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78242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525264.2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nventor: 汪京嘉 , 唐熠达 , 周安福 , 程凯 , 李凯伟 , 邢国刚 , 杨金生 , 高小峰 , 王春勇 , 闫桂英 , 邵春丽 , 尹焕檏 , 孟祥彬 , 梁雨萌 , 赵朗程 , 吕锐
IPC: A61B5/0507 , A61B5/0205 , A61H39/00 , A61N5/02 , A61B5/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毫米波的交感神经功能监测与调控一体化装置,属于交感神经功能监测技术领域,针对不同患者的耳道大小形状不一致,使得电极块难以充分与耳道内壁接触,造成监测和调控过程时易出现断接的现象,影响心率变异性HRV的监测效果的问题,包括头带和腕部主机,头带两端分别固定有耳板,两个耳板相互靠近一侧面分别固定有套柱,两个耳板相互靠近一侧面分别固定有耳架;本发明硅胶套能够稳定的套在推动杆上,通过设置的硅胶套,使得硅胶套的宽度能够进行调节,从而能够根据不同患者耳道的大小调节硅胶套宽度,使得电极块能够始终与耳道内壁接触,避免了交感神经监测和调控过程时出现断接的现象,进而影响心率变异性HRV的监测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078230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496003.2
申请日:2024-04-24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 北京邮电大学
IPC: A61B5/0205 , G16H50/30 , G16H50/20 , G06F18/25 , G06N3/0464 , G06N3/0455 , A61B5/02 , A61B5/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方法及装置,涉及用于诊断目的的测量技术领域,预测方法包括:基于非接触式的脉搏与呼吸协同监测方法获取当前用于对用户进行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的脉搏与呼吸协同监测结果数据;将用户的个人信息、用于进行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的脉搏与呼吸协同监测结果数据输入预设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中,以根据该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的输出获取当前针对所述用户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结果数据。本申请能够在以非接触方式协同监测用户的脉搏与呼吸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充分考虑呼吸与血压之间的相互影响,能够联合利用脉搏和呼吸信息,实现更全面且准确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078230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496003.2
申请日:2024-04-24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 北京邮电大学
IPC: A61B5/0205 , G16H50/30 , G16H50/20 , G06F18/25 , G06N3/0464 , G06N3/0455 , A61B5/02 , A61B5/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方法及装置,涉及用于诊断目的的测量技术领域,预测方法包括:基于非接触式的脉搏与呼吸协同监测方法获取当前用于对用户进行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的脉搏与呼吸协同监测结果数据;将用户的个人信息、用于进行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的脉搏与呼吸协同监测结果数据输入预设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中,以根据该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的输出获取当前针对所述用户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结果数据。本申请能够在以非接触方式协同监测用户的脉搏与呼吸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充分考虑呼吸与血压之间的相互影响,能够联合利用脉搏和呼吸信息,实现更全面且准确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078242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525264.2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nventor: 汪京嘉 , 唐熠达 , 周安福 , 程凯 , 李凯伟 , 邢国刚 , 杨金生 , 高小峰 , 王春勇 , 闫桂英 , 邵春丽 , 尹焕檏 , 孟祥彬 , 梁雨萌 , 赵朗程 , 吕锐
IPC: A61B5/0507 , A61B5/0205 , A61H39/00 , A61N5/02 , A61B5/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毫米波的交感神经功能监测与调控一体化装置,属于交感神经功能监测技术领域,针对不同患者的耳道大小形状不一致,使得电极块难以充分与耳道内壁接触,造成监测和调控过程时易出现断接的现象,影响心率变异性HRV的监测效果的问题,包括头带和腕部主机,头带两端分别固定有耳板,两个耳板相互靠近一侧面分别固定有套柱,两个耳板相互靠近一侧面分别固定有耳架;本发明硅胶套能够稳定的套在推动杆上,通过设置的硅胶套,使得硅胶套的宽度能够进行调节,从而能够根据不同患者耳道的大小调节硅胶套宽度,使得电极块能够始终与耳道内壁接触,避免了交感神经监测和调控过程时出现断接的现象,进而影响心率变异性HRV的监测效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