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66054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310038825.8

    申请日:2009-11-24

    Inventor: 间濑强 田中努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其紧凑同时防止两个外壳的错误连接。该连接器包括第一外壳(10;10A),所述第一外壳包括多个腔(19),端子接头(110)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所述腔中,用于固定所述端子接头(110)的至少一个可弹性变形的锁定矛(24)形成在每个腔(19)的内表面处,其中:用于防止与相配合的第二外壳(40)的错误连接的错误连接防止部(27)从所述第一外壳(10)的外表面突出,并且所述错误连接防止部(27)布置在一位置处,该位置位于与所述腔(19)的同所述锁定矛(24)的基端相连的内表面处于同一侧的表面上并基本与将所述腔(19)中的相邻腔分隔的分隔壁(22)对应。

    连接器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950885B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010221083.9

    申请日:2010-07-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627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目的是为了改善锁定时的感觉。该连接器设置有:能与配合壳体(80)连接的壳体(10);锁定臂(19),该锁定臂(19)包括从壳体(10)竖立的支点部(21)和从该支点部(21)沿连接方向(CD)向前延伸的臂部(22),该锁定臂(19)是悬臂状的从而能够弹性变形,并且适于在两个壳体(10、80)正确连接时通过臂部(22)的锁定动作来将两个壳体(10、80)保持在连接状态下;以及形成在壳体(10)上的可按压部(33),该可按压部(33)沿连接方向位于支点部(21)后方并与该支点部(21)连接或面对,并且可在连接过程中被按压。

    连接器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123334B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申请号:CN200710127357.6

    申请日:2007-07-0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善端子接头的连接可靠性。连接器(F)提供有:用来容纳与导线(W)的一端连接的端子接头(30)的阴性外壳(10);通过安装在导线(W)上且作为形成在阴性外壳(10)的后表面上的开口部分被配合入安装部分(15)的用来密封阴性外壳(10)内部的密封部件(98);和后部保持器(50),其形成有导线插入孔(55),导线(W)通过该孔而被插入,并通过从后面安装在阴性外壳(10)上而适于挤压密封部件(98)来防止密封部件(98)脱离。在密封部件(98)中,被保持为与导线(W)的外圆周表面和安装部分(15)的内圆周表面紧密接触的密封主体(96)和被保持与导线(W)的外圆周表面和导线插入孔(55)的内圆周表面紧密接触的摇动防止部分(94)沿前进和后退方向接连布置。

    连接器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950885A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申请号:CN201010221083.9

    申请日:2010-07-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627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目的是为了改善锁定时的感觉。该连接器设置有:能与配合壳体(80)连接的壳体(10);锁定臂(19),该锁定臂(19)包括从壳体(10)竖立的支点部(21)和从该支点部(21)沿连接方向(CD)向前延伸的臂部(22),该锁定臂(19)是悬臂状的从而能够弹性变形,并且适于在两个壳体(10、80)正确连接时通过臂部(22)的锁定动作来将两个壳体(10、80)保持在连接状态下;以及形成在壳体(10)上的可按压部(33),该可按压部(33)沿连接方向位于支点部(21)后方并与该支点部(21)连接或面对,并且可在连接过程中被按压。

    端子接头及其形成方法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86060C

    公开(公告)日:2009-05-06

    申请号:CN200610103135.6

    申请日:2006-07-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113 H01R4/18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端子接头,即使矩形管状部分扭曲它也能防止上板的升高,并具有用金属板冲压操作的提高的产量。比和上板17的连接部分更加向上竖立的竖立部分23形成在阴性端子接头10的矩形管状部分13的第二侧板16上,并设置有按压部分25,该按压部分通过在竖立部分23的中间高度位置处向内弯曲并放置在上板17的外表面上形成。以这种方式,可以防止上板17的升高。由于按压部分25形成在竖立部分23的突出范围之内,所以可以提高用金属板进行冲压操作的产量。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340034A

    公开(公告)日:2009-01-07

    申请号:CN200810128313.X

    申请日:2008-0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41 H01R43/2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减小端子接头的插入力,且能够调整端子接头的对齐。连接器外壳(20)的基壁(21)形成有通孔(25),端子接头(60)能够插入该通孔中。每个通孔(25)的内表面包括:倾斜部分(26),该倾斜部分从基壁(21)的前表面朝后侧变窄,且布置在对应于突出部分(71)的位置处,用于导引端子接头(60);位于倾斜部分(26)之后的笔直部分(28),该笔直部分沿插入方向朝基壁(21)的后表面延伸,且具有用于压入部分(67)的压入区域;以及与笔直部分(28)一同限定台阶的限制部分(27),该限制部分从倾斜部分(26)的锥形端延伸至台阶(35),且在防止其松动的同时,牢固保持突出部分(71)的后部。

    阴性端子接头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93918A

    公开(公告)日:2007-12-26

    申请号:CN200710112178.5

    申请日:2007-06-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187 H01R13/11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高阳性突片和阴性端子接头的接触可靠性。一种阴性端子接头10提供有:管状部分12,阳性突片80可通过形成于一端处的突片插入开口12A而插入其中;和板形接触件30,其布置在管状部分12内,并且适于与提供于管状部分12中的接纳垫片17夹住阳性突片80。所述接触件30包括:可弹性变形的接触主体31,其在厚度方向上弯曲为更靠近接纳垫17,并且能在这个弯曲的凸表面的接触位置处与阳性突片80的板表面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分弹性地接触;和摇动防止部分32,其在接触主体31的相对侧处沿着阳性突片80的插入方向形成,并且它适于通过与阳性突片80的板表面在宽度方向上的相对端部相接触,而防止阳性突片80绕着其中心轴线摇动。

    端子接头和设置有该端子接头的连接器

    公开(公告)号:CN1976127A

    公开(公告)日:2007-06-06

    申请号:CN200610160362.2

    申请日:2006-11-15

    Inventor: 田中努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113 H01R13/520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延伸功能部分,同时提高设计的自由度。稳定器17通过将端子接头3的主体部分6的侧表面部分6B的内壁的一部分压印成向外突出而形成,而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延伸的导向凹口18形成在空腔2的内壁中,以面对该稳定器17。而且,在主体部分6内部,可弹性变形的舌片14通过在底部表面6A的前边缘处向后折叠设置,并且防止件14B从舌片14的相对宽度方向边缘侧向凸出。其中一个防止件14B可与形成在侧表面部分6B的内壁中的开放边缘(第一防止部分16A)接合,该开放边缘在形成稳定器17之后压印形成。因此,不需要分开提供稳定器17和第一防止部分16A,这有助于端子接头的最小化,并增加其它功能部分可以形成的位置,从而增大设计的自由度。

    端子零件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378439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310019824.9

    申请日:2013-0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11 H01R13/1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子零件,使端子零件的成品率提高。在方筒部(2)的顶板(8)的延伸端缘部一边保持板厚一边向方筒部的内侧敲击而形成敲击部(19)。该敲击部的内表面处于与顶板侧触点部(18)的突出端的高度位置等高的位置,且使敲击部的外表面与所述触点部周边的顶板的内表面的高度位置等高。在第二侧板(5)的上端缘与底板(3)大致平行地从该上端缘折弯而延伸形成按压部(9),且该按压部与敲击部的外表面抵接。不降低敲击部本身的板厚而只设定相当于板厚的量的高度差,从而使按压部不向高度方向从顶板突出。并且,由于不存在与敲击部的薄壁化相伴的延伸,所以能够使展开状态下相邻的端子零件(T1)之间尽可能地接近。

    连接器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378445B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310025516.7

    申请日:2013-01-22

    Inventor: 郑松 田中努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4223 H01R13/43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可顺利地使其小型化。在壳体部(11)的腔室(19)的内表面设置撞杆(20)。撞杆(20)具有撞杆主体(21)和斜面部(22)。撞杆主体(21)形成从腔室(19)的内表面朝向前方且朝向腔室(19)的中心侧突出成悬臂状的形态。斜面部(22)形成与撞杆主体(21)的前端部连接且宽度比撞杆主体(21)的后端部窄的形态,具有位于面向腔室(19)内的位置并向前方且向离开腔室(19)中心的方向倾斜的第一斜面(31)和位于与第一斜面(31)相反的一侧的位置并向前方向且向靠近腔室(19)中心的方向倾斜的第二斜面(32),并且,形成第一斜面(31)的宽度向前方逐渐变窄的呈前端变窄状的形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