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514447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211134854.X
申请日:2022-09-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IPC: H04K3/00 , H04W24/06 , H04W72/044 , H04B1/7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跟踪式干扰的信号发送方法,包括:S1、基于预设的信号中心频率集确定待发送合法信号的中心频率和待发送欺骗信号的中心频率;S2、以预定的最优功率比例确定待发送合法信号的发送功率以及待发送欺骗信号的发送功率;S3、基于步骤S2中所述待发送合法信号的发送功率,发送方采用跳频的方式以步骤S1中确定的待发送合法信号的中心频率将待发送的合法信号发送给接收方,同时,基于步骤S1中确定的待发送欺骗信号的发送功率,发送方采用跳频的方式以所述待发送欺骗信号的中心频率将待发送的欺骗信号发送给干扰方。
-
公开(公告)号:CN117978312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018551.4
申请日:2024-01-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IPC: H04B17/391 , H04B7/04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用户MIMO信号检测模型,用于检测基站接收的多个用户终端的发送信号,模型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用户终端到基站间的信道矩阵、基站的接收信号、噪声功率以及成对马尔可夫随机场,该随机场包括为每个用户终端分别设置的图节点,各图节点彼此连接;初始化模块,用于利用神经网络根据信道矩阵、接收信号和噪声功率进行处理,确定每个图节点的初始特征向量;图注意力网络模块,用于利用图注意力网络根据每个图节点的初始特征向量和与其连接的所有邻居图节点的初始特征向量、信道矩阵和噪声功率进行处理,确定每个图节点的隐状态向量;检测模块,用于利用神经网络根据每个图节点的隐状态向量确定每个用户终端的发送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16761191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720567.5
申请日:2023-06-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隐蔽通信网络的分布式协作节点选择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计算各协作节点的最小干扰功率,以使得监听方最小平均错误检测概率恰满足给定的隐蔽约束;基于所述各协作节点的最小干扰功率,分别计算各协作节点的辅助隐蔽通信能力;按照各个协作节点的辅助隐蔽通信能力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将其加入到最优协作节点集合,直到集合中的各个协作节点以实际能够达到的最大功率发射信号时,合法通信链路能够满足所述隐蔽约束。在所考虑隐蔽通信方案下,本发明能够从无线网络中随机分布的协作节点中选出满足隐蔽约束的最优协作节点集合,充分利用了辅助隐蔽通信能力强的优势协作节点,使得隐蔽吞吐量最大。
-
公开(公告)号:CN117693029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564548.4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IPC: H04W72/0446 , H04B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系统物理层信号处理方法,所述物理层信号包括多帧数据,每帧数据包含多个连续的时隙,所述方法包括将每帧数据中的多个连续时隙按时间顺序进行连续编号并执行如下步骤:S1、基于物理层信号中每一帧数据的时隙数以及每帧数据的传输时间对通信系统进行预配置,以构建多个相互隔离的线程池,并将线程池按照时隙编号规则进行连续编号;S2、将每帧数据中的每个时隙与一个线程池绑定,不同帧中相同编号的时隙绑定同一个线程池;S3、基于所述步骤S2中时隙与线程池的绑定关系对物理层信号进行处理。本发明方案在满足实时性处理要求的同时避免了需要设计复杂的负载均衡机制以及处理启动机制,易于部署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5955719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310078808.0
申请日:2023-02-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IPC: H04W72/044 , H04W72/51 , H04W72/53 , H04W72/541 , H04W52/24 , H04W4/02 , H04W4/029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中继位置选择和功率分配的抗干扰方法,用于包括有发送端、接收端和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进行中继通信的中继节点的通信场景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发送端位置、接收端位置和干扰端位置,以确定抗干扰的最优中继节点位置;由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真实信号时,调度中继节点在所述最优中继节点位置并按以下方式分阶段传输真实信号:第一发送阶段:由发送端向中继节点发送真实信号以及向干扰端方向发送第一欺骗信号;第二发送阶段:由中继节点向接收端发送在第一发送阶段接收到的真实信号,与此同时,由发送端向干扰端方向发送第二欺骗信号,并且第二欺骗信号的发送功率大于第一欺骗信号的发送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514447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134854.X
申请日:2022-09-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跟踪式干扰的信号发送方法,包括:S1、基于预设的信号中心频率集确定待发送合法信号的中心频率和待发送欺骗信号的中心频率;S2、以预定的最优功率比例确定待发送合法信号的发送功率以及待发送欺骗信号的发送功率;S3、基于步骤S2中所述待发送合法信号的发送功率,发送方采用跳频的方式以步骤S1中确定的待发送合法信号的中心频率将待发送的合法信号发送给接收方,同时,基于步骤S1中确定的待发送欺骗信号的发送功率,发送方采用跳频的方式以所述待发送欺骗信号的中心频率将待发送的欺骗信号发送给干扰方。
-
公开(公告)号:CN115473545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211126268.0
申请日:2022-09-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IPC: H04B1/715 , H04W52/24 , H04B7/185 , H04B7/04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网络波束协同跳变的抗干扰无线通信方法,涉及无线通信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发送方和接收方直接进行通信时受到干扰的干扰方位置及干扰功率;基于发送方位置、接收方位置以及获得的干扰方位置和干扰功率,确定发送方与接收方以无人机为中继节点进行中继通信的最佳中继节点位置,其中,最佳中继节点位置是发送方与接收方以无人机为中继节点进行中继通信时获得最大吞吐量的中继节点位置;基于确定的最佳中继节点位置,控制距离该最佳中继节点位置最近且处于空闲状态的无人机移动到该最佳中继节点位置,以使所述发送方和所述接收方基于其进行中继通信。本发明充分利用无人机的特性并且有效规避干扰信号,保证了通信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473545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126268.0
申请日:2022-09-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IPC: H04B1/715 , H04W52/24 , H04B7/185 , H04B7/04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网络波束协同跳变的抗干扰无线通信方法,涉及无线通信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发送方和接收方直接进行通信时受到干扰的干扰方位置及干扰功率;基于发送方位置、接收方位置以及获得的干扰方位置和干扰功率,确定发送方与接收方以无人机为中继节点进行中继通信的最佳中继节点位置,其中,最佳中继节点位置是发送方与接收方以无人机为中继节点进行中继通信时获得最大吞吐量的中继节点位置;基于确定的最佳中继节点位置,控制距离该最佳中继节点位置最近且处于空闲状态的无人机移动到该最佳中继节点位置,以使所述发送方和所述接收方基于其进行中继通信。本发明充分利用无人机的特性并且有效规避干扰信号,保证了通信质量。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