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640596A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1210156863.9
申请日:2012-05-21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磁场诱导处理提高荞麦芽生物活性物质—槲皮素含量的方法。首先采用磁场对荞麦籽粒进行诱导处理,再将诱导处理后的荞麦籽粒萌发7天后即得含有较高生物活性物质—槲皮素含量的荞麦芽。本发明的一种利用磁场诱导处理提高荞麦芽生物活性物质—槲皮素含量的方法,在提高荞麦籽粒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同时,可以显著提高荞麦萌发过程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异构酶(CHI)的活性,进而显著提高荞麦芽中生物活性物质—槲皮素的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287236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657151.9
申请日:2015-10-12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8/11 , A61K8/35 , A61K8/415 , A61K8/8152 , A61Q1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紫外隔离微胶囊,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壁材,有机紫外吸收剂为芯材,按质量比计算,芯材:壁材为1-2:1。还提供了上述紫外吸收剂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先将有机紫外吸收剂、乳化剂、助乳化剂、引发剂和蒸馏水放入容器中,加热、搅拌形成稳定的乳化体系,然后将甲基丙烯酸甲酯滴加到乳化体系中,在氮气保护下进行预聚反应,再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将所得反应液静置、抽滤,所得滤饼用乙醇水溶液进行洗涤至滤液为澄清液后进行干燥,即得紫外隔离微胶囊,该紫外隔离微胶囊将有机紫外吸收剂被包裹在微胶囊内,从而与人体皮肤完全隔离,解决有机紫外吸收剂对人体皮肤的致敏性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640596B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210156863.9
申请日:2012-05-21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磁场诱导处理提高荞麦芽生物活性物质—槲皮素含量的方法。首先采用磁场对荞麦籽粒进行诱导处理,再将诱导处理后的荞麦籽粒萌发7天后即得含有较高生物活性物质—槲皮素含量的荞麦芽。本发明的一种利用磁场诱导处理提高荞麦芽生物活性物质—槲皮素含量的方法,在提高荞麦籽粒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同时,可以显著提高荞麦萌发过程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异构酶(CHI)的活性,进而显著提高荞麦芽中生物活性物质—槲皮素的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709621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210162911.5
申请日:2012-05-24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IPC: H01M10/5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废旧锂离子电池负极碳材料的回收方法,即首先剥离废旧锂离子电池外壳,收集负极极片并投入到事先装有水的玻璃或金属容器中,超声振动至碳负极从铜箔上脱落得到含有碳负极材料和铜箔基体的溶液,再拣出铜箔基体后,得到含有碳负极材料的溶液并用真空抽滤机过滤得碳负极固体组分后用自来水洗涤至滤液pH为7-8,用5-10%的稀盐酸或稀硝酸浸泡碳负极固体组分30-60min后,用真空抽滤机再次进行过滤;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洗涤滤饼至滤液pH为中性;将滤饼在烘箱中控制温度为60-150℃烘干后,再在高温烧结炉中,在非氧化气氛下,控制温度为400-800℃焙烧1-5h,即得到高纯度可二次利用的负极碳材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