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回声探测仪支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148001B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2110533657.4

    申请日:2021-05-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式回声探测仪支架装置,包括:安全罩,设为仪器的保护壳;垂测杆,竖直延伸且其下端与安全罩固定连接;垂测杆固定板,垂测杆可升降调节地安装在垂测杆固定板的板面上;水平的悬臂组合件,其一端处于船舷之外并固定连接垂测杆固定板;承台,其设有夹持机构并通过夹持机构锁定在船舷上;连接安装组件;其中,悬臂组合件通过连接安装组件可绕轴自转地安装在承台上,并在安全罩撞击水中障碍物时所述悬臂组合件产生适应性自转。以解决近岸回声探测仪换能器固定困难,以及安装耗时、耗力及规避障碍物灵活度差等问题。

    一种新型双向海带集输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715972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1181188.0

    申请日:2021-10-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双向海带集输装置,包括:运载船,所述运载船上设有船舶动力系统和船舶防护栏;释放平台,设置在所述运载船的船头位置处,操作人员能够站在所述释放平台上解开麻绳与主绳连接处的绳结,所述麻绳上养殖有海带;双向传送带,设置在所述运载船的船头位置处,所述双向传送带能够正向倾斜向下延伸至所述船头的水面以下,采集所述海带,所述双向传送带还能够反向倾斜向下,延伸至所述甲板上,将已采集的所述海带向外输送。本发明简单方便,其大大降低了海带采收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采收效率。同时,本发明还具有作业方便、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及根据海带养殖密度合理调整采收速度等优点。

    一种改善长江上游鱼类河湾河滩生境的三角台鱼礁

    公开(公告)号:CN107853227A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711361493.1

    申请日:2017-12-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1/7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渔业基础设施的建筑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出一种改善长江上游鱼类河湾河滩生境的三角台鱼礁,所述三角台鱼礁由若干人工鱼礁主体镶嵌、堆积连接,所述人工鱼礁主体采用混凝土一次浇筑而成,所述人工鱼礁主体包括上台面和下台面,所述上台面与所述下台面均为三角形结构。本发明通过单个礁体内部中空,下大上小的结构,具有很大的强度,抗流稳定性强,节省礁体施工用料,减少制作成本。

    用于岛礁海域生境改善的人工鱼礁建设模式

    公开(公告)号:CN107251862A

    公开(公告)日:2017-10-17

    申请号:CN201710497099.4

    申请日:2017-06-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38 A01K61/7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岛礁海域生境改善的人工鱼礁建设模式,通过在岛礁海域建设人工鱼礁排或人工鱼礁群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人工鱼礁排建设在岛礁附近水深为10~20m之间的水下岩石生境中;人工鱼礁排采用回字型人工鱼礁单体为投放礁进行单层投放建设而成,人工鱼礁单体的规格为2*2*2m,且人工鱼礁单体之间的间隔为2m。通过鱼礁排的建设,延伸岛礁基架和拓展岛礁边岩石生境,增加岩礁性鱼类栖息地面积,为藻类等生物提供附着基质,为恋礁性鱼类和近距离洄游的鱼类资源提供优良栖息地,实现岛礁海域鱼类等生物资源养护和增殖的目的;通过岛礁间人工鱼礁群的建设增加局地生境类型和增强岛礁之间的协同效应,从而提高岛礁海域渔业资源生物量和种类多样性。

    一种改善长江上游鱼类河湾河滩生境的三角台鱼礁

    公开(公告)号:CN107853227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1711361493.1

    申请日:2017-12-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渔业基础设施的建筑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出一种改善长江上游鱼类河湾河滩生境的三角台鱼礁,所述三角台鱼礁由若干人工鱼礁主体镶嵌、堆积连接,所述人工鱼礁主体采用混凝土一次浇筑而成,所述人工鱼礁主体包括上台面和下台面,所述上台面与所述下台面均为三角形结构。本发明通过单个礁体内部中空,下大上小的结构,具有很大的强度,抗流稳定性强,节省礁体施工用料,减少制作成本。

    大型海藻自然海域分解过程研究实验器

    公开(公告)号:CN107063756B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710413001.2

    申请日:2017-06-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型海藻自然海域分解过程研究实验器。本发明的目的是开发一种研究大型海藻分解的凋落物采集装置,适用于在岛礁海域大型海藻分解研究过程中样品的分解、收集。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大型海藻自然海域分解过程研究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实验装置包括:分解采集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分解杆,分解杆上安装有至少一个分解网兜,以及漂浮装置,其用于支撑所述分解采集装置,漂浮装置的底部装有沉子,所述漂浮装置上固定有支撑标志杆,其中,分解采集装置通过牵引绳与所述支撑标志杆连接,牵引绳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支撑标志杆以及所述漂浮装置固定。本发明的实验器结构简单,方便操作,成本低,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一种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及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72264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845014.7

    申请日:2017-09-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3 Y02A40/84 A01K61/70 A01K61/7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及构建方法,进行平台选址、平台水下打桩、平台核心区底质改造、海钓水上平台浇筑、网箱养殖区构建、浮筏养殖区构建、大型鱼礁区构建;抗风浪海钓平台设置有:海钓平台主体区、网箱养殖区、浮筏养殖区、大型沉底鱼礁区、潮间带缓冲区、潮上陆地区。本发明在改进原平台的基础上,引入以人工鱼礁为主构件的立体消波和阻拦设施,采用流线型设计,框架型透风结构,高强度不锈钢支架,混凝土底座,在接合桩面后形成稳固状态,如受强台风影响,可以脱离桩柱,拖运至避风港或陆地;本平台适用于全国近岸30m以浅的各种类型海区。

    一种培养贝藻复合体来修复海藻场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08767B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110476870.6

    申请日:2021-04-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培养贝藻复合体来修复海藻场的方法,步骤如下:在瓦氏马尾藻、铜藻成熟前采集野生种藻并将其暂养于室外水池,放置增氧泵进行暂养;流水冲刷种藻,收集铜藻和瓦氏马尾藻幼孢子体并转移至收集桶;将厚壳贻贝均匀铺在收集桶底部,用毛刷将孢子液涂抹在厚壳贻贝表面,沿桶壁轻轻加入海水,放置增氧泵于室外进行暂养;铜藻、瓦氏马尾藻在厚壳贻贝表面生长至5‑10cm后,将聚集成堆的厚壳贻贝逐一分开,将贝藻复合体投放至藻场修复海域。本发明先在培养池内完成幼孢子体的附着,而后借助厚壳贻贝,快速实现二次附着,可有效避免沉积物及光照强度对幼孢子体的生长影响,最终生长的贝藻复合体能够更好的对藻场修复海域进行修复。

    一种水下温光度记录仪自动清洗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909166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180707.1

    申请日:2021-10-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温光度记录仪自动清洗装置,包括:设备箱,设备箱的内部安装有温光度记录仪,设备箱上表面设有感应器孔,温光度记录仪与感应器孔相对应;清洗单元,包括电源、摆刷组件和舵机,电源通过电子线、PLC控制器与舵机相连接,舵机通过转轴与摆刷组件相连接,摆刷组件能够对感应器孔的上表面进行清洗;控制单元,设置在设备箱的内部,PLC控制器与舵机相连接,且用于控制舵机转动周期。本发明能及时清洗温光度记录仪表面的附着生物和沉积物,保证温光度记录仪的数据记录准确性,同时,本发明还具有维护成本低,潜水作业工作量小,无需频繁取出水面,保障了数据记录的连续性等优点。

    一种基于RGB影像的海藻生物量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69261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181159.4

    申请日:2021-10-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GB影像的海藻生物量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潮间带退潮时,采用样方框采集藻种样本,并通过RGB成像设备生成影像数据;S2、对所述影像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每个波段的纹理特征参数;S3、进行光谱特征参数计算,获得光谱参数;S4、根据所述藻种样本数量、纹理特征和光谱特征进行建立评估模型,并优化;S5、根据所述评估模型评估海藻生物量。本发明受天气影响较小,且数据来源易于获取,大大减少了原位采集样品消耗的人力物力,同时,通过评估模型评估海藻生物量,其调查简单方便、不会导致大范围海藻破坏且评估效果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