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蝽养虫笼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508822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071554.6

    申请日:2016-1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7/033 A01G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网蝽养虫笼,包括长方体形框架,以及套网,所述长方体形框架由若干管材以及接头拼接而成,包括:用于容置花盆的下框架,以及上框架;其中,所述套网套在所述上框架的内部,包括:一顶面、一底面以及在所述顶面和底面之间延伸的四个侧面,所述套网的顶面和其中两个相对的侧面由透明塑料制成,所述套网的另外两个相对的侧面以及底面由网纱制成,所述底面上设有供所述花盆的上缘伸入的开口。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网蝽养虫笼,为网蝽提供盆栽形式的植物为食源,花盆的底部位于养虫笼敞开的下部,而植物的叶片则可向上伸入养虫笼密闭的上部,无需打开上部即可进行浇水,有效地减少开关笼器的次数,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工,简化操作。

    一种菊方翅网蝽的人工饲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53855B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1810224624.X

    申请日:2018-03-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菊方翅网蝽的人工饲养方法,包括:步骤S1:栽培盆栽荷兰菊并置于室内;步骤S2:在每盆步骤S1所述的盆栽荷兰菊上接种菊方翅网蝽的雌成虫;步骤S3:利用所述盆栽荷兰菊饲养菊方翅网蝽。本发明选择荷兰菊以替代加拿大一枝黄作为菊方翅网蝽的饲养植物,同等高度时,荷兰菊的总叶片数多于加拿大一支黄,可以在饲养菊方翅网蝽时不需再进行更换,最大限度减少人工;此外,荷兰菊的分蘖力极强,主要以分株方式进行繁殖,由此,一次采购的荷兰菊可通过无性繁殖获得新株,进而连续循环获得饲养植物,降低饲养成本。

    一种菊方翅网蝽的人工饲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53855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810224624.X

    申请日:2018-03-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菊方翅网蝽的人工饲养方法,包括:步骤S1:栽培盆栽荷兰菊并置于室内;步骤S2:在每盆步骤S1所述的盆栽荷兰菊上接种菊方翅网蝽的雌成虫;步骤S3:利用所述盆栽荷兰菊饲养菊方翅网蝽。本发明选择荷兰菊以替代加拿大一枝黄作为菊方翅网蝽的饲养植物,同等高度时,荷兰菊的总叶片数多于加拿大一支黄,可以在饲养菊方翅网蝽时不需再进行更换,最大限度减少人工;此外,荷兰菊的分蘖力极强,主要以分株方式进行繁殖,由此,一次采购的荷兰菊可通过无性繁殖获得新株,进而连续循环获得饲养植物,降低饲养成本。

    一种限制微刺吸性微小昆虫活动范围的装置以及一种微刺吸性微小昆虫的观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11969A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710580736.4

    申请日:2017-07-17

    Inventor: 朱瑾 严巍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限制微刺吸性微小昆虫活动范围的装置以及一种微刺吸性微小昆虫的观察方法。该装置包括:外罩,外罩具有用于将微刺吸性微小昆虫限制在一定范围的容纳空间,其顶部以及侧壁具有若干通风孔;隔离件,与外罩的下缘抵接,隔离件的靠近中心区域的位置镂空;以及夹持件,具有形成一U型结构的两个夹臂,所述夹持件通过两个夹臂将外罩、隔离件依次挤压在植物叶片上。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微刺吸性微小昆虫的、总重量轻的、隔离性好的、固定牢固的、生产成本降低的、操作简单的限制微刺吸性微小昆虫活动范围的装置,并且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的、存活率提高的、效率提高的微刺吸性微小昆虫的观察方法。

    一种防治白蚁的农药组合物

    公开(公告)号:CN103858912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410119428.8

    申请日:2014-0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白蚁的农药组合物。该组合物是以虫螨腈和氟铃脲为有效成分进行的二元复配,所述有效成分虫螨腈和氟铃脲的重量比为1∶30~30∶1,有效成分虫螨腈和氟铃脲的重量占农药组合物总重量的1-80%,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的辅助成分。本发明组合物对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黑胸散白蚁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本发明组合物具有明显增效、降低了农药用量、可被白蚁携带进行二次传毒、降低防治成本、延缓抗性发生、持效期较长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的优点。

    一种鳞翅目害虫寄生性天敌的观察保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9373522U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20112027.4

    申请日:2023-01-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鳞翅目害虫寄生性天敌的观察保护装置,所述观察保护装置具有长方体形框架结构,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固定支脚、害虫分离区、昆虫暂存区、天敌分离区、天敌观察区;其中,所述昆虫暂存区的顶部为具有小孔径的细孔丝网,底部为具有大孔径的粗孔丝网,所述天敌分离区的顶部为带孔板,具有可供天敌自所述天敌分离区进入所述天敌观察区的漏斗状通道。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观察保护装置,可有效抑制鳞翅目害虫成虫羽化和扩散,同时该装置对害虫天敌有一定的招引效果,未被寄生的害虫羽化后被留存在装置内,寄生性天敌羽化后可以通过装置的特殊通道飞出,长期使用本装置可促进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提升与生态平衡。

    可变形多功能包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303279U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20914133.9

    申请日:2024-04-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变形多功能包,包括包体、第一包带和第二包带,包体为轴对称结构,包体包括包盖和连接在包盖的下方的包袋,包袋限定一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容纳腔,包盖上设有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第三固定件和第四固定件,包袋上设有第五至第九固定件,包袋的第一侧边上设有第一连接件,包袋的第二侧边上设有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第一包带和第二包带的两端均设有第十固定件,第十固定件用于与第一至第九固定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可拆卸固定;可变形多功能包可在第一形态、第二形态、第三形态和第四形态之间切换。本实用新型的可变形多功能包,通过折叠变形可切换至不同形态,具备不同的功能,以满足多元化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