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284576B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1811266383.1
申请日:2018-10-29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实测数据的分散式电采暖负荷调度方法及其建模系统,其特点是:通过构建电采暖负荷建模系统,获取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电采暖系统运行状态时序数据,基于实测时序数据通过云计算系统,拟合电采暖负荷简化二阶模型及其模型误差裕度函数,并由此以满足电力系统灵活调度需求为目标,优化调度分布式电采暖负荷。确定了利用实测参数的电采暖负荷调度的基本原理,并提出了可由计算机实现的调度步骤及系统架构。该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精确、实际的电采暖负荷调度模型,提高了电采暖负荷调度过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363338B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1910581287.4
申请日:2019-06-29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电技术领域,是基于cos衰减性原子分解和混沌理论的风电功率超短期预测方法,其特点是:它包括cos过完备原子库的建立、衰减线性原子库的建立、基于最大Lyapunov指数的混沌预测模型、基于cos衰减性原子分解和混沌理论的风电功率超短期预测、仿真计算和误差分析等步骤,与现有的仅考虑历史风电功率数据时序,本发明能跟踪未来的功率趋势,物理意义清晰,并考虑风电功率的衰减特性。基于cos衰减性原子分解和混沌理论的风电功率超短期预测方法预测精度高,预测结果有效,适用性和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1597704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010395965.0
申请日:2020-05-12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利用实测信息识别电力系统仿真致差区域的方法,包括:通过实测数据计算扰动深度大小,评价受扰程度,刻元件模型的动态激发程度,划定初步的搜寻区域,在该区域内求取电网的最小生成树以及最优割集,在割集处注入实测数据,通过混合仿真方式验证进一步缩小致差区域,通过一系列的迭代过程识别出大规模电网的动态仿真致差区域,其特点是,科学合理,适用性强,对寻找动态仿真致差区域的具有可行性和高效性,对于随机设置的两个误差元件,通过两次迭代搜索判定出致差区域的具体位置。相对于已有的分层分块、遍历式等方法,本发明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对下一步进行分块解耦,校正模型参数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943485A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911332251.9
申请日:2019-12-22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38
Abstract: 一种双馈风电场等值模型仿真可信度的指标评价方法,其特点是,首先基于实测数据对双馈风电场的动态轨迹展开分析,在原有双馈风电机等值模型的基础上,搭建含低电压穿越功能下的有功控制模型和无功控制模型,通过将等值模型下仿真与实测轨迹的比对,有效的提取轨迹中各个阶段的主导振荡模式;再通过不同的主导振荡模式来建立相应误差指标体系,其中建立的指标体系包括有功恢复斜率误差指标,极值误差指标,总体误差能量指标;最后通过仿真前后轨迹与实测轨迹的比对来验证各个误差指标是否有效反应轨迹之间的相关性,并全面有效地反映系统仿真与实测轨迹之间的差异度,最终达到定量评估动态仿真可信度。具有科学合理,适用性强,效果佳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970933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1911160214.4
申请日:2019-11-23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虚拟惯量补偿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主动支撑控制的光储联合发电系统虚拟惯量补偿方法。本发明包括:光伏发电系统建模;光储联合发电系统虚拟惯量分析;含光伏‑储能系统的惯量分析。本发明对光伏发电单元采用了基于同步机标准三阶模型的主动支撑控制策略,更好的模拟同步发电机端口特性,为系统提供必要的惯量和阻尼,提高光伏并网后系统的电压稳定支撑能力和频率稳定支撑能力,有效的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本发明还可以增强光储联合系统抑制低频振荡的能力,提高系统稳定性,进一步促进电网对新能源光伏的消纳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886586B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110258679.4
申请日:2021-03-10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双馈风电场等值模型功率恢复控制参数优化方法,其特点是,首先建立了暂态响应下双馈风电场有功控制模型,并根据双馈风电场所激发出动态响应提出不同扰动工况下的场景分类原则,其次在不同扰动场景下通过搭建的双馈风电场仿真系统模型进行仿真试验,揭示风电场并网侧输出特性与各风电机组输出特性的关联关系,确定不同运行工况下双馈风电机组等值模型功率恢复斜率控制参数,实现对不同场景下的有功功率恢复控制参数优化整定;最后通过对比不同扰动场景下参数优化后等值模型仿真结果与并网侧轨迹的差异度,确定不同扰动场景下参数优化后的有效性。具有科学合理,适用性强,效果佳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543235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266398.8
申请日:2018-10-29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参数库构建的分散式电采暖负荷建模系统及其建模方法,其特点是:通过构建电采暖负荷建模系统,获取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电采暖系统运行状态时序数据,基于实测时序数据与历史数据,通过云计算系统,拟合电采暖负荷简化二阶模型初始参数,进一步根据历史温度数据库参数,修正初始参数,获得电采暖负荷简化二阶模型。确定了利用实测参数辨识二阶微分方程的电采暖负荷建模基本原理,并提出了可由计算机实现的建模方法及系统架构。该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精确的关于电采暖负荷的模型,获得接近实际的模拟仿真结果,提高了电采暖负荷模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523134A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811266382.7
申请日:2018-10-29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实测数据的分散式电采暖负荷时移能力定量评估方法及其建模系统,其特点是:通过构建电采暖负荷建模系统,获取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电采暖系统运行状态时序数据,基于实测时序数据通过云计算系统,拟合电采暖负荷简化二阶模型及其模型误差裕度函数,并由此求解其时移能力。确定了利用实测参数的电采暖负荷时移能力定量评估的基本原理,并提出了对应详细的可由计算机实现的评估步骤及系统架构。该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精确、实际的电采暖负荷调度模型,提高了电采暖负荷时移能力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523134B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1811266382.7
申请日:2018-10-29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9 , G06Q10/067 , G06Q50/06 , F24D19/1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实测数据的分散式电采暖负荷时移能力定量评估方法及其建模系统,其特点是:通过构建电采暖负荷建模系统,获取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电采暖系统运行状态时序数据,基于实测时序数据通过云计算系统,拟合电采暖负荷简化二阶模型及其模型误差裕度函数,并由此求解其时移能力。确定了利用实测参数的电采暖负荷时移能力定量评估的基本原理,并提出了对应详细的可由计算机实现的评估步骤及系统架构。该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精确、实际的电采暖负荷调度模型,提高了电采暖负荷时移能力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642590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352496.X
申请日:2022-11-01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00 , H02J3/38 ,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考虑网架结构的电网调峰需求分析方法,是计及网架约束从“源‑网‑荷”层面上更为全面的量化系统源荷供需矛盾,优化受限的源荷供需平衡关系而提出的。通过调峰资源需求调度模型来释放最多的调峰需求以及调峰资源供给模型来产生最大的接纳空间,再通过总区域调峰资源供需平衡调度模型来获得联络线交互功率、互联系统调峰功率需求值和互联系统调峰容量需求值。为更加充分利用系统的调峰容量减少弃风,该模型考虑机组深度调峰作用稳定电网安全运行。本发明能够提供调峰算法,尽可能减少弃风,改善电网调峰压力。具有科学合理、适应性强、效果佳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