开口内,实现瓶盖与引流瓶的锁定;通过按压部使弹性片带动楔形卡扣脱离开口,实现瓶盖与引流瓶的解锁;该方式简单方便快捷,避免传统的旋转开闭方式,提高了开闭效率,便于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219538782U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20449218.X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A61G13/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充气的用于转换俯卧位体位的装置,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患者变换体位费时费力的问题。一种可充气的用于转换俯卧位体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俯卧位抱枕和充气旋转部件,所述俯卧位抱枕安装于所述充气旋转部件上;所述俯卧位抱枕用于放置患者;充气旋转部件充满气状态下沿轴向旋转时,能够带动俯卧位抱枕上的患者同步旋转,从而实现患者的体位转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充气的用于转换俯卧位体位的装置,避免了患者需要多人帮助进行体位转换的不便,节省劳动力,同时提高了变换体位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9332895U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20278318.0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A61M25/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流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半环形扣体,在两个扣体的轴向两侧边带有可相互扣合的卡扣,两个扣体扣合后内部直径与引流管的外径相同,两个扣体通过柔性线连接。本实用新型将两个扣体通过两侧的卡扣扣在一起,形成一个圆筒,引流管被夹持在圆筒中不能移动。扣体能够将引流管的根部限制在引流位置,避免引流管相对皮肤移动及弯折,进而防止引流管偏离引流位置,也防止了引流管脱位造成的皮肤切口漏气。被固定的引流管也不会影响缝合线,防止了缝合线松动带来的皮肤缝口发炎溃烂。
-
公开(公告)号:CN219375874U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20357412.5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A61M39/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流管夹闭装置,包括两个通过一侧边轴连接的夹板,两个夹板对应夹持的一面分别设置有三个对应的弧形凹槽,在两个夹板连接的另一侧边设置有相互卡合的卡扣。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并不需要医护人员的帮助,患者即可自行操作,不但减轻了医护人员的负担,同时也方便患者根据自身需要自行控制引流管的夹闭。整个装置不需要复杂的部件,单手即可操作,而且整个装置可反复使用。整个装置采用塑料一次性制作成型,可降低成本并避免对患者造成摩擦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219250321U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20890364.6
申请日:2023-04-20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A61B17/13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血管阻断装置,包括阻断带,还包括锁紧块,所述阻断带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锁紧块的一端,锁紧块的另一端开设有L型槽,L型槽分为进带段和锁紧段,所述锁紧段内滑动设置有抵紧件,阻断带的另一端滑动设置在L型槽内,所述抵紧件将所述阻断带的另一端抵紧在锁紧段的内壁上,所述阻断带上套接有套管,将阻断带的一端穿过血管和套管后,将套管抵紧在血管上,再拉动阻断带的活动端使得套管对血管进行抵紧阻断作业,再将阻断带的活动端从L型槽的过带段滑动到锁紧段,驱动抵紧件使其将阻断带的活动端抵紧在锁紧段的内壁上,使得锁紧块对套管进行定位作业,防止阻断带松动。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