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90955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187824.8
申请日:2024-02-20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PC: G01T1/36 , G01T7/00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射线脉冲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脉冲X射线能谱测量系统及方法,采用本发明的上述系统和方法,主要包括了X射线探测器、前置放大器、滤波器、波形采样模块和分析模块;采用闪烁体、金刚石或PIN型硅光电二极管作为X射线探测器,采用PIN型硅光电二极管进行闪烁体的闪烁光信号光电转换,可实现百纳秒级超快的X射线‑电信号转换能力,并具有超过105的大动态范围。采用由高速放大器、高速比较器、D型触发器和高速模拟开关组成的高速可变增益式前置放大电路,可实现对X射线探测器输出电流信号的分段放大,使整体电子学系统的动态范围达105数量级。
-
公开(公告)号:CN114720450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322578.3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新冠病毒的拉曼标记型抗原检测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该试纸条包括底板,以及沿底板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样品垫、拉曼探针结合垫、免疫硝酸纤维素膜和吸水垫。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拉曼探针制备;(2)拉曼探针标记抗体;(3)结合垫喷涂溶液制备;(4)膜处理;(5)试纸条组装。本发明的拉曼检测试纸条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根据临床结果显示,以核酸检测结果为依据,本发明的拉曼标记型拉曼检测试纸条阴性样本符合率为100%,阳性样本符合率为74.19%,总符合率为90.00%,其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ORFa/b基因Ct值小于37的阳性样本,本发明试纸条的阳性检出率为93.75%,检测准确度大大优于胶体金法。
-
公开(公告)号:CN112798529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110006417.9
申请日:2021-01-04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目前新冠病毒检测技术无法兼顾准确性与快速性,本发明基于增强拉曼光谱实现新冠病毒快速准确识别,提供包括病毒光谱数据库、定制型增强基底、算法软件和移动式光谱仪的集成化检测系统。本发明采用纳米多孔金增强基底对新冠病毒分子进行特异性捕获,提高对病毒拉曼信号的识别能力;采集样品的面扫描拉曼光谱,通过谱聚类提高信噪比;将不同状态新冠病毒S蛋白的拉曼光谱数据强度随机调制后叠加阴性拉曼光谱数据,获得大量可信的不同浓度新冠病毒阳性光谱数据;通过训练残差神经网络模型分析待测样本光谱数据,实现数据高通量处理,智能判定其新冠病毒阴/阳性,完成样本快速准确检测;还提供移动检测及云平台方案,可快速部署,实时监测疫情。
-
公开(公告)号:CN112326630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110000543.3
申请日:2021-01-04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SERS芯片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SERS芯片为包含基底及三明治前驱体的多层增强结构,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1)采用磁控溅射技术首先在基底上沉积三明治前驱体;步骤(2)对三明治前驱体进行去合金化处理,获得SERS芯片。本发明制备简单、成本低廉、无需引入表面活化剂、可大面积均匀制备且能特异性捕获病毒颗粒,本发明避免了合金体系在去合金化过程中宏观结构的坍塌,实现了以Au含量仅1~5at.%的Au‑Ag合金作为前驱体功能层,制备出具有不同沟道尺寸的SERS芯片。本发明可应用于新冠病毒的现场快速检测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330383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546484.5
申请日:2023-11-17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绵阳科技城先进技术研究院 , 绵阳市中心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拉曼光谱技术的自动组织切片染色系统及应用方法,包括:通过显微镜以及与其相配合的光谱仪构建的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仪,所述显微镜在与切片样品载物台相配合的位置上设置有拉曼信号增强用喷涂单元;其中,所述切片样品载物台通过伸缩组件使得其空间高度位置可调。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拉曼光谱技术的自动组织切片染色系统及应用方法,相比现有的免疫组化方法,本系统可实现全自动操作,免去了现有方法繁琐的操作流程,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和试剂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067996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247171.3
申请日:2023-03-15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nventor: 吴玉迟 , 谷渝秋 , 王少义 , 张天奎 , 朱斌 , 杨月 , 于明海 , 闫永宏 , 董克攻 , 谭放 , 毕碧 , 何卫华 , 李纲 , 张晓辉 , 张杰 , 温家星 , 赵宗清 , 周维民
IPC: G01N23/0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激光的高能CT成像装置和方法,包括激光发射器、激光传输系统、气体靶、真空室、前准直器、样品台、后准直器和成像记录系统,还包括转换靶、金属薄膜磁带系统、能谱测量系统、束斑测量系统和定位标记;气体靶采用倾斜方式,斜向着对转换靶的旋转靶盘片喷气;转换靶用于在成像时供高能电子束穿过;金属薄膜磁带系统用于在调试时阻挡剩余的激光;能谱测量系统用于在调试时获取高能电子束的能谱;束斑测量系统用于在调试时获取高能电子束的束斑大小;定位标记固定在样品台周围,不随样品运动;以根据成像需求调整高能CT成像装置的能谱,并且进一步减小束斑的大小,以得到更清晰的样品图像。
-
公开(公告)号:CN112331270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110000542.9
申请日:2021-01-04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拉曼光谱数据中心的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新冠病毒结构蛋白拉曼光谱数据库;S2.构建新冠病毒核酸拉曼光谱数据库;S3.构建新冠病毒颗粒拉曼光谱数据库;S4.构建新冠病毒临床检测样本拉曼光谱数据库;将各新型冠状病毒拉曼光谱数据库存入新型冠状病毒拉曼光谱检测服务器构成新型冠状病毒拉曼光谱数据中心。本发明有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新型冠状病毒拉曼光谱数据库,为新冠病毒拉曼检测技术提供可靠的标准数据支撑,有效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置信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331270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110000542.9
申请日:2021-01-04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拉曼光谱数据中心的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新冠病毒结构蛋白拉曼光谱数据库;S2.构建新冠病毒核酸拉曼光谱数据库;S3.构建新冠病毒颗粒拉曼光谱数据库;S4.构建新冠病毒临床检测样本拉曼光谱数据库;将各新型冠状病毒拉曼光谱数据库存入新型冠状病毒拉曼光谱检测服务器构成新型冠状病毒拉曼光谱数据中心。本发明有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新型冠状病毒拉曼光谱数据库,为新冠病毒拉曼检测技术提供可靠的标准数据支撑,有效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置信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607444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65543.3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PC: G01N33/577 , G06N20/00 , G06N3/0499 , G01N21/65 , G01N33/58 , G01N33/569 , G01N33/558 , G01N33/543 , G01N33/5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拉曼标记免疫层析试纸的制备及其检测方法,包括:制备“AuNP‑染料分子@SiO2@AuNP@Au”拉曼探针;使用制备的“AuNP‑染料分子@SiO2@AuNP@Au”拉曼探针,制备拉曼探针偶联抗体;使用偶联抗体后的拉曼探针溶液,制备得到拉曼标记抗原检测试纸;使用制备的拉曼标记抗原检测试纸获得采集的咽鼻拭子样本的拉曼光谱;设计基于机器学习的数据分析算法,对采集的咽鼻拭子样本的拉曼光谱进行分析判别。而本发明中的拉曼探针自身存在拉曼增强“热点”区域,能够实现拉曼探针的单分子检测,实现单个抗原的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另外本发明通过建立机器学习的数据分析算法,实现了试纸拉曼检测产生的大量谱图的快速分析判别,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30029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40160.5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PC: G03B42/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激光聚变研究领域和X射线探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提供一种基于单束激光的双时刻X射线背光照相系统及方法,其中背光照相方法包括基于单束激光首次聚焦作用初级靶产生初级X射线源;未作用在初级靶上的透射激光从初级靶外侧透射至聚焦光学器件上,利用聚焦光学器件二次聚焦并将透射激光焦斑变小;基于二次聚焦后的透射激光作用次级靶产生次级X射线源;利用图像采集装置实现背光照相。其目的在于,用以解决现有激光X射线照相方法中单束激光作用靶一次只能够产生一个X射线源的技术问题,实现基于单束激光同轴或双轴的双时刻X射线背光照相的技术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