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EHD空间燃料贮箱气液相分离管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854353B

    公开(公告)日:2018-02-06

    申请号:CN201610206723.6

    申请日:2016-04-05

    Abstract: 一种新型EHD空间燃料贮箱气液相分离管理系统,包括贮箱壁、排气管、排液/加注口、由上筒和下筒组成的中心筒、内导流板、外导流板、上托盘环、下托盘、正电极棒;上筒和下筒通过插接或焊接的内导流板实现上、下固定连接,上筒和下筒之间交界面、下筒外侧圆周面上均喷涂环氧树脂涂层;正电极棒安装固定在下筒内部且正电极棒的轴线与下筒的轴线重合,正电极棒上圆面和下圆面均喷涂环氧树脂涂层;正电极棒与电源的正极连接,下筒圆周壁面与电源的负极连接;上筒和下筒的圆周壁面、内导流板上开多个mm量级小孔;下筒的下端与排液/加注口之间安装毛细筛网,贮箱内与排液/加注口相对的上端安装排气管。

    一种新型EHD空间燃料贮箱气液相分离管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854353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206723.6

    申请日:2016-04-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19/0084 B64D39/00 G06F17/5095

    Abstract: 一种新型EHD空间燃料贮箱气液相分离管理系统,包括贮箱壁、排气管、排液/加注口、由上筒和下筒组成的中心筒、内导流板、外导流板、上托盘环、下托盘、正电极棒;上筒和下筒通过插接或焊接的内导流板实现上、下固定连接,上筒和下筒之间交界面、下筒外侧圆周面上均喷涂环氧树脂涂层;正电极棒安装固定在下筒内部且正电极棒的轴线与下筒的轴线重合,正电极棒上圆面和下圆面均喷涂环氧树脂涂层;正电极棒与电源的正极连接,下筒圆周壁面与电源的负极连接;上筒和下筒的圆周壁面、内导流板上开多个mm量级小孔;下筒的下端与排液/加注口之间安装毛细筛网,贮箱内与排液/加注口相对的上端安装排气管。

    折叠式阵列型星载X射线探测器

    公开(公告)号:CN103076621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210589545.1

    申请日:2012-12-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天器自主导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式阵列型星载X射线探测器。其技术方案是,真空门阵列机构(2)与光子探测头本体(1)连接,并位于水平限位装置(7)的上方,由电控铰链控制其打开与闭合,当真空门阵列机构(2)打开时,由水平限位装置(7)对其限位,与光子探测头本体(1)的上表面平齐;当真空门阵列机构(2)闭合时,4个真空门阵列机构(2)扣合在光子探测头本体(1)的上表面,与光子探测头本体(1)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4个密闭腔室;真空阀门(3)、高压电连接器(4)、信号电连接器(6)安装于光子探测头本体(1)。利用本发明使得探测面积增加一倍,提高接受信号的信噪比,减少积分时间。

    一种变直径、变桨距新型螺旋桨

    公开(公告)号:CN103010456B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210352248.5

    申请日:2012-09-21

    Abstract: 一种变直径、变桨距新型螺旋桨,桨帽(5)安装在桨毂(4)上,并为连杆机构(1)、驱动机构(2)、滑动支撑机构(6)和锁紧释放机构提供安装空间和顶部支撑;驱动机构(2)、滑动支撑机构(6)固定在桨毂(4)上,驱动机构(2)的输出连接连杆机构(1),桨叶(3)通过变桨距机构(8)固定在连杆机构(1)的导向输出端,连杆机构(1)的导向输出端底部连接滑动支撑机构(6),由滑动支撑机构(6)实现对连杆机构(1)的支撑和导向;驱动机构(2)驱动连杆机构(1)沿着滑动支撑机构(6)带动桨叶(3)沿螺旋桨直径方向伸缩,进而改变整个螺旋桨桨盘直径的大小,桨叶(3)伸缩到位后通过锁紧释放机构(7)对连杆机构(1)进行锁紧,变桨距机构(8)驱动桨叶(3)转动实现整个螺旋桨桨距的变化。

    一种可变直径螺旋桨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935890B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210352238.1

    申请日:2012-09-21

    Abstract: 一种可变直径螺旋桨,包括桨叶(3)、桨毂(4);还包括连杆机构(1)、驱动机构(2)、桨帽(5)、滑动支撑机构(6)和锁紧释放机构(7);桨帽(5)安装在桨毂(4)上,并为连杆机构(1)、驱动机构(2)、滑动支撑机构(6)和锁紧释放机构提供安装空间和顶部支撑;驱动机构(2)、滑动支撑机构(6)固定在桨毂(4)上,驱动机构(2)的输出轴连接连杆机构(1),桨叶(3)固定在连杆机构(1)的导向输出端,连杆机构(1)的导向输出端底部连接滑动支撑机构(6),由滑动支撑机构(6)实现对连杆机构(1)的支撑和导向;驱动机构(2)驱动连杆机构(1)沿着滑动支撑机构(6)带动桨叶(3)沿螺旋桨直径方向伸缩,进而改变整个螺旋桨桨盘直径的大小,桨叶(3)伸缩到位后通过锁紧释放机构(7)对连杆机构(1)进行锁紧。

    一种可变直径螺旋桨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35890A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210352238.1

    申请日:2012-09-21

    Abstract: 一种可变直径螺旋桨,包括桨叶(3)、桨毂(4);还包括连杆机构(1)、驱动机构(2)、桨帽(5)、滑动支撑机构(6)和锁紧释放机构(7);桨帽(5)安装在桨毂(4)上,并为连杆机构(1)、驱动机构(2)、滑动支撑机构(6)和锁紧释放机构提供安装空间和顶部支撑;驱动机构(2)、滑动支撑机构(6)固定在桨毂(4)上,驱动机构(2)的输出轴连接连杆机构(1),桨叶(3)固定在连杆机构(1)的导向输出端,连杆机构(1)的导向输出端底部连接滑动支撑机构(6),由滑动支撑机构(6)实现对连杆机构(1)的支撑和导向;驱动机构(2)驱动连杆机构(1)沿着滑动支撑机构(6)带动桨叶(3)沿螺旋桨直径方向伸缩,进而改变整个螺旋桨桨盘直径的大小,桨叶(3)伸缩到位后通过锁紧释放机构(7)对连杆机构(1)进行锁紧。

    一种基于电场效应的空间燃料贮箱流体管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858583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207430.X

    申请日:2016-04-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7D7/766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场效应的空间燃料贮箱流体管理系统,包括贮箱壁、排气管、排液/加注口、由上筒和下筒组成的中心筒、内导流板、外导流板、上托盘环、下托盘、正电极棒和容器;上筒和下筒通过插接或焊接的内导流板实现上、下固定连接;接电源正极的正电极棒安装在下筒内部且其轴线与接电源负极的下筒的轴线重合;下筒的下端与排液/加注口之间安装毛细筛网;容器由上下截面为等腰梯形的两个回转体组成,回转体之间通过腰部法兰连接在一起,腰部法兰上对称设有两个安装圆孔,用于安装接电源负极的负电极圆片;容器内部安装一个平行于负电极圆片的接电源正极的正电极圆片;容器上端设有排气口,该排气口与排气管固定连接;容器下端设有进气口。

    折叠式阵列型星载X射线探测器

    公开(公告)号:CN103076621B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210589545.1

    申请日:2012-12-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天器自主导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式阵列型星载X射线探测器。其技术方案是,真空门阵列机构(2)与光子探测头本体(1)连接,并位于水平限位装置(7)的上方,由电控铰链控制其打开与闭合,当真空门阵列机构(2)打开时,由水平限位装置(7)对其限位,与光子探测头本体(1)的上表面平齐;当真空门阵列机构(2)闭合时,4个真空门阵列机构(2)扣合在光子探测头本体(1)的上表面,与光子探测头本体(1)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4个密闭腔室;真空阀门(3)、高压电连接器(4)、信号电连接器(6)安装于光子探测头本体(1)。利用本发明使得探测面积增加一倍,提高接受信号的信噪比,减少积分时间。

    一种基于电场效应的空间燃料贮箱流体管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858583B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610207430.X

    申请日:2016-04-05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场效应的空间燃料贮箱流体管理系统,包括贮箱壁、排气管、排液/加注口、由上筒和下筒组成的中心筒、内导流板、外导流板、上托盘环、下托盘、正电极棒和容器;上筒和下筒通过插接或焊接的内导流板实现上、下固定连接;接电源正极的正电极棒安装在下筒内部且其轴线与接电源负极的下筒的轴线重合;下筒的下端与排液/加注口之间安装毛细筛网;容器由上下截面为等腰梯形的两个回转体组成,回转体之间通过腰部法兰连接在一起,腰部法兰上对称设有两个安装圆孔,用于安装接电源负极的负电极圆片;容器内部安装一个平行于负电极圆片的接电源正极的正电极圆片;容器上端设有排气口,该排气口与排气管固定连接;容器下端设有进气口。

    一种变直径、变桨距新型螺旋桨

    公开(公告)号:CN103010456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352248.5

    申请日:2012-09-21

    Abstract: 一种变直径、变桨距新型螺旋桨,桨帽(5)安装在桨毂(4)上,并为连杆机构(1)、驱动机构(2)、滑动支撑机构(6)和锁紧释放机构提供安装空间和顶部支撑;驱动机构(2)、滑动支撑机构(6)固定在桨毂(4)上,驱动机构(2)的输出连接连杆机构(1),桨叶(3)通过变桨距机构(8)固定在连杆机构(1)的导向输出端,连杆机构(1)的导向输出端底部连接滑动支撑机构(6),由滑动支撑机构(6)实现对连杆机构(1)的支撑和导向;驱动机构(2)驱动连杆机构(1)沿着滑动支撑机构(6)带动桨叶(3)沿螺旋桨直径方向伸缩,进而改变整个螺旋桨桨盘直径的大小,桨叶(3)伸缩到位后通过锁紧释放机构(7)对连杆机构(1)进行锁紧,变桨距机构(8)驱动桨叶(3)转动实现整个螺旋桨桨距的变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